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作文(2)

时间:2021-08-31

态度作文 篇5

  七十年前,朱光潜先生谈美,提出“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他举例说,一个木商看一棵古松,想的只是做什么用,值多少钱,架屋还是制器,怎么买它、砍它、运它;若是植物学家,就注意它的枝叶花果,生态特征,以便分类;画家不管这些,只欣赏它的颜色线条,气概神韵。

  现如今,如果又来到一棵古松前面,国有木材企业、经营木材的私商不用说了,就是职在营林造林的部门,职在护林的人员,当地有关的官员、干部,眼睛盯着这棵树,想的竟也都是怎么用它卖出高价来。最怕的是环保部门也陷入这种态度。

  画家呢,也总有一部分人,拿着画笔,盘算着画出来能够标多少价码。

  植物学家和其他科学家在这棵古松前,有几位能不屈从于长官意志和红包,坚持科学态度,就值得我们举手敬礼了。

  一棵古松,只是临时取来打个比方,它可以读作一片原始深林,一片湖泊,一个城市中的贫民区,或是古城郊外的一片废墟(例如圆明园)……现在通称为资源,但在人们眼里,不是科学研究的资源,也不是审美感受的资源,而成了一些人借以“创收”的“财源”,要变着法儿竭泽而渔,把子孙几代的那一份也抢先来透支了。

  不知从几时起,三种态度并作了一种眼光,就是能卖多少钱,连科学和美感的价值也已经以金钱为量化标准时,还奢谈三种态度,谈美,谈科学,无乃过迂乎。

态度作文 篇6

  我和细化一句格言“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命运。”这句话真的很好。为长者折枝,与人曰:“我不能,是不为非,非不能也。”孟子这句话也很好,他告诉我们:真“不能”与假不“能”决定着我们的命运。

  态度往往决定着一件事的后果。例如:我们去访问一些学校,几乎大部分的同学都会说:家长让我读的,为了以后可以上大学读的……只有极少数的同学会说:为社会做贡献的,为祖国出力的。而这些人往往是成绩好的。

  还有啊,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奥数题。叫我们解,然后明天在讲(这道题可做可不做的)。结果有一个学习不是很好的一个同学迟到了,他这是以为是今天的作业,就抄下来。第二天,老师讲了,问同学谁解出来了。结果,只有他一人解出来。这就是态度决定了他与我们的差异。

  正确的态度就是一种品质,他不能靠一时兴起,更不能急于求成,他应该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正确的态度是成功的必备的条件,每一个成功人士都不可能有不端正的态度,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一个重要的时期,而只有他们可以保持奋发向上的态度,酝酿在讲的实力。而那些以习惯这种安逸的生活的人,早已变的混一天是一天了。

  所以:态度决定一切!

态度作文 篇7

  读《张衡传》时,骤觉怅然若失,寒来暑往,冷暖更迭的一辈子,保留下来的只是短短一篇小传。但这已算幸运,更多的人于这个世界只是惊鸿一瞥,就魂归西天了。苏轼曾在赤壁上发过“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慨,我虽然还没过于“哀吾生之须臾”,但也着实“羡长江之无穷”。可能真的突然有一天一觉醒来,一睁眼明白了些什么:生命真是太短暂了!还好,不早,也不晚。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古训早已稔熟于心,自己对于时间的珍视也不外乎体现在一天天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挤时间看书、背书、写作业,日子好像不再是日子,而是一块块海绵、压缩饼干,黏稠的时间被挤成了流水,压成了碎片。可能因为是这样,从来没有把时间放大作为一段人生来看,尤其是放眼整段历史。一个人一段历史的消失从来就不会对宏大的时间产生丝毫影响,曾经我们自以为拥有的一切,只是这世界的馈赠,生命已尽,就只得还于世界:自以为改变的一切,改变的只是当时的人和事,昔人已逝,不觉中,沧海就换了三次桑田。长江在,赤壁在,而昔日叱咤风云的英雄们呢?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了。人们总在不经意间被强大到骇人的时间击中,惊悟自己的微不足道。

  有了这种清醒的认识,有了对时间的谦卑,就有了对自己生命的责任。“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正如朝生暮死的蜉蝣,在短短几个小时的生命中,它们无暇顾及生命的有限。而相比起微小的蜉蝣已是如此幸运的我们,在人生中却总是太在意他人的看法,等走过一段长长的旅途,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本来的面貌,面前的那个人只是别人的喜好在身上投射出来的影像,本来就已经短暂的生命却被用来强颜欢笑。

  其实,小小的蜉蝣在自己的一生中,也未觉自己辛苦可怜、命运卑微,可能正是因为生命太短,而要做的事情太多,所以,人如蜉蝣也没什么不好。在自己的一生中,我们都很难超越自身,即使认识到了时间的短暂,我们还是会为“今日之事多烦忧”,为某些人、某句话、某件事而辗转反侧。但毕竟我们可以“用思想囊括整个宇宙”,在短暂的一生中,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上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纵使这是几百年之间哲学家们都在做的事情,纵使也许终其一生我们都无法寻到“永真、永善、永美”的答案,纵使我们并不会因此而改变他人、改变整个世界,但至少我们可以提醒自己:不要再被纷繁的小事所扰;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不要再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我们的思想要用来思考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心灵如果装满了杂物,就无法再装下真正的宝物;我们的脸上如果堆上了虚假的笑容,面对鲜嫩的花蕊就无法再露出由衷的微笑;我们的言语如果是为了讨好他人,就丧失了上天赋予我们说话能力的意义。这样想的话,明白都应真正为自己而活,活出与世界共同美好的一生。

  纵使只是天地一蜉蝣,如果活出了自己的幸福,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态度作文 篇8

  “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十几年前,当我读到《慢》这部书时尚不能理解米兰。昆德拉的哀叹,现在,作家的寓言终于在我们周遭一一兑现了:我们最缺的不是速度,而是“慢”的传统。如果稍加改动,这句话就成了我们的另一种现实——慢读书的乐趣也在失传。

  曾经,读书作为一种“慢”的传统迤逦千年,而今,却被“快”所取代,出得快,印得快,看得快,阅读俨然变成一种追求粗浅的竞赛。书籍曾是一种高贵的珍稀品,现在已沦为了大路货市场,书越出越多,但读者越来越无所适从。那时我们将读书视为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眼下,我们的阅读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我们正在丧失阅读的能力。

  慢读书的传统怎么失传了呢?

