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哨音童年为题的作文

时间:2021-08-31

  幼年家贫,在我的好多文章中均有描述,不再赘述。我要说的是欢乐和贫富无关!裤子破了,拿长冰草扎一条猪尾巴;鞋子破了,在田野里疯跑,土从鞋口进去,从前边破洞漏出!“猪尾巴”可以在突然的转身中当鞭子使唤;五个脚趾头都出来才好数脚(jue)盘(数,数,数脚盘,枣儿核桃数一遍……最后一个放屁蛋!)直接数了漏出的趾头,连脱鞋都免了!

  “放屁蛋”跑开,被追到是要“挨打的”,猪尾巴甩得活灵活现。就有人拿出自制的哨子来吹,尖利高亢,一如冲锋的号角,尘土飞扬中嬉笑声响成一片。

  闹够玩好,排成一队,吹了哨子回家。孩子是不能没了响声的,只有藏迷迷时会有一小会儿的安静。冬天没有柳笛,难不成悄声没气的?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事!难倒我们的事情从来不会出现。

  春夏有柳笛。折一段柳枝,慢慢地拧松表皮,拿小刀旋切,抽出白嫩柳条,就得到一个空心圆筒,将一端的树皮刮掉,漏出黄绿的纤维层,一只柳笛做好!没有柳枝?不怕,白杨树枝也行!往往是十几个膝盖上长眼,屁股上多了尾巴的黑小子排好队,腆起胸,鼓了腮,咋样?有没有编外军乐队的气势?滴滴嘟嘟柳笛声吹开了洋芋花,羞红了豌豆花……

  柳笛声很好听,但做起来麻烦,而且没法过夜,柳筒干了就不响了。没事!见过青稞吧?折一段下来,取中间一段,将靠节的部分小心的揉开一厘米,最好八瓣。然后将另一头的节掐掉,轻轻的捏了两端往中间挤,破裂部分就变成腰鼓状。好了,现在含了腰鼓,慢慢的试吹。用气大了腰鼓变平,要么“放屁”,要么“哑屁”,在伙伴们的哄笑声中红了脸再次挤“腰鼓”;用气小了,干脆不响!难吧?柳条田野里自是没有,青稞却是随处可见的。熟能生巧,好多人可以一次含了五六个!五音齐奏,低音若冬日冰下泉水的呜咽,中音像父亲在远处呼唤我们回家,高音就是生产队那匹大红儿马的长嘶了……我们还可以用其他麦秸吹出各种声音。采一根已经结穗的玉麦子,这种麦子的穗很怪,每一粒都由一个细长的脖子与杆相连,现在就用细脖子插在麦秆中,慢慢的往下拉,“脖子” 就在秸秆上拉开一条小缝隙。沾了唾沫在缝隙上,在一头像竖笛似的开吹,声音不大,但有一种说不出的飘渺,女孩子最爱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