第三篇:同情并不是给予
在生活中,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固然需要帮助,但是,要切记,给予不是同情,不要将同情看做给予,也不要将给予当做同情。
_题记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道理。当你给予其它人帮助时,自己不仅会感到心情愉悦,被帮助的人也会感到欣慰。
同情和给予的区别,也仅仅在一念之差,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凛冽。医院门口排了长长的队伍,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蹲在角落里,冻得瑟瑟发抖,这时,旁边走来一个年轻人,用手拍拍老人的肩膀说道:“老大爷,天这么冷,进屋去等等吧!”那老人没有说话,继续呆在那里。几个小时过去了,那年轻人又过来了:“老大爷,赶紧进屋去吧!”老人依然不语。这是一个大汉气势汹汹的从医院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棉被,护士拼命阻拦着,可还是无济于事,年轻人见了,急忙拦住大汉,那大汉急了,抓住了年轻人多脖领道:“你眼睛是不是瞎了,他都已经冻了几个小时了。”
读到这里,事情大概弄明白了,年轻人的做法不过是一种怜悯,同情,而大汉的做法,则是真正给予老人关爱。
当人们在帮助他人时,往往将同情当做是给予,但是换个方向想想,如果你是被帮助的人,别人同情你,你会接受吗?当你面对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第四篇:不要同情自己
我有一位朋友,因为幼年时患了一场大病,命虽保住了,但下肢却瘫痪了。他的父亲是邮局干部,在他中学毕业后设法在邮局给他安排了一份可以坐着不动的工作,工资及各种福利待遇都与常人无别。在这个岗位上,他干了三年。按说,一个重残的人,能有一份这样安稳有保障的工作,应该是可以十分满足了。他的许多身体健康的同学,都还在为谋一份职业而四处奔波求人呢。但他却辞职了,因为他在人们的眼光中,不但看到了同情,更看到了怜悯还有不屑。他的自尊心在这种目光中一次次被刺伤,所以纵是父亲的耳光和母亲的哭求都没能阻止他。
辞职后他先是开了一间小书店,但不到半年便因城市改造房屋拆迁而不得不关门。之后,他又与人合办了一家小印刷厂,也仅仅维持了一年多,便因合伙人背信弃义而倒闭。两次经商,都没成功,而且还债台高筑,这时他的父母和朋友们又来劝他,说你一个残疾人,就别胡折腾了,多少好手好脚的人还碰得头破血流呢,何况你!父亲并且劝他趁自己还在领导岗位上,让他还是老老实实回邮局上班算了。但他没有回头,而是又选择了开饭店。这次他吸取前两次的教训,一年下来,小饭店竟赢利两万多元,于是他又开了两家连锁店。10年之后,他的连锁饭店不但在他居住的城市生根开花,而且还不断在周边的大小城市一间间开张。他自然也就成了事业成功的老板,且娶了漂亮能干的姑娘。当有人问他成功的经验时,他说了很多,但他说最重要的,就是千万不要同情自己。别人同情你不要紧,若自己同情自己,就会成为懦夫,失去奋斗的动力,成功也就决不可能。
在现实生活中,不单是身有残疾和病患的人,就是健康的人,在遭遇挫折和失败的打击时,也会生出悲观失望、自怜自卑的心情来。在这种情绪的笼罩下,人往往不是寄希望于他人的援手,就是一蹶不振,失去重新尝试的勇气。不同情你自己,对自己进行鞭策和批判,反省和检讨失败的原因,才会走出懦弱心理的陷阱。
事业的成功,往往取决于能否战胜自己的软弱,不给自己倒在地上爬行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