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时间:2021-08-31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课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哪些风?

  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XX;,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5、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读自悟

  1、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2、全班交流:

  ⑴ 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① 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② 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③ 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④ 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⑵ 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什么,代进去读一读。

  ⑶ 请学生上黑板画画文中的景色。

  ⑷ 请学生给学生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 指名一小组展示朗读成果。

  ⑶ 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不要多笔画:

  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

  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结构:

  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4、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你喜欢文中的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三、实践活动

  1、你有更好的画法吗?

  学生畅所欲言。

  2、小组合作,擅长画的同学画,擅长写的同学写文。

  3、全班展示作品。

  四、写字指导

  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字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写字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课后反思】

  这篇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简单质朴,学生很喜欢。特别是你是怎样画风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画气球、画惊涛骇浪、画长发飘扬、画柳枝随风舞动、画举帆前进、画风筝放飞、画树叶飘落、画小草点头、画龙卷风、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画窗帘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亚于文中的小朋友。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写几句话,积累语言,更是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把这样一幅作品收藏于成长记录册,无疑是给孩子留下了宝贵的成长足迹!写字教学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教师适当点拨,从反馈的作业来看,转字的专的竖折撇有不少学生写成两笔。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雨声录音。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雨声想象,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今天,我将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自然朋友。他是谁呢,咱们一起听一听吧。(播放雨声)你们听到了什么?说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自古以来,雨就在文人笔下展现了多彩的形象:渭城朝雨巴山夜雨斜风细雨,还有沾衣欲湿杏花雨清明时节纷纷雨。雨不仅润泽万物,更是丰姿绰约,带给人们无穷的想象。下面,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去欣赏、体会一场山雨的魅力。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2、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雨起、雨中、雨后。)

  三、重点朗读,感悟特点

  1、学习雨起,感知悄悄:

  ⑴ 看,山雨来了。请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⑵ 练习说话,朗读品评。

  2、学习雨中,感悟神奇:

  ⑴ 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

  ⑵ 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

  ⑶ 有侧重地交流、品析、朗读: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并点拔,然后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读一读这话,感受感受:山雨神奇在什么地方?雨丝是飘飘洒洒的,还会是怎样的?请换一个叠词来说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用心灵去感受。带着遐想朗读。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自由读,感受雨中的绿。讨论:如何理解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

  3、学习雨后,感受韵律:

  ⑴ 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

  ⑵ 汇报交流,自主朗读。教师适时点拨。

  四、通读全文,积累背诵

  1、分小组轮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2、自由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五、作业设计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观察练笔:雨。

【板书设计】

  山雨

  雨起:悄悄

  雨声

  雨中:神奇

  颜色

  雨后: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