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脚踏实地的论据素材

时间:2021-08-31

  导语:脚踏实地,才能越走越远!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论据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适用话题:脚踏实地、不断奋斗、坚强、坚持

  2012年3月8日,全球媒体都在报道这样一个消息,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命中国人林建海为秘书长。之所以特别强调了他的中国国籍,是因为由中国人担任秘书长这样的高级职务,他是第一人,前无古人。

  IMF是干什么的?通俗地说,它是世界经济的“救火员”,世界上哪个角落发生经济危机“火情”,哪里就会有“救火员”IMF的出现,向发生经济“火灾”的国家提供资金援助,为全球经济体系出谋划策。IMF对其职员的要求很高,普通职员都需要头顶世界名牌大学博士生的光环,其对高级管理者的要求更是极高。

  所以,中国人林建海获得这一高级职位震惊了世界,他是地道的中国人,来自温州乐清磐石古镇,父亲是个裁缝,没有任何家庭背景。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却真切地发生了。

  小小年纪,求知欲极其旺盛

  林建海今天的成功跟他的父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父亲是个裁缝,但却是个爱读书的裁缝。

  小时候有一次,林建海去上海,跟爸爸去医院。排队等挂号的时候,林父跟前面的一个人聊天。最后,对方说:“您是教授吧?”林父笑了笑说:“我只是在服装厂工作。”而对方却是真正的复旦大学教授。那一刻,父亲的形象在小建海的心中变得无比高大起来。

  林父经常给林建海讲大上海,小建海无比神往,但父亲却告诉他:“要想走出去,改变生活,就只有靠读书。”这句话深深刻在了林建海的心里。

  从小,林建海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1958年,六岁的姐姐开始上学,三岁的林建海就成了姐姐的跟屁虫。姐姐用尽各种办法就是赶不走他,一次姐姐生气了,骂道:“你不要进教室了,要是被老师看到,你会挨骂的!”小建海被吓得立刻哭了起来,但抹抹眼泪,他还是跟着姐姐进了教室。机灵的他怕被老师骂,就钻到姐姐课桌下听课,等老师转身面对黑板时,他就再钻出来。

  家里人都认为是小孩子图个新鲜,等新鲜感一过就不会跟着姐姐上学了。但一年多后,林建海对上学的兴趣有增无减。于是,舅舅带着他去学校报名,看着这么个“小不点”,老师连忙摆手。舅舅说:“你可以考考他。”结果,老师让他从1数到100,他完成了任务。老师写了一段话让他念,他也流利地朗读下来。就这样,他成了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

  小学毕业后,林建海到邻近的白象镇上初中,因为路程远,他和姐姐只得住校。因为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老师让他当学生干部,但这么个“小不点”很难管住比他大几岁的同学。

  一天晚上,林建海回到宿舍时,感觉气氛不对。时间还早,但室友好像都睡了,灯也关着。借着窗外的月光,林建海看到一条若隐若现的绳子,稍有不慎,就会绊倒在地。林建海一句话也没说,默默地解开绳子,到床上睡觉去了。这不仅因为他温和的个性,而且因为他的心已经完全被学习占据,没有空间再顾上其他了。一心一意为实现梦想而努力,这是林建海成功的先决条件。

  但到了初二就遇上了“文革”,书念不下去了。学校停课了,林建海也只能在田里劳作。一向认真读书的他干起农活也一样认真,插起秧来又快又齐,就连喂鸭子他都比别人喂的鸭子下蛋多。这段体力劳动的时期,身体累,心更累,因为这样的生活离他到大上海的梦想越来越远。但就是这段生活,也为他到IMF做了个铺垫。到IMF工作后,一次他到菲律宾考察该国经济时,他看见农民在插秧,便脱下鞋子,卷起裤腿下到水田里插起秧来,那娴熟的动作把周围人都看呆了,他们都纳闷:这位国际官员怎么对插秧这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