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就学生问题致家长的一封信

时间:2021-08-31

  【篇一:致毕业生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毕业生家长: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亲启我们的再次来信。作为家长,您甚至比您的孩子更关心就业问题。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的有机结合。时下,是您的子女即将顺利完成学业并走上工作岗位之际,此时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让您的子女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承载着千万家庭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几年以来,有关大学生就业难的新闻不绝于耳:“北大才子卖猪肉”、“清华博士修车”、“济南大学生应聘掏粪工”、“十万学子挤爆深圳招聘会”一再刺激着家长的神经,也引起了很多困惑。高校毕业生就业究竟有多难?为什么这么难?在孩子面临就业的时候,家长需要做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总结结合前一阶段的就业指导工作,对于还没落实就业或实习单位的学生有以下几点建议,希望您能够与我们达成共识,并恳请家长能够多提醒、多关心,协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一是认清形势,提早谋划,机会偏好于有准备的人。2014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数将近730万人,比去年增加了30万左右。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继续推进,社会为毕业生创造了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但是,企业对学生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招聘“眼光”越来越高,招聘流程越来越严格。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下,只有提早谋划才能增加更多的胜出把握,只有提前准备才会拥有更多的合适机会。当前,很多毕业生还在左顾右盼、犹豫不定,有的学生手中有甚至是有几个选择但迟迟不签约,总希望能够找一个更好的。岂不知,目前正是求职的黄金时期,用人高峰稍纵即逝,在毕业生供给充足、社会需求呈现买方市场的态势下,好的用人单位不可能在一个需求周期内两次或多次到同一个学校去,更不可能苦苦等待你迟来的回复。所以,建议目前有就业意向的同学尽快签约。

  二是合理规划,树立目标,人生需要不断调整方向。当下对求职者而言,公务员职业的稳定带来了报考的火爆、国有企业较好的福利但有着严格的招聘流程、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却也有经营风险的存在都是客观的现实,毕业生对未来的预期,理应更谨慎。一方面,毕业生要清楚地认识到求职形势的严峻和求职过程的艰辛,正确估量自己,不要好高骛远,要注重行业、企业的发展远景,而不是只图一时利益。另一方面,要相信自己的实力,树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合理目标,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就职中遇到困难时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与方向。

  三是端正心态,迎接挑战,敢于面对担当。大众化教育必然导致大众化就业,高校毕业生已不再是“塔”里的“阳春白雪”,这种转变促使高校毕业生在享受大众化教育成果的同时也肩负着就业阵痛的压力。因此,高校毕业生不仅要能承受“治国平天下”的重任,更要能够忍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痛苦,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理想的职业固然重要,但在没有更好选择的前提下,暂时屈就也是权宜之计。我们发现有个别家长在学生就业过程中过度保护,学生自己找的工作离家远了点不让去,工资低了点不让去,工作累了点不让去,这种过度保护,我们认为从长远来讲,不利于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先就业后择业。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实越来越证明,一个人终生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高校毕业生没有必要刻意追求一时的“完美”,完全可以先就业,然后在职业发展中选择从事的专业,进而在不断积累中成就自己的事业。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最好还是先落实个单位,然后再根据情况伺机而动。这样一方面积累了经验和资本,一方面没让时间白白虚度过去。

  四是加强关注,主动出击,重点突破。相关招聘机构近几年统计显示,应届毕业生签订协议时间呈现两次高峰,分别是每年的11、12月份和每年的3、4月份,同时,每年通过校内招聘会达成就业协议的学生占毕业生比例高达46。9%。从10月份至今,我院已举行了几十场校园专场招聘会,并于2013年11月30日与一百多家用人单位联合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

  目前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希望各位家长多与学院就业指导老师联系,沟通信息;另一方面,也希望各位家长能充分利用“地缘、血缘、学缘”关系,发动老乡、亲友、同学(校友)找信息。在就业工作当中,我们发现个别学生,就业不主动,就业意识还比较淡薄,既不需要学校推荐,目前也没落实实习单位,着实令人担忧。

  此外,针对考研、升本的同学,各位家长在鼓励子女积极备考的同时,也要提醒学生做好两手准备,事实证明,升学和找工作是不冲突的。根据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通知,2014年专升本考试时间为2014年3月8日至9日。3月份也是就业的黄金时间,考试结束后与其苦苦等待出成绩,不如先寻求一份合适的工作,如果日后成功升学,这种情况是受政策保护不属于违约的,希望各位学生不要错过就业良机。

  五是响应号召,投身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国家、地方和学校出台了众多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优惠政策,大家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放宽求职眼界,要树立艰苦奋斗、面向基层、多渠道、多方向就业的观念,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的就业观和成才观,积极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应征入伍服兵役计划”等国家和地方就业项目,在自我评估和社会需求之间确立一个与自身能力、要求相符并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岗位。

  六是提高警醒,注意安全,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求职过程中,大家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辨别就业信息真伪,警惕“传销”、“黑中介”,面对要求缴纳费用、扣留证件、不面试直接录用、超高薪等情况,一定要慎之又慎;签订书面文件(如签约意向书、协议书等)时,一定仔细阅读重要条款,并做好本人留存;因就业求职需外出时,要在学院辅导员处履行请假备案手续,并注意保护人身财产安全;遇到困难情况时,第一时间与学校、家长取得联系,征求意见。

  七是多沟通交流,多提工作建议,不断增强互相之间的信任感。尽管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过程中矛盾很多,困难不少,社会上“大学生就业的冬天”也已经叫喊了好几年,可是年年“冬天”年年“过”,我们不也迎来了和煦的春天?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理想的工作。针对毕业就业工作,我们系内也是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毕业生提供了众多有利条件,截止到目前为止,我系与企业之间合作建成的实习基地近二十家(如:中国电信、香港美南地产、鲁银制药、家家悦集团等)。我们积极推进、寻求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摸索改革途径,我们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建立实习基地,大力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实习岗位。作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没有必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也没有必要患得患失、畏缩不前或自暴自弃,要看到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有利条件和难得的历史机遇。

  今后,我们仍将一如既往的关注学生的发展,希望各位学子迎难而上,做出无愧于自己与家人的抉择。在此,我们希望征求各位家长的意见,假如下个学期开学后家里不能给子女提供实习或就业单位,不能保证(网上签约或签订劳动合同)的,请督促学生返校,在大家自愿的基础上由系里统一安排,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帮助毕业生解决问题。如同意请说明,同时诚恳地希望您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最后,祝您家庭和睦,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