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高一新生家长的一封信

时间:2021-08-31

致高一新生家长的一封信(精选3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信的经历,对信很是熟悉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致高一新生家长的一封信(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致高一新生家长的一封信1

尊敬的家长:

  祝贺您的孩子成为我校20xx学年高一新生,成为省实附中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让我们共同祝愿孩子们在省实附中健康成长。

  省实附中秉承省实的校训、继承省实的传统、实践省实的办学理念,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建设和谐校园。我们将以优质的教育,优良的服务,让孩子们成长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所长的中学生。

  新学年开始,学校会开展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常言道,父母是孩子们的首席教师,在即将入学之际,请家长在以下几方面给予配合:

  1、让您的孩子在进入校园的第一天就展示出良好的精神面貌,不染发、不留怪发型、不戴饰物,按规定穿校服,衣着合身、仪容整洁。

  2、不要让孩子带手机和其它贵重物品回校,以免丢失。学校有公用电话方便学生与家长联系,我们还会向家长提供与学校联系的电话号码。

  3、提倡节俭,不必提供过多的零用钱给孩子们,每周都回家的学生,身上的零用钱控制在20元左右就够了,家不在广州的学生,如带有较多零用钱,可与老师商量如何妥善保管。

  4、如果孩子有特异体质或独特的个性,希望能及早与学校沟通,我们会对您的孩子倾注更多的关爱和照顾。

  5、学校实行“封闭式的管理、开放式的教育”,每周的星期日晚上八时前学生回校自习,星期五下午五时零五分后才可离校。建议家长尽可能接孩子回家过周末。

  为了方便家长利用休息日送孩子到学校报到入宿,新生报到日期定在8月25日(星期日),随即开始军训至8月30日。

  8月30日下午2:00---3:00召开高一新生第一次家长会,会后进行新生军训会操表演,请您光临指导。

  谢谢您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相信,经过三年的共同努力,您的孩子将会成为

  省实附中的优秀学生、社会的好公民,值得您骄傲的好孩子。

  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实验中学附属河天学校

  20xx年7月27日

  致高一新生家长的一封信2

尊敬的新高一(20xx届)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

  感谢大家把信任交给了西工大附中,我们真诚希望和各位有活力、有特点、有梦想的孩子在一起度过三年充实而快乐的时光,希望我们共同为了孩子的成长而努力!

  作为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进入附中意味着初中阶段的圆满结束,更意味着新的挑战和激烈竞争的开始。能够进入附中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初中的佼佼者,尖子生、优秀生的地位不仅被同学朋友羡慕,还被老师和家长称赞和表扬,他们自身也充满了喜悦、自豪、自信和乐观。但进入重点高中后,昔日的群体环境也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手如林。有的同学容易产生一种心理失衡,有的同学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的环境,能够创造一种新的辉煌,并且这段经历也会成为他日后人生旅途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有的同学可能一时还做不到。家长朋友在自己的孩子跨入高中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孩子的这种心理变化,孩子的成绩可能从前在班级中数一数二,现在有可能一下子就排在了后面。对于学习名次的升降,家长们要科学看待,要引导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因为一次上升而沾沾自喜,不要因为一次成绩下滑而沮丧,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用无畏的精神和平静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

  家长朋友要教会高一新生适应新环境的学习。如果说小学、初中主要是积累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那么高中就强调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并且应该是创造性的应用。如果说小学、初中是在教学生如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那么高中就不只要求他们能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善于发现问题。高中学习接受不是目的,目的是应用,所以只是接受还不够,还要学会应用。虽然老师会有明确的提示、指导,但最终的消化、吸收、应用,还在个人的参悟,所谓“师傅请进门,学艺在各人”就是这个意思。因此,这一时期的发现能力远比接受能力重要得多。

  家长还要教会高一新生适应新集体。高一新生离开了以前的同学、老师、朋友,走进一个新的环境,心理上可能难以适应新的集体;再加上失去的东西总让人留恋,所以有些同学会沉湎于过去,甚至夸张过去、编织过去,来满足心理上的失落。作为家长就应该引导孩子明白,由于成长环境不同,新同学间刚开始的交往难免会有些困难,这个时候就需要主动交往,相互适应,相互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学间朝夕相处难免会产生小摩擦,要学会理解与宽容,在任何一个集体里,我们先要努力做好自己。要明白一个人不管他的头脑如何聪明,学习成绩如何优秀,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话,就无法享受愉快而有意义的人生。发展智力,只是成长的一个方面。要努力想办法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逐渐融入公共生活,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直至走上社会,成为一名身心健康的合格公民。

  一个人品德和能力的养成有三个来源,家庭的熏陶培养、学校的教育训练和社会的实践磨炼。家庭是这链条上的第一环,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完成底色。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最大的不同是: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学校教育有前提,讲纪律、讲成绩;社会教育有前提,讲原则、讲利害。家庭里的爱是没有原则和前提,家庭给人的温暖和关爱,以及由此产生的特殊教育作用它将一直伴随到人的终身,这是社会集体办不到的。因此家庭是一个终身的教育机构,作为家长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以平常心看孩子。孩子的能力、水平、兴趣、天分各有不同,都有自己的倾向性,我们不可能要求孩子在每一方面都是佼佼者。对于孩子的不足,我们要客观地予以承认,以平静的态度对待他不喜欢的东西,这样会使孩子的烦躁情绪得到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