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社会热点论据:“没公车不下乡”现象

时间:2021-08-31

  导语:江西省鄱阳县凰岗镇石口桥年久失修、隐患严重,影响群众出行。记者向该县水利局办公室主任刘国南反映此情况,刘称自己只负责办公室工作,不管工程,不方便代传达意见,更无权派人去现场核查。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据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适用话题:职责、自私、懒政、推脱责任、消极

  江西省鄱阳县凰岗镇石口桥年久失修、隐患严重,影响群众出行。记者向该县水利局办公室主任刘国南反映此情况,刘称自己只负责办公室工作,不管工程,不方便代传达意见,更无权派人去现场核查。记者又将此问题反映给该局建设与管理股股长程池元,程则称没人没车,不方便下乡检查。22日晚,记者从鄱阳县纪委获悉,刘国南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并被免去办公室主任职务;程池元受到行政记过处分,并被免去建设与管理股股长职务。

  [现象分析]

  从那些基层官员“没公车就不下乡”的现象来看,其实是背离了两个本分:首先是背离了职责所在。下乡是职责所系,实属本分,有没有公车都应该下乡,不应讨价还价。享乐在前,拈轻怕重,为了不干事便生硬找借口,这是对自身职责的背弃。然后是一些官员本就不该享受配备公车福利,被拿走公车名正言顺,如果再拿公车说事,消极工作,就属于无理取闹。进而言之,这是对公车改革的阻挠。

  车改之前,公务人员出门办事都有公车接送,领导干部上下班都有专车伺候,公车私用也完全不在话下;即使一些地方实行了车改,但由于改革新方案确定的车补标准是比较低的,一些公务人员难免嫌少,甚至理所当然地把车改补贴当成一项福利。为此,不少干部任性地奉行着“没公车不下乡”的思想,这说得轻点叫“懒政”,说得重点就是“为官不为”。干部下乡本是职责所系,不下乡就涉嫌为官不为,而为官不为就是一种腐败。我们讲“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根治“没公车不下乡”现象,关键还在于增强各级干部的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只有干部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当做人民的公仆,才不会把群众的利益放在一边,找这样那样的借口来推脱责任,“没公车不下乡”问题才会得以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