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作文

时间:2021-08-31

【热门】七夕作文合集九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夕作文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夕作文 篇1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记忆的盒子里犹存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儿时就反复听讲,虽然至今仍无法理会他们相爱的痛苦,还是为之惋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爱情现代化了,现实化了,也经济化了。除了小说、影视剧,我们很难找到富有古典韵味而且纯真感人的爱情故事。也许正因为如此,更多人迷恋古代爱情小说的创作和阅读,将灵魂置身其境,勾画或美好或凄美的爱情故事。当然,其效益也很可观。

  从幻想中走出,才知道现实的物欲,让小说里的完美受到排挤,不只是豪华跑车与马车的差别,不只是流行风潮和古典雅致的差异,不只是阁楼赏月和大厦看夜景的距离,除了想象的空间,恐怕再也找不到一片净土种植那种纯真的爱情树。

  现代的爱情呈多元化的特点,感人的相守,凄美的等待,浪漫的约定,富丽的婚礼,唯美的相思,还有就是游戏爱情了。至于交易方式的爱情归为游戏爱情也未尝不可,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以爱为代价换取物质的满足。而现代人的七夕更是火红玫瑰和甜甜巧克力的装点。我希望自己不懂爱情,它复杂得让人说不好写不好。

  没有问过奶奶,古代人是怎么过七夕的,除了看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相会,重复一遍他们的故事,还可以怎么享受当今报纸杂志论坛纷纷做广告宣传的“七夕”。有一自助游的广告列了这么一些景点:杭州西湖—断桥的爱情,邢台天河山—牛郎织女的故乡,山海关—长城的尽头;分别列示各自旅游路线、爱情类型和价位起点;题目叫“七夕带爱人出去走走”。更有意思的是,广场上与明星共度七夕。

  这个七夕,约好和谁看流星雨了吗?

  又是一年七夕,给自己点一杯香茗,期待下一个轮回!

七夕作文 篇2

  吃完晚饭,我们一家来到滨江公园纳凉,我发现今晚与平时不一样,江边人山人海,不知为什么怎么这么热闹。哦,原来今天是七夕节。

  看!有好多人在放孔明灯,来表达心中的愿望,一盏盏的灯升上空中,密密麻麻的随风而飘。

  我注意地看着空中,眼睛眨也不眨,有个红色的灯刚升上空中,就像赛跑似的,你追我赶地奔向天空中,一会朝北飞去,一会朝东飞去,真是好看极了。

  我也忍不住买了一盏孔明灯,写下我的心愿和爸爸妈妈的寄托,当灯缓缓升上空中,我兴奋地叫着,欢快地蹦着。

  “爸爸妈妈!快看快看!这是女儿对您的祝愿……”

  爸爸妈妈笑眯眯地望着孔明灯,很久,很久。

七夕作文 篇3

  先把两种颜色的面糊拌在一起,再把他们分开,分开,因为七夕所以不要做成七层一层灰色,一层白色,这样交叉着做之后再放在蒸锅上蒸蒸出来的时候香喷喷的,但是妈妈做的有点粘,所以决定要把它放凉再把它切开给我们吃,妈妈虽然是第一次做,但是也很好吃?,然后我对面家里的姑姑他也做了,但他做的很硬,不好吃,但是也很有嚼劲,妈妈做的放在水里,马上就可以听到肚子里去,虽然他们两个都是第一次做,但是一个做的比较硬,一个做的比较软,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优点,这两个都很好吃。

七夕作文 篇4

  这个季节,雨似乎有点多;这个季节,天有点热;这个季节,是噪杂的;如心情一般,有起有伏;但丝毫不会影响到生活的质量,因为这个季节也是可爱的。

  在这可爱的时节,记录的事情,似乎少之又少;关乎成长,关乎爱情,关乎生活。但爱情如生活一般,每天都注入新的活力。

  第一次远离家乡是来上海上大学的时候,毕业了也很少有时间能够回去,对家乡的人,家乡的物格外思念。

  七月的一天,突然收到一份邻居哥哥从老家惠水寄来的礼物。迫切的打开来看,竟是我小时候经常爱吃的血糯鲜酿(黑糯米酿制的醪糟),还有一个带着爱心的表白:我爱你。预祝七夕快乐!

