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童年》有感

时间:2021-08-31

读《童年》有感集锦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童年》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童年》有感1

  在信息技术课上,我利用了自由活动的时间,在书香滁州这个网络平台上,阅读了一本书——《童年》,作者高尔基。

  《童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高尔基以童年的自己为原型来进行创作,真实而生动的描绘了自己苦难的童年,这本小说使用了第一人称,读起来时让人感觉十分贴切实际生活,且情节紧凑、情感真挚,表现了当时俄国沙皇时期的社会的黑暗。

  主人公阿廖沙四岁丧父,他跟着母亲来到了外祖父家,他几乎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外祖父的毒打、表姐的辱骂、继父的伤害……只有心底善良且聪明能干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经受了许多的阿廖沙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继续努力着、奋斗着,成长为一个正直、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读着我想起了有着相似遭遇的简爱,他们都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

  在反观我们,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宠溺之中,天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没有经历过什么磨难,面对困难时却常常畏手畏脚,面对磨难时又常常浅尝辄止,我们根本不懂得珍惜眼前这幸福的生活,我们不像阿廖沙那样自立,不如他那样坚强,不似他那样乐观,于阿廖沙的童年有这这样大的差距的我们,却是这样不容易满足。

  老师经常对我们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就是让我们勇敢面对出现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成绩不如意,继续奋斗;和朋友有矛盾,要勇于沟通;学习遇到阻碍,勤于探索……

  阿廖沙的童年经历让我想起了许多像他那样笑对人生的人“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诗词,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这些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没有退缩,是因为他们和阿廖沙一样和乐观、坚强,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

读《童年》有感2

  腊梅傲雪,因为冰天雪地的苦难;彩蝶纷飞,因为破茧成蝶的苦难……苦难,亦是一种财富。——题记

  高尔基,一个以思想为笔的作家,一个以灵魂为声的歌手,一个以热血为旗帜的领导者。而翻开他写的《童年》,我才知道,这位集无数光环于一身的伟人,童年却如此悲惨。

  在高尔基尚未懂事时,父亲就离开人世,他只能无助地在外祖父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里是社会底层,愚昧、下流充斥其中:外祖父凶狠蛮横,时常毒打善良的外祖母和年幼的他;几个舅舅丝毫不顾手足情深,残忍地争夺母亲的嫁妆;母亲因无法忍受这样的环境又将他独自抛下……在那个地方,自私和贪婪弥漫着整个天空,无耻的流言蜚语、恶意诽谤结成了一张大网,缠绕着作者年幼的身心。当他稍大时,母亲又撒手人寰,而他唯一的依靠——外祖母,也病入膏肓……

  有人说“有这样悲惨的童年,真是高尔基人生的一大不幸啊。”而我,却更相信苦难的童年是他的人生财富:正是这苦难童年,使他发现外祖母和“格力戈里”们身上的善良和吃苦耐劳的可贵;正是这苦难的童年,让他切身体会到了底层劳苦大众奴役般的非人生活,从而举起写作的武器,走上对抗沙皇黑暗统治的革命道路;正是这苦难的童年,让他更加喜欢外婆那些“美好的童话”,从而热衷于读书,最后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

  反观我们的童年,幸福得几乎都是一个样:物质上的极大满足,父母及长辈的加倍呵护。但这却使我们都成了温室里的花朵,色彩鲜艳,却娇嫩无比。只因一次小小的挫折,一个愿望的落空,都可能在我们脆弱的心中掀起狂风巨浪。“因考试失利跳楼”、“因家长批评离家出走”这样的新闻已经层出不穷,最近更是爆出“因父母生二胎割腕自杀”、“因嫉恨母亲唠叨杀母抛尸”这样耸人听闻的报道。

  古人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爸爸妈妈们,多给孩子历练的机会,做一些力所能能及的家务,参与一些基本的社会服务活动。而同学们更是要勇敢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打败不了你的,可能会让你更强大。高尔基的《童年》是从黑暗中寻找光明,而身处幸福生活中的我们,更要善于从光明中发现阴影,居安思危,把握苦难这笔财富,在生命的长河中扬帆远航!

读《童年》有感3

  它主要讲了:阿廖沙自幼丧父后寄居外祖父家,母亲病逝后又被迫到“人间”谋生的日子。

  当读完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很想把心中千言万语的感想都倾诉出来!

  在阿廖沙的心里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黑暗,蒙昧,丑陋。外祖父残暴吝啬,动不动就对家人一顿臭骂。所以,经常被自己的外孙恶作剧;舅舅们叛逆,无耻,有一次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财产,一连几天来“拜访”他们的父亲,声称不拿到财产就杀死父亲;还有那些小市民干的偷鸡摸狗的事情。难道这些人,这种人!不应该遭到歧视吗?我们的生活难道没有这类人吗?我们不能坐视不理,我们不能让这种败类的恶习在社会上传播!

  另一个世界充满爱,在这个世界没有任何浑浊玷污。有外祖母的慈爱;彼得大叔的老实……我们的世界也有爱:我见过的善大于恶,遇到乞丐大家都会献出一份爱心;别人有困难更要不求回报地帮助;更重要的是:向世人传递爱的正能量。

  为什么当时的社会和现在的社会差距那么大呢?因为这是风气在变化,文明在进步。愿将来社会的人文风貌更上一层楼!

读《童年》有感4

  寒假里,老师让我们读了几本书。在这几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童年》这本书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马克西姆·高尔基,出生在俄国中部的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他,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他的童年。

  书中的主人公是阿谬沙,他的童年是悲惨的。在外祖父家,没有人喜欢他,除了他的妈妈、外祖母、格里高里和茨冈。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打架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个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在书中,阿谬沙的童年是黑暗的、丑陋的。在他的周围总会有吵架、斗殴、偷盗等一系类的事,这让年幼的他成熟了许多。相比之下,我的童年就是阳光的、美丽的。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相亲相爱。周围的人都很善良、和蔼、关心我,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可我却不懂得珍惜,有时候还觉得他们的关心是多余的。现在想想看,我是不是太奢侈了?

  在书中许许多多的事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茨冈帮阿谬沙的二叔扛十字架的时候被砸死的事了。茨冈真的好可怜,因为当时他才19岁啊!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阿缪斯这种坚强的品质值得我们的学习,因为童年的艰苦生活,使他获得了坚强的力量,最终于成了一名伟人。他的这种坚强不屈,敢于面对困难并勇于克服苦难的精神是我应该好好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