  要是东坡先生一觉醒来,一定难以相信读书竟能跟“速度”捆绑一起。他老人家甚至古董到反对读雕版书而选择读抄本,习惯读完一遍又一遍,每次都能发现新意。但现在,“浅阅读”,“快出版”已成一种潮流。这很可怕。伴随这些商业概念一同出炉的并发症则是:粗制滥造、功利阅读,心态浮躁。只是,我们是不是该停下来想一想,当自己的生活本就已很紧张、压抑,急迫,如果还要被大量的伪书、烂书挤压,岂不成了另一种精神的奴役?

  当然,“快”并不是我们的问题而是一个时代的病征。我们也并不反对一目十行,甚至不反对出版的跟风和追尾,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让自己回归真正的阅读,让少数人回归慢阅读的传统。很难想象读书不是一种“慢”。书籍就是一种慢的艺术,阅读的愉悦也只有在缓慢中才能挨近心灵。而这不可能是“快餐阅读”所可以提供的。

  我想每个人多少都会有一些关于读书的记忆,不管它是忧伤,还是喜悦的,但归根结底是因为慢。二十年前,一位当兵的朋友收到一套名著,花三年才读完。问其原由,他说,“舍不得读完。”那时,书籍于我们是珍贵的。也是二十年前,另一位朋友在西安读大学,进城看中一套周伦佑编的外国现代文学选集,因钱没带够,回去借了钱,凌晨五点骑自行车数小时,赶在书店开张前就候在门口。他是怕那套书被人抢走。这套书他读了近二十年,一遍又一遍,书中到处是批注。此刻,它们就放在我的书架上。我在借阅书的同时,也阅读了他的故事。

  我们推崇慢阅读,并不一味强调“慢”,而是追求那种阅读的纯粹和愉悦。我们倡导慢阅读,而非只求片面、实用、功利,根本不会触及心灵的快读行为。就像加拿大学者约翰米德马说的,慢阅读,并不是主张一切东西都应该慢慢读,而是提倡一种观念,慢阅读的目标是拉近读者和所读信息之间的距离。

  柯尔律治说:“一本好书就是药房,且药效持久。”但叔本华也说,“坏书有如毒药,足以伤害心神——因为一般人通常只读新出版的书,而无暇阅读前贤的睿智作品,所以连作者也仅停滞在流行思想的小范围中,我们的时代就这样在自己所设的泥泞中越陷越深。”

  所以我们倡导读者“少读书”——不滥读,不跟风,对任何形式的畅销书都报以一定程度的警惕;“读好书”——选择经过时光淘洗的经典著作,选择值得反复读的书,甚至是那些所谓“枯燥”的书。

  我们认为的“好书”标准很简单:文字好;故事好;气度好;睿智;启智;有新意;有诚意;有真情;或有一二,即可。我们认为的坏书:伪善、跟风、包装过度、粗制滥造,误导或是败坏读者的趣味,读了之后令你有不舒适之感。

  读书不是为了读书本身。就像某个艺术家说的,我们不停地吃着他们给的包子,但并不是想最后成为那个包子。我们阅读别人的著作,是为了最终成为自己。这才是阅读最大的馈赠。所以,我们倡导——让慢阅读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回归到追求效率和速度的都市节奏之中,让慢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回到我们的生命和日常之中,让本该有的愉悦回到那无限大的少数人之中。态度作文 篇9

  “态度决定一切”,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我们没有一颗能端正态度的心,也就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生活中,除了小孩子和没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几乎都要去工作。那么,为什么同样都是去劳作,而工资收入却大不相同呢?我想,除了受教育程度不同和劳动强度不同之外,就是他们对待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不同了。

  有的人十分懒惰,不想出力,不爱思考,又懒得关注一些细节,对什么事情都是敷衍了事,日子得过且过,这样一来,他的收入就很难提高。而有的人,勤劳智慧、积极向上,一个人就可以代替好几个人,所以,他们的薪水也就很高,月入几万、十几万、几十万都不是梦。

  在学习上,经常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有的同学成绩扶摇直上,有的同学却总是名落孙山。有些同学,因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开小差、搞小动作,回到家里就总是想着吃和玩,所以他们的成绩就不会好;有些同学,因为上课专心听讲,按时超额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积极踊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下不断向老师请教,不贪玩,不荒废,所以他们的成绩就始终遥遥领先。

  有的同学被老师打时,虽然会流下眼泪,但他们对老师丝毫没有仇恨,只是恨自己不争气,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太强!

  其实,看一个人平时对人对事的态度就能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没有好的学习态度,成绩就会落后;没有好的工作态度,业绩就会落后;没有好的生活态度,生活质量就会落后……

  “细节决定成败”,这里的细节指的就是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如果你能端正态度,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精华】态度作文合集九篇】相关文章:

1.态度与成功的作文

2.态度为话题的作文

3.有关态度的作文

4.写作的态度作文

5.方式与态度作文

6.关于“态度”的作文精选

7.态度初二作文

8.对失败的态度作文

9.以态度为题的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