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童年》有感:悲惨的童年(2)

时间:2021-08-31

读《童年》有感1000字:悲惨的童年3

  童年,每一个人都经历过,它让我们感到快乐、幸福、美好,它就像是一片绚丽的虹,留在我们的记忆力,立在我们的心中。童年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难忘,然而,阿廖沙的童年却是那么的悲痛,那么的——不一样。

  高尔基的《童年》这本书主要讲了阿廖沙。彼什科夫在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在那里,人人都为了争夺财产勾心斗角,到处都是争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时时刻刻地照顾、看护着他。阿廖沙十一岁那年,母亲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产,他就被赶了出来,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

  我们的童年是那么的幸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俨如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碎了。什么家务活都不用干,丰衣足食,没有任何的烦恼,父母根本不会打骂我们。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没有任何人敢欺负你,操心的事情从来都不需要我们顾虑。

  阿廖沙的童年和我们有着天壤之别,他上不起学,每天还要在家里干很多的活,必要的时候还要出去挣钱补贴家用,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陪伴,也没有蜜罐温床。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走后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离开了学校课堂。

  家人为了争夺财产的勾心斗角、打架争吵,阿廖沙都看在眼里,以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和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和他在成长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所经受的各种心理考验。

  本书通过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阿廖沙的生活,诠释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另外,也在我们眼前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悲惨童年。

读《童年》有感1000字:悲惨的童年4

  从《小摄影师》中,我认识了善良、平易近人的高尔基爷爷,于是我试着阅读他的作品,妈妈向我推荐了《童年》。带着轻松的心情打开书本,却被书中阿廖沙悲惨的童年所震惊。看看阿廖沙,想想我自己,感慨万千……父亲

  文章的'第一个故事讲阿廖沙的父亲死了。虽然这个父亲很恐怖,脾气特别暴躁,经常打人,而且打得很凶。但是失去了父亲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就是失去了顶梁柱,从此这个家就垮了。他们从此就住到了外公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看着阿廖沙悲惨的童年,想想我自己是多么幸福啊。爸爸带着我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泰国、韩国也留下了我们快乐的身影;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又一起去爬了泰山,在五岳之首的泰山之巅,我和爸爸妈妈紧紧地搂在一起,幸福写满了我的脸庞。我十岁生日那天,妈妈特意给我准备了—个大大的蛋糕,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一大家子的人都簇拥在我身边。我的童年生活就是这样幸福快乐!

 外公的毒打

  父亲死后,阿廖沙和母亲只得到外公家生活。小小年纪失去父亲,不但没有得到更多人的怜悯与关爱,身边的人反而都讨厌他们,不愿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有一次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惹怒了外公。外公一边狂叫,一边气急败坏地把阿廖沙往発子上摔去,阿廖沙失去了知觉,醒来以后大病了好几天……外公的毒打看得我胆战心惊,哪有这样的外公啊?我的外公疼我还来不及,连一个手指头都舍不得动的;爷爷奶奶更是把我当作手心里的宝;爸爸妈妈无微不至地呵护、陪伴我,我永远是他们的小太阳。相比之下,《童年》里的阿廖沙真的好可怜!

  捡破烂

  当继父走后,阿廖沙又一次住到了外公家。他从那时起就开始挣钱了,每到节假日就到大街小巷捡牛骨头、破布、烂纸头等东西,然后把这些捡到的东西卖给旧货商。只要一有空他就去捡破烂……阿廖沙靠“捡破烂”,来维持他艰难的生活!虽然有时候我也会“捡垃圾”,但那是为了维护我们的环境卫生。当我们在美丽的校园里聆听老师的谆谆教导时;当我们在生机勃勃的公园里肆意玩耍时;当我们在阅览室静心阅读时,阿廖沙在干什么?只能捡破烂!

  《童年》教会我珍惜身边的亲人,珍惜拥有的一切,感谢《童年》!

  幸福是什么?幸福没有绝对值,只有相对值。幸福来得太容易,来得太经常,或许就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与珍惜。小作者另辟蹊径,把高尔基《童年》中小主人公的童年与自己作了对比,凸显出阿廖沙悲惨的童年,从而反衬出自己的幸福生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满满的爱包围着他。小作者告诉我们,懂得珍惜,懂得感恩,这是幸福生活的前提。

读《童年》有感1000字:悲惨的童年5

  在欢喜热闹的过年中,我读完了这本悲惨的小说。一开始我不是很情愿,但是后面,主人公阿列克塞的悲惨遭遇与他的乐观精神吸引着我读了下去。

  在这部作品中描写了许多目不忍睹的惨事与丑事。诸如死亡,充满了阿列克塞的的童年,作品以死亡开头,也以死亡结尾。开篇,父亲就得病去世了。母亲带着他四处奔走,最后滞留在外公家。在这里,最好的朋友小茨冈人被木头砸死了,然后是唯一愿意陪伴自己的彼得大叔自杀最后,自己的依赖母亲也悲惨告别人间至于丑事打架、斗殴、谩骂,冷漠的自私,利益的争夺,几乎贯穿着全文。

  但即便如此,整部作品仍然象阳光透过云层一样放射出了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辉。这是因为阿列克塞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他满怀信心和希望,冲破种种障碍与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这主要得益于在他最最落魄的时候,给予他温暖、感动的外婆。

  外婆是一个勇敢、乐观、慈祥的人,她就是阿列克塞得精神导师。文中写道:外婆到来之前,我仿佛在昏睡,仿佛躲在黑暗中。她的出现唤醒了我,使我见到了光明,她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把这一切编织成色彩缤纷的花边图案。她很快就成了我终生的朋友,成了我最贴心的人。她最理解我,也是我最珍贵的人,这是因为她对世界充满了无私的爱。这种爱使我感到充实,使我在艰难的岁月里充满了坚强的力量。外婆知道的故事、诗歌、传说、童话多得不计其数,阿列克塞听的入了迷。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失了火,家里人惊慌失措,外婆却非常勇敢,用一只空袋子蒙着头,身上披着马被,毫不畏惧地冲进火里,从里面抱出一只水桶大的盛满硫酸盐的瓶子,又镇定地指挥别人灭火。大火后,又忍着巨痛去接生孩子。她是一个怎样伟大的人啊!

  高尔基写童年的悲惨经历,不是为了博取人们的同情,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童年生活回忆,而是用自己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难,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正直的心灵,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他的笔名高尔基就是最大的痛苦的意思。正因为如此,他成了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列宁语),他的名字代表着世界文学史上的新时期(鲁迅语),才有了许多如不要慨叹生活底痛苦慨叹是弱者!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传诵至今的名言。

  关于死亡和希望,我想到了余华和鲁迅。希望的有无,在于是我们是否努力去实施。

  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我们都不能放弃希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愈是悲惨,愈是要有希望,愈要努力去创造。这,就是高尔基《童年》给我的启示。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接着我会去读他的《在人间》《我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