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态度的作文九篇

时间:2021-08-31

  篇一:素描人生态度

关于描写态度的作文九篇

  面对两块蛋糕,不同人有不同的选择。“利已主义者”是吃掉它们,“奉献主义者”是想到饥饿人群,“求实主义者”是吃掉一块,再换一朵花,“唯商主义者”是从中看到滚滚商机。百种人有百种不同的价值观,这在古代也早就有“一方水土养百种人”之说。但意识反映于态度,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

  芸芸众生,纷纷扰扰。假如一个人灭了,地球也不会因此而停止转动,但对个人,却有着悲欢离合之缘份。在信仰的国度,信徒把人生寄在救世主身上,妄言给自己一世幸福。确实,信仰是美好的,它使卑微的小草在阳光的照射下也能挺直腰板扬起笑脸。但不知你们知不知道,闽南人有句非常流行的话:“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也有句:“上帝只负责给你发牌,洗牌却由你自己”。这些都强调了人为。正确的人为态度会让你觉得世上原来充满奇迹,就不会再有“世人都晓神仙好”了。

  老子倡导以“无为”治天下,即“无为而治”,而这一思想也影响了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暂且不管道家人的高调,但人生态度确确实实应倡导“积极有为”。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圣人在常人眼睛里是“无为”的最佳典范,但孔子不也教导学生“学而优则仕”?他也支持积极入世。入世并不代表你就是俗人,是妙玉意识里的“槛内人”,它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王立群先生在“读《史记》里头就讲过:“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这真与孔子的“入世观”有异曲同工之妙。且不说“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修身养性的“竹林七贤”,“人生有味是清欢”的苏东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等冲破樊篱的人士,他们确实有“诗眼倦天涯”般意味,但不要忘记他们积极入世时,也乐观进取。

  在当代,人们所应有的正确价值观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那么友善爱人就是助你健康态度的一个很好的元素。“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是雕塑家罗丹说过的一句话,而对于人生态度,还可添之为“而是缺少一双勤为挖掘美的双手”。鲜花无语自有情,点滴真情亦动人,假如你的人生注定要成为一名安琪儿,那么你一定充满幸福。因为你的帮助别人是行动上的,收获的却是心灵的升华。

  人生态度的抉择其实不是很简单吗?只需你的积极有为,你的相信奇迹,你的友善爱人。享受的却是心灵的盛宴。人生态度是素描般简单,有修为,多好?!

  篇二:生命的态度

  十三岁那年,我养过一盆雏菊。那是我尊重生命、喜爱美好事物的开端。

  我郑重地把它摆在窗台上。每一个清晨和傍晚,我都怀着小学生守护宠物一样的心情,愉快而新奇地浇水照料。

  我热烈地希冀着那绿油油的青叶中绽开一朵雏菊的笑脸。因为我相信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可事实总爱捉弄人。我心爱的雏菊慢慢褪去了绿色的神采,叶子也一片一片枯黄,那些结实如青豆的苞儿未开出美丽的花,都已纷纷掉落。曾经那样一簇飞扬的,健康愉悦的生命在平凡的瓦盆中逝去了。

  心情犹如沉入了万丈谷底。原来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得到一定的回报,也许真的应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句话吧!看着空荡荡的花盆,心也空荡荡的。

  父亲说,才一次失败就消沉成那样,那生命里更多的挫折你要怎么克服,怎么忍受?

  我无语。他摊开手掌,手里是那株已死的雏菊。他说,你看,这花的根部都已腐烂,你给花浇的水太多了。生命是有容量的。它承不起你给它的如此的呵护,于是就死了。可是你对生命的态度应该是积极的。生命的容量并不确定,全在于你对生命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我懂了。生命的旅途中难免会遇到千沟万壑,我们不必沮丧。因为现实生活需要乐观者。

  相信命运的人说:命运决定一切。

  相信自己的人说:态度决定一切。

  生命是公平的,对它的态度却是因人而异的。

  生命的航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必定有困难、挫折与失败。良好的态度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良好的态度是生命的保障。

  人生就是一种跋涉,只要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前方定会有希望的绿洲。在甜蜜而艰辛的生命旅途中,一路顺风只是美好的祝福,要想顺利成功走完你短暂而又漫长的生命,态度就决定了你的一切。

  对生命的态度,就是去敬畏生命、理解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亲爱的朋友,你做到了吗?

  篇三:态度与命运

  面对半杯水,有的人说:“我只有半杯水了。”有人说:“我还有半杯水!”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人看来有着不同的含义,这便是态度的差异。有的时候,态度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我们不能这样说:命运无法改变的。因为为人处事不同的态度会就不同的命运。这正如在一张空白的画布上作画,面对同一个模具,不同的人所选定的角度,思想都不同,于是就有了画作的多样性。同样是官场失意被贬,滕子京是抱着泰然的态度,造就了岳阳楼之大观和当时的清明政事;而陶渊明则是隐居家乡种豆南山。可以说,二者的态度完全不同,便于是就有了两种不同的命运。每一种态度就是一扇门,每一扇门背后都是一段不同的道路,而每一段不同的道路通向不同的终点。命运就是这样。古时越王勾践亡国被俘,他卧薪尝胆,积极进取,最终报仇雪恨称霸诸侯;南唐李煜忧愁悲伤,以词解忧,徒思故国最终被毒而亡。同为君主,面对亡国的耻辱,一个人是积极积蓄,而另一个人则是消极悲观,这难道不是态度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命运吗?

  在命运面前,态度无所谓好坏,一旦选择了这种态度便注定了一种命运。所以,当我们自身在面对社会,面对大众时,我们应该找准自己所应有的态度。对不同的人来说,同一种态度可能会有不同的命运,所以当我们面临命运的三岔口时,于己无悔,才是真正选择态度的标准。2004年“感动中国”捐肾救母的田世国,2009年捐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面对家庭的命运,毅然选择了舍己为人的态度,换取了家庭的和睦。因此,态度让人拥有不同的命运,直接引导生命走向不同的结果。不妨扪心自问,面对世间种种,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态度?是高念“天上注定”,还是默默积极进取?可以这样说,生死,贪婪和一切遭遇都来自于不同的态度,这世间没有绝对的认命,只有相对的态度。

  有人说,命运是生命的一种运行方式,我要说:“态度真正给予着这种运行方式不同的表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