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说明文课堂也可以兴味盎然(2)

时间:2021-08-31

  教无痕,学有迹——课中巧设情境

  如果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那么我觉得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不留痕迹的教。记得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曾这样描述自己追求的“智慧教学”:“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这个任务,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走‘带着学生学语文(学知识长能力)’的路子,真正摆脱‘跟着课文内容跑’的怪圈。《鲸》、《新型玻璃》这两篇课文都写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对鲸的认识已经越来越全面了,越来越多的新型玻璃早已问世,因而我们必须拓展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上网搜集有关的最新资料,扩展学生的视野。

  在教学《鲸》这一课中,我从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广泛的资料当中删选他们感兴趣的,课文中没有的知识制成幻灯片。课上,我让学生自由组合,以“鲸的自述”为话题,自己命题,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来介绍自己感兴趣的有关鲸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激情被这种生动活泼的情境给点燃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又如在《新型玻璃》一课的教学中,我不仅带领学生畅游“神奇的玻璃王国”,还让他们充分体验了一把“玻璃推销员”的职业。在一个又一个的情境创设中,学生主动地把书捧在手里读,积极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热情地向大家介绍各式各样的新型玻璃……而这一切,都不需要老师的指令和要求。

  学以致用方为学——课后练笔巩固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现行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按照专题组织单元,这为我们的“读写结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学生能从课文中汲取有用的、有效的写作方法。在我看来,说明文教材更是如此。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在课后要求学生模仿课文进行“小练笔”练习,用语言文字来巩固课堂上的“习得”,并通过“小组推荐”的方式评选“优秀小练笔”。这样一路走来,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也变得兴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