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分离的抒情文章(2)

时间:2021-08-31

  在信纸的最下角是她小小的大头贴,背景是几枝梅花,一行飞雁,和一个孤独的旅者的行影。我默默的盯着看,知道学生们将要走自己的路,诚如我在走自己的路一样。一段师生情谊,也就是匆匆人海中的短暂相遇,人生路上的短暂伴行。只是,不知道,这淡淡的伤感难道只是来自即将的别离?

  孩子们陆续的送来了他们的离别赠言,一封封的小巧信件,我精心的收在一个大档案袋里。其中的每一封,我都仔细的品味。

  吴婷婷这样说:这四年来,我想说的是,您是我至今,唯一一个带给我最真实,教给我最自我的一位老师。您让我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变得深刻。不得不说,您是一位独一无二的好老师,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想想以前,每当看到您叹息,又有些失望时,我心里也有些小波澜,或者说是愧疚。有时候想想觉得挺对不住您那么真心的付出……

  国超这样说:孟,你给我亲切感,给我真实感。你讲的课文,现在历历在目,好。思想感情激烈碰撞,震撼我,烧灼我。你讲闻一多,你的声音里有伤怀的颤音,无奈的悲愤,眼睛明亮如水,感染我。你讲应试教育,讲人生不只有一条路。告诉我们你的一些关心,点点滴滴。你的鼓励,你的教导,我都铭记在心。孟,你不只是我的语文老师,我想也更是语文课上的朋友,人生课堂的朋友……

  还有尹延东,还有王振,还有吴秀荣……我一封封仔细的拆看,又仔细的装好,感受着真挚的情意,像摩挲着一颗颗滚烫的心。不知不觉早已放学,同事们都已回家,校园里一片寂静。空荡荡的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我的心似乎也空荡荡的了。窗外,天色幽冥。我坐在窗前,点燃一支烟。烟头在一片幽暗中明明灭灭,我的思绪也随着烟雾升腾弥漫开来。

  我不像他们说的那样好,这个我确定。一个小小的语文老师并不能背起培养塑造人的思想精神的重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能这样去着眼我的工作,并不意味着,我不能向这个方向去靠拢。我讨厌一切不合理的虚假的但又道貌岸然的存在。教育不仅仅是社会化的过程,更是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一个没有自己的教育怎么能是成功的教育呢?所以,我不遗余力的向现行应试,甚至向不合理的体制猛烈抨击。我要让孩子们清楚他们的处境,放眼真实的认识这个社会,而不只是歌功颂德的完成奴化和教化。我们总是强调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创新型人才,但是我们的教育恰恰在扼杀这种创造性和创新性。因为我们在“蒙蔽”。我们用所谓的“教育”在一层又一层的“蒙蔽”学生本来清澈的双眸,本来透彻的性灵,本来敏锐的感受。我让他们读书,让他们写作,但不给他们指导。我要让他们说自己的话,想自己的事,发现这个世界真实的一面,而不是重复别人的话语。要说自己的话,说真实的话。你要从书中读出你自己,你的文字中要体现你自己。你就是你。只有这样,你才具备了成为有思想能特立独行的人的可能。真实的人,自由的人,解放的人,独立的人,有思想的人,当然也可能是最最清醒的痛苦的人。但是,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这样的人不恰恰是最为可贵的人吗?

  我知道,我没有那么好。我是坚持过,同孩子们一起满含希望的同他们和自己的惰性做斗争。坚持再坚持,努力再努力。我和学生咬着牙,想从读书和日记中刨出我们的幸福和希望。但是,当我意识到,我的敌人绝不仅仅是惰性的时候,我的心开始凉了。学生太苦了,他们的时间太金贵了。当我认识到我根本无法把他们从题海中解救出来的时候,我几乎要放弃了。我努力过,我四年中几乎不布置语文作业,就是为了给他们点时间去读书,去写作。但是这点措施杯水车薪。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他们疲惫的奄奄一息,如何去享受读书写作的快乐呢。他们面对升学的压力,毫无例外的倾向于应试。有的学生当面质问我:你为什么不按应试的方式教我们?我们需要应试!

  他的眼神是坚定的,是恳切的,语气甚至是祈求的。说真的,当时的我呆掉了,无言以对这个成绩较好的学生。我开始明白,我拯救不了他们,来自学校,社会,家长,学生的重重包围,简直万难冲破。慢慢的,读书不再强求了,日记不再检查了,一切的坚持开始处于一种放任状态。学生们悄悄的说“老师妥协了”。

  能不妥协吗?我的孩子们。当你们本该快乐活泼的生活却要面对九门课程的时候;当你们被要求每门都高分的时候;当考题考不出你们的语文素养,还要这样考的时候;当你们除了功利毫不知意义而摇头晃脑昏昏沉沉的死记硬背的时候;当一切的一切都成了强大的惯性的时候;当你们自由的时间成了奢侈的时候;当看课外书也被排斥在学习之外的时候;当大家都以错为对的时候,我能说些什么呢,能做些什么呢?

  “人生不是一场考试,孩子们。人生有很多条路。”

  “学习谋求的是幸福的人生。这个幸福的人生,既包括将来,也包括现在。你也要谋求现在的幸福。”

  “阅读与写作,可以给你带来幸福感。”

  “培养兴趣爱好,坚持这种兴趣爱好,这可能会成为你人生的立足点。”

  ……

  说过好多这样的话。但是,在你们及家长的眼里,在学校社会的评价体系中,这些只不过是一个靠应试闯关成功的人的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无关痛痒的话吧。一切对应试的颠覆都是“叛徒”。所以,你们没有仔细思考,就投入了这场浩大的题海泅渡。挣扎的筋疲力尽。很多会停滞半途,带着一大堆非己的符号,投向另一个生活的领域,而晕头转向;也有很多会暂时成功,几年大学生涯面对的又是考研,考博,考工作,一切似乎又是原点。

  我在想,是不是会有另外一种活法,一种幸福的学习生活?这样的压力究竟是人为造成的,还是社会的必须?有没有大大节省生命成本的教育形式来帮助你们走向成功呢?

  当所有的这些还都是幻想的时候,我不得不兼顾两者——理想和现实。我不想让你们只会记忆而不会思考,更不想让你们只是他化而迷失了自己,但另一方面,我也不能拉你们出社会的洪流,乌托邦只存在于幻境,你们还是要面对不合理的残酷的竞争现实。  两者的兼顾是无奈的选择。往前看,这种无奈无边无际,我心里就很疼,很茫然。

  烟灭了,四周一片黑暗。依稀辨别出眼前这盆花的轮廓,耳边似乎还是学生叽叽喳喳的话语。别离一时,可能是一世吧,在你们的人生旅途上,携手相行的这段时光,希望能留下些什么,哪怕很少,我亦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