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地生活作文(3)

时间:2021-08-31

诗意地生活作文7

  生活宛若文集,镌刻着平铺直叙的冰冷直白、一波三折的跌宕起伏以及高山流水的诗情画意。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心中的那份诗意被琐碎的生活用厚厚的尘埃掩盖、封闭,与其让纷繁的市井喧嚣占据我们生活的全部,何不为生活留几许诗意?俞敏洪说:“诗几乎可以表达人类生活的所有情感。人类离不开诗,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诗。汶川地震时,人们最深刻的情感是用诗歌表达出来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哼唱的流行歌曲也都是诗。诗歌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流泪,让我们升华。”的确,我们不一定都会写诗,也不一定要多愁善感,但我们一定要心中怀有诗意。

  诗意是一种感觉,只有心存诗意的人才能从琐碎的生活中找到真实的美好。早晨,听鸟儿在林间吟唱是一种诗意;课余,对着窗外看一米阳光越过屋檐是一种诗意;饭后,踏着夕阳的碎片,吹着带着黄昏味道的凉风是一种诗意;晚间,坐在灯下静静看一本书也是一种诗意……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个诗意的圣地,它就像冬日里的枯草,只要春风拂过,就会充满绿意。

  诗意的生活不是刻意去寻找的,而是身处琐碎的日常事务,却不被日常事务所淹没的一种能力。懂得诗意的人总能驻足欣赏路边一朵初绽的小花,即使在不经意间抬头看一看天空,心中也会满是云淡风轻。相反,一个被浮华围绕的人就算置身于人间仙境也难以感知美好胜景。不懂诗意的人,在纷繁的生活里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落入水中,只有绝望与痛苦;而懂得诗意的人,就像一个会游泳的人徜徉水中,感受到劈波斩浪的快乐。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里,我们不妨为诗意留点空间。脱去遨游尘世的浮华,品下一杯清茶,看着窗外的天空,想象一下远方的大地:那里大河奔流,蜜蜂飞舞于花间,稻苗正绿油油地汲取阳光……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安详伫立,洋溢着美好,期待我们用心为它们涂上诗意的重彩。懂得诗意的人,总能学会在聒噪的夏日里,找到最真最美好的心灵归宿。

诗意地生活作文8

  何为诗意?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吗?还是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还是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惬意?在我看来,是,但也不全是。

  此“诗意”并非全是“诗意”,诗意地生活,并非早晚吟酒对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是无论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上,都饱含诗人内心真实复杂的感情。因此我认为:诗意地生活,就是在精神的世界里找到自己

  如太白般,诗意地生活。众所周知,“诗仙”李白是我国文学史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无论是“黄发垂髫”,还是“白发皓须”,大家都能背出李白的几首唐诗。但其实李白的个性较为狂放,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包括唐玄云宗最信任的太监高力士。高力士故意歪曲他写的《清平调》,使得杨贵妃和唐玄宗渐渐疏远他,但他没有因此辩解什么,依然追求过好自己的生活,在诗歌的世界里找到自己。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受委屈,被他人冤枉在所难免,我们应该像李白这样,冷静面对生活中种种不公,用心过好自己的生活,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就是诗意地生活。

  如元亮般,诗意地生活。陶渊明,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担任过许多官职,最后一次出任为彭泽县令,八十天后便弃职离去,从此归隐田园。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他退隐于田园中,有很大的原因是他已经厌倦也看透了官宦生活,看清黑暗的官场后,能做到毅然辞官离去的中国历史上还有几人呢?能做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还有谁呢?陶渊明为了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自己的样子,他在诗意地生活。因此,在当今的现实中,我们也要像陶渊明一样,面对社会的种种不如意,不必委委缩缩,而是要勇敢面对,做好“舍断离”,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这,也是诗意地生活。

  如白居易般,诗意地生活。白居易生活的时代,唐朝已经由强盛走向衰弱,老百姓的日子已经过得水深火热,目睹此现状,作为诗人的白居易,奋笔写下《观刈麦》,反映百姓民生之疾苦;用《卖炭翁》揭露统治者对于老百姓的残酷压榨;他用自己的诗歌作为武器,为来百姓鼓与呼,这种生活的态度和行为就是一种诗意地生活,因为他把自己的理想和老百姓的生活关联在一起,这种生活的状态就是诗意地生活。纵观现实,我们作为普通的老百姓,也要像白居易一样,关注生活,关注民生,关注百姓疾苦,把自己生活和大众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为百姓鼓与呼,这,就是诗意地生活。

  综上所诉,诗意地生活并不是生活充满诗意,而是学习李白、陶渊明、白居易等文人为人处事的生活方式,在精神的世界里找到自己,在现实的世界里成全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付出自己,这般诗意,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

诗意地生活作文9

  庄周梦蝶,逍遥物外,遨游无形于物我之间,这是一种诗意的生活。陶潜弃印,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采菊于东篱之外,以隐居的生活,构建了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这也是一种诗意的生活。苏子被贬,而能以豁达之胸襟,或把酒问青天,或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写下传世之文章,他的生活更是诗意的。

  古人以自身为典范,向我们展示了诗意的生活方式。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诗意的生活,如何诗意地生活呢?

  将回溯历史的眼睛转向现在,无可否认,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各种文化交融交错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我们固然不会面临物质的匮乏,但是,我们的精神世界面临太多的抉择。正如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冲击着传统的餐饮市场一样,我们的心灵也经受着太多快餐文化的诱惑。缺少内涵而能够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以颓废为主体的文化现象,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全民造星运动,他们固然有着他们的吸引人之处,可以满足一时心灵的快感,但是,缺少深度和文化底蕴的它们是不可能让我们的生活真正变得诗意的。

  于是我要说,诗意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内心世界的诗意,它需要我们用心灵去体会,它不会由外部世界派生,它诞生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所以,我们每个人不管物质生活如何,都可以活得诗意。

  李白虽然仕途坎坷,却有着一种天生的傲气与才气。他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清高给自己的离京之路铺平了心灵的道路,他徜徉于山水之间,用那绣口吐出了半个盛唐,留下了无数惊世之诗篇,成就了“诗仙”的美名。虽无锦绣朝服加身,他的生活却充满了诗意。去诗意地生活,我们要的不是外物的丰厚,而全在乎心灵的状态。同样是仕途失意,有人跌足长叹,有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照样在失意后进取,在诗意中成就自我。所以,诗意地生活,源于内心的境界。我们若要诗意地生活,自当把握心灵的崇高。这,是那些快餐文化所无可取代的。

  司马迁,身受腐刑之辱而以顽强之意志,忍辱写下那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位列《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孙膑虽身受膑刑,却著有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之奇书《孙膑兵法》。二位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诗意的篇章,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他们无可磨灭的身影。他们的诗意来自于他们心中坚定的理想与信念。去诗意地生活,不一定是要过完美的生活,诗意可以诞生于苦难只中——只要心中的信念不被浇灭。这种源于对苦难的不屈而激发的光芒,是那些颓废思潮所不能理解的。

  当然,我们不会刻意去减少我们的物质生活而寻求所谓诗意。诗意更来自于生活的心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使远”,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唯有把持住自己心灵的空灵与诗意,我们才能把握住我们自己,才能将诗意融入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之中。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万物。笑看花开花落,任事物如何变迁,唯一变的就是那来自心灵的诗意。

  不必采菊东篱下,不必散发弄扁舟,只要我们还有那片心灵的绿洲,我们便可以诗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