  看着这几个字,忍不住回想起和邻居哥哥一起开心和忧伤的往事。

  我想这是我今年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了。

  这时,手机信息响起,是几张老家周围的照片,还有一张邻居哥哥阳光的笑脸,他说:“你不经常回来,拍几张家乡照片让你看看,顺便看看我,别把我给忘了。”

  我回道:“人家过七夕都是送玫瑰,你怎么送我血糯鲜酿。”

  他回:“想抓住你的心,就要先抓住你的`胃。此刻,血糯鲜酿正适合你的胃。”

  爱情之心,在格桑花盛开时,迟迟未动;

  但细微的小美好,一直用随手拍定格着;

  向往爱情的心,一直未曾改变,一直热烈着。

  七夕将至,幸福来袭。

  我的幸福随着血糯鲜酿而来,那么,你的呢,是否还在路上?

七夕作文 篇5

  七夕要晒书的由来:

  古代,七夕节有晒书的习俗,据说是可以避免虫蛀。七夕前后,正是天气最炎热的时候,也是各家各户忙晒伏的日子。晒伏,寻常百姓晒衣服,读书人家还会晒书。

  那么晒书习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据史料记载,这一习俗起源于近两千年前的东汉末年。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云:“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这说明魏晋时期就有了七夕曝书的习俗。

  唐宋时期,七月七晒书依然成风。唐韩鄂《岁华纪丽》称,时民间七月七有“暴书策,晒衣裳”的风俗。《宋会要》记载,宋朝仪制以七月七日为“晒书节”,当天三省六部以下,各由皇帝赐钱开筵举宴,为晒书会。

  每年七夕都在三伏天,气温高湿气重,书籍容易受潮,读书人就选在七夕这一天中午把藏书拿到空场上晾晒防毁损。

  有一个成语“郝隆晒书”,说的就是西晋时期,大司马桓温手下的参军郝隆饱学多才,七月七日见人家晒书,他就解开衣扣袒胸露腹躺在太阳下晒肚子,面对别人询问,他说:“我晒书”, 以示自己满腹经纶,晒肚皮也就是晒书。

  七夕晒书的民间故事1:

  提起晒书,曹操和司马懿的故事更是流传至今。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

  七夕晒书的民间故事2:

  扬州也有:嘉庆年间,有一位贡生叫汪中的,他蔑视晒书的习俗,因为在阮元家聚会时,受了点甘泉县令的冷落。七夕这天上午,汪中敞开肚皮,躺在四望亭东的通泗街上闭目养神晒太阳,亦谓之“晒书”。

  这一天,县令惯例要到县学(即现在的西门街小学旧址)与诸贡生会面讲经,汪中横卧街心,老爷的轿子过不去,衙役们上前要他让路,他称今天是七夕,他正在曝晒腹中的圣贤书。衙役们赶紧禀报老爷,县太爷只好忍气吞声,打轿绕路去县学,这就是至今流传于扬州民间“汪中晒书”的故事。

  关于晒书名句:

  关于晒书,历代诗家还留下许多名句,如刘筠的《戊申年七夕》:“岂惟蜀客知踪迹,更问庭中晒腹人。”清唐孙华的《周砾圃被盗窃书砚作嘲盗诗戏和》:“从今腹笥防窥瞰,莫向人前卧晒书。”清孙枝蔚《七夕忆内》:“遥怜弄针妇,空嫁晒书人。”毛奇龄《七夕》:“向夕陈庭尝下果,连年每晒腹中书。”

  晒衣的风俗介绍:

  李商隐诗中的“方信阮家贫”,则另有其他的意思,说的是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至于现在民间的“六月六”晒衣物、晒书的风俗,其实是明清时期才兴起来的,系从七月七移到六月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