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作文(2)

时间:2021-08-31

思考作文 篇5

  今天下午,老妈拿来手机让我看看今年的小升初试题,我刚刚大致一看就对老妈说:妈,这怎么和我们的考试题形式不一样啊。这么做题怎么像读本书一样?”我边说着边奏起了眉头。妈妈非常严肃的说:“这就是小学升中学的考试题,以后的你们的考试题都会慢慢向这种形式转变。”听完了妈妈说的'话我立刻惊得一身冷汗。

  我对老妈说:“妈,你看小升初的题好难。”当老妈听完了我刚说的那句话后,认真的对我说:“你看这次小升初的这测评卷是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的综合卷,一共有22页,考试时间只有两个小时,考试的同学必须每5分钟做完一页的阅读和答题。”让我目瞪口呆的是整份卷子的字数有7600字,这份试题里有两篇800字左右的长阅读,还有6篇材料阅读,这些题的阅读内容是都和我们的历史有关。

  当我读完这份卷子我觉如果我不好好阅读我可能连题就看不完。今年的题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并且很灵活,只有深入的阅读理解才能把题做对。

  看完它这份卷子看完了这份卷子,我吓了一跳。我总是觉得只要把课本的知识学好,就可以考100分。课外阅读想读的时候读一读,不想读的时候就不读,现在老师推荐的书我有的还没有读完。如果不养成深入的阅读的习惯,我可能连小学升初中都考不上。对那些阅读多的理解能力强同学那么今年的小升初题就简单了。

  我以后在学好课本上基础知识的时候,我要多读书,多读名著,不能总是泛读,要深入进去。等到我们六年级毕业时,我们也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所以这三年好好学习。

思考作文 篇6

  在我看来,思考只是一种方式,它可以是运用逻辑推理,也可以借助记忆找出关联;它只是表面上的手段。而思想,才是内含的本质,这是使人类真正区别于人工智能的事物。

  所以,让人工智能学去人类的思考方式并不可怕;但倘若人类变得像人工智能那样只会“固定化”、“程序化”的思考,那么人类最为珍贵的“思想”也就荡然无存。而没有了思想,再也写不出那样留存千古的名篇,再也建造不出那样精美的建筑,再也没有任何的艺术品流传于世。最可怕的是,人类会变得冰冷、麻木。宛如一台台机器般,被告知该怎么做,但早已丧失了人性。

  或许大家都很害怕这样的情形发生但在人工智能如此发达的时代,这样的担忧是必要的。如何预防与避免此类情形,应该是重中之重的。

  首先,必须认识到人类的思想有多么宝贵。如今,有部分人认为如果给人脑装上电脑芯片,让人脑就像大脑一样工作,这是人类之福。但他们没有认识到的是,在你摔倒时有人拉你一把,在你困难时有人帮助你,这完全是出于人本性的同情心。因为这样的帮助并不能使其获得利益。因此,他们不知道,人脑纵使在计算、记忆等任何领域都不如电脑,但它的情感却是不可能被替代的。这就是它的宝贵之处。

  如果认识到了人脑的宝贵,明白了人脑与人工智能的差异,自然不会再“主动”地去模仿电脑的思考,但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是“被动”的,这使我们的思考方式出现了错误。

  如一些教书的老师并不重视学生的思考而使其死记硬背一些东西;如一些家长让孩子机械般地练琴而不加入一丁点儿的对所弹曲目的理……他们的做法使别人丧失了正确的思考,就更别提思想。而那些孩子们出于对老师、父母的敬畏与尊重,他们或许曾试图反抗,但最终只能妥协。其实更多的、占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的情况,他们也知道思想的重要性,但种种原因使他们看上去只能进行固定化、程序化的思考,也得不出什么自己的思想。

  但其实思想是自己的,意味着思考也是自己主观产生的,这就像一颗什么样的树就会结什么样的果子。或许外界的环境是比较恶劣,但你是不是也顺水推舟地将此当作借口而不去发掘自己的思考?真正的思考不会在任何条件下丧失。

  总而言之,思想是宝贵的,认识到这一点可以使我们不仅珍惜自己人脑所具有的特性,也让我们可以尊重别人产生的思想。但没有独立的思考,何谈思想?思想此时只是空中楼阁而已。要想有思想,必须先学会独立、自主地思考。

  有了思想,人就有了价值观。在人一生的成长中,价值观会是一个导航,它是对人而言极为重要的东西。有了思想,人就会有各种感情,也正是这些感情,无限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像计算机一样的思考是冰冷的、固定的,只有发挥人脑本身的思考,将情感与态度联系起来,人类才能得到那最宝贵的“思想”。

思考作文 篇7

  世界上有很多种语言,包括我们熟悉的和不熟悉,文字和图画结合的。语言不单单是个表达意思的工具,它还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学一门外语,就等于学到了另一种思考方式。

  很多人早就发现过,说不同的语言的人,有不同的思想和行为。比如说,说英语的人在提到未来的事情时,会下意识地把身体前倾。而在希伯来语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比其他人更早出现性别意识。

  为什么这些思考和行为方式的不同,就是因为语言呢?

  首先,因为语言能干扰思考。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找来一群人,先给他们看一遍《新闻联播》,然后在一块大屏幕上画了很多点,再让大家数数有多少个点。但是在他们数之前,让他们默默想一遍刚才的新闻联播讲了什么,然后才开始数点。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大家数数的速度大大降低了。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数数也是有一个自然的语言过程,但这个语言过程被《新闻联播》那种语言干扰了,占据了大脑,然后人们的思维就卡住了。

  科学家做实验他们找来很多可以流利地使用两种语言的人,实验结果却发现,人们会根据自己正在使用的那种语言,转换看待世界的方式。

  特定语言中存在的词汇,能参与到语言之外的其他思维活动里。这在区分颜色的时候也很明显。比如,如果我们的语言里有“绿”和“蓝”两个词语,这种词汇上的范畴划分,就能帮你区分出绿蓝两个颜色,但是如果我们看到绿蓝两个颜色的时候,大脑的语言区被其他语言任务占用了,那我们就要花更多时间来区分绿蓝。

  希伯来语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是死对头。科学家找了一批同时会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的人做实验,让他们分别看一些犹太人或者阿拉伯人的名字。科学家就发现,当这个人用阿拉伯语交流的时候,他看到犹太人的名字,就会有偏见,看到阿拉伯名字反应就很正面。当他改用希伯来语交流,看到犹太人的名字,他就是很正面、很积极的反应,看到阿拉伯名字就歧视。而这个实验,在别的语种上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