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旧书三篇(3)

时间:2021-08-31

  旧书

  人家说,“衣服是新的好,朋友是老的好。”我补一句是“书也是旧的好”。

  生命走过,留下许多痕迹——从身边、身外到身体、心灵留下痕迹,当然是旧迹了。读书人走过,其实也是身边和心里留下若许旧书的印迹了。

  林子过去是“数树”,今天也就“数书”了。

  说旧书是一个比如,老朋友

  这样说是有些来历的。有些书是台阶书,有些书是心灵书,都是老朋友似的终身难忘的。

  先数一数文革里读到的好书——

  一是一套《史记选译》。因之我对古文和古史的认识有了长进。《史记选译》是配合批林批孔的,主要是选西汉开国人物的传记。体例都是一段文言,一段白话。译者都有极好的文字功夫。还有少许注疏。是稍有文字功夫的人即可读的书。

  二是一套《红楼梦》。这套《红楼梦》是旧书,是我们邹岗新华书店曾经的借阅书,是我跟经营的老冷泡蘑菇泡出的结果。这套书现在散佚了。它是真的叫我领会文学原来是诗是人物和故事。弄文学就要有这些功夫。

  三是有些书扩充你的知识,就是叫你长见识。这样的书我弄到的有《世界通史·周一良吴于廑主编》四卷本。那时是开阔视野了。现在回头看那也是所谓红色史学方法做的了。还有王充的《论衡》,还有韩非的《韩非子》,还有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还有杨荣国的《中国哲学史》。这些书我都获益匪浅,而且是在10年文革那样的环境里。

  另外还有些书是对于你有非常意义的。比如《康熙字典》,先是家里有几本不完整的刻印本,上面还有堂号。尤其是切音和异体字让我长了见识。我很想得到本完整的。机会终于来了,同事陈继阶说草家湾的谁谁有一套书卖。还捎来了,我掂过,也不贵。可我教民办,一个月3元钱是做生活费的。爱不释手,又只好放手。后来是八几年买了本新排版的,那过去的吝惜却还历历在心。此外还有本学生朋友送我的一本《同源字典》,王力的,也是我最喜欢的工具书了。那是1985年版吧。本来是我让她代买,她买了不要钱,就成为赠品了。是这本书让我彻底认识到汉字也是声音文字,是表音的,即“秀才认字认半边”;并非课本的结论“汉字是表意文字”。比如讲“手张为掌,手卷为拳”,真是太到位了,读了私笑不已。

  旧书两叹。

  一叹是“书”的命运,常常也是“书主人”的命运。

  我叹什么?——书没有地儿,人也常常没有地儿。命运常常是一样的。

  爱书的是都渴望有个书柜了,于是1986年圆梦有个书柜。(其实也是书柜兼衣柜兼碗柜了。)

  就是这样的书柜这个书柜是我唯一的书柜。

  ——也就是现在没有书柜。

  因为白蚁,又一次白蚁,再一次白蚁。终于是三年前它彻底完成了任务退休了。第一次是在芦管;第二次、第三次是这里,是相继的。

  没有了书柜,也就是书没有地儿了。

  我们家书记不曾读过书,是最恶书的。你看看塞到满屋子都是,害她收拾也难。硬要说高兴,也是拿它论斤卖去。论价过去一两角,现在是五六毛了。要是不危机不定一块多了。卖了要是买菜也还济些事的。

  其实不卖也没有地儿放。我现在住的“工棚(住房30来个方)“小,也就是把书塞到一个铺板床的床下,没地儿放是不。弄个书柜弄得起也是书柜没地儿放。所以至今也是少部分在下面的危房里实在拖不上来。

  这打捆的、散放的、弃下的在地下受潮的书,还是幸运的。那白蚁住了的就惨了。

  真是可怜了我几本好书。

  其一是一本《银确山孙子兵法》。里面非但是有多种版本的“孙子兵法“,考证出孙武、孙膑确实两人,还附有当时出土的竹简。那些实物图片,我现在还历历在目。只是几乎蛀空,我无法收拾了。且是三年前是我情绪最坏的时候……那份痛惜、痛心是如何呀。哭书也哭人。

  还有一本《中国历代文论选》,一本《古汉语修辞体例》。也是所剩无几。即使少有册页,我还是稍事收拾,有多少是多少。是抱残守缺,心有惜焉心有凄焉心有泣焉。

  真个是:读书人要是没有好命运,注定了书也没有好命运。

  二叹读书人未必书德人德好到哪儿去。

  具体到我自己我就不敢说自己学德如何师德如何。放大到空间到网络,我网上都羞于耻于说我是老师。(我网上正名“做教师“还是一年前,为放几篇学生作文。)

  我这里是说我的几本好书散佚了。一是一本周巷买的《中国文字和源流考》。里面既有文字源流和变化,又有字体变化历史、书法发展历史。还有许多碑帖。我多方寻找不得。其实书是没有找到,书的去向、大方向,八八九九的对象,总在那里。但也不好追问不便多说,是一定的。别人不君子了,自己也不好太小人,是不。

  还有一本《中国通史编年纲要》也是。它好在是编年体。要找事实史实不用书签,只看厚薄就可到位的。也是不知谁爱书爱走了找不回来。

  其他文学、小说就多一些了。《儒林外史》、四分之三的《红楼梦》……其实不遗失这会也没有地儿放。只是失去之时,寻找之日,是痛心是痛惜是失恋似的了。是惜书难舍,也是对人失去信心。

  最后说说“读古书三识“。

  我是22年不读书。即我自考完汉语言文学,就不再怎么爱读书了。

  所以我的东湖朋友元辰讲的书人书事,我是一概不知。

  这多年我说不读书也对,也未觉着落下什么。落下什么了吗,我也问。我再思,不觉落下了什么。

  ——其实我也读些旧书。书不总是与时俱进的。我不读书的22年我看就是这样。不读书原因,先是前面说的教个乡村初中有个专科文凭似乎够了。再说其他……不说吧。……也就是22年近乎是不读书了。但也有闲时,也有闲时不玩牌什么的时候,也就不玩牌又有闲就读些古人读的书。

  就是这样多少读了些古人读书读的书了。感觉却是不错,却是并非文革说的它是“封资修”它是“四旧”。

  古人所说的五经四书的东西,真的不坏。读了至少认识有三,

  ——比如文革是灾难,首先是文化灾难。这是不容置疑的了。只是我们文革开始得早,是延安就开始了的,我们在文革大语境、大文化环境里,不易觉察而已。觉察文革不良的参照物,一是洋书再一个就是古书了。

  ——比如文化是有根的有传统的有经典作为传统的。甚至过度想,社会既然是规范和秩序,文化当然是经典和道义了。只是自己性子野,天性里还是“离经叛道”多。不然自己也不会回归到故纸堆和老祖宗了。所以自己的回归,其实是反叛是现实的反叛,反叛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倒是吵吵嚷嚷的“与时俱进”不定实际的难说.。

  ——比如语言回归朴实、纯净和简洁,其实是多学古汉语。洋东西添音节添词汇添学术添思想,不都是必要的。培根固本和开放搞活一样重要。古汉语和旧白话会更多走进我们的教材。这是我的职业信念。现在官方主打通行的语言芜杂、膨化、不着边际做神马浮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