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作文生命的秋天(2)

时间:2021-08-31

  这就是一直以来玉泉父亲给我留下的永恒记忆。

  旧时,南三岛乡间生活清苦,以番薯充饥,萝卜菜干度日,一月不知肉味是常事。在人民公社年代,南三岛的乡亲,那时叫社员,每天就像城里工人上班一样,由生产队长吹哨出工。社员出勤就记工分,工分高了,收入相对就高,工分少了,收入相对就低。可是,那时即便工分再高,每天也不过一毫几分钱。这样下来,即便再勤劳,再富也富不到哪儿去,一年积攒下来的工分,买不到几套新衣裳,更不屑说是供儿女读书的钱银了。

  所以说来,那时的南三岛,几乎没有富裕人家。南三岛乡间生活,那种清苦,不言而喻。

  记得有一年秋天,台风刮了三天三夜,暴雨也下了三天三夜,南三岛几近变成了一片泽国。放眼望去,和土包那些低洼水田,已变成白茫茫一片,台风带来海潮,冲缺土包堤,海水漫进这一片水田里。乡亲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呵,又是一个岁丑之年!这些被海水浸泡过的水田,下半年将如何耕种?

  我行走在南三岛滘脊村四围,看到乡亲们的脸上总是泛着一片憔悴,面对这样的天灾,他们感觉到无可奈何。秋天,本来是一片金黄色的季节,就是因为这样一场台风暴雨咸潮,却把南三岛乡亲秋天的梦想给揉碎了。

  可是,在这样的时艰之下,南三岛的乡亲,不因岁月艰难而失去开拓创造的动力,不因为物质的贫乏与饥饿而熄灭对文明之光的求索。他们在默默地承载岁月的煎熬,他们在默默地以辛劳的汗水来积聚对人生前路的期盼,他们在雕零生命的岁月情怀,他们在心中默默地祈守一个坚定信念。

  在一个秋光爽朗白日,从广州湾口伦兴村,我由东南向西北沿海边的木麻黄林带信步而去。海风迎面吹来,那片黑黝的木麻黄树站立在海滩上,迎风搔弄着墨绿色的身姿。在不远处的广墩坡上,有一座广州湾大王公庙,它又名靖海宫,或洪圣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坐落于南三岛东南部广墩坡西南面,面向辽阔的广州湾口,与东海岛隔海相望。早在嘉庆年间,嘉庆皇帝就把大王公庙御封为“敕赐靖海把港洪圣大王公”。再到后来,道光皇帝和光绪皇帝再次把大王公庙敕/封为“靖海把港大王公”,并把其加封为南海之神。从此以后,八方乡民过往船只,莫不前来上香朝拜,大王公四时祭祀香火鼎盛,香客来往不绝。我看到有不少乡亲携带篮笱,带上贡品,三三两两走进大王公庙。看得出,他们是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前来祭祀大王公的,尤其是在这岁丑之年,乡亲们大都把对来年的期盼,化作缭绕的香火,袅袅腾升在大王公的庙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