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作文900字

时间:2021-08-31

实用的七夕节作文900字五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夕节作文900字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夕节作文900字 篇1

  提到美丽的七夕,人们最熟悉的当数牛郎织女的传说和乞巧的习俗了。不过七夕节的历史已千年有余,风俗自然不止这些,有很多精致的节俗虽然仅流传于某一较小的区域,没有如此这般的名气,却也生动可爱,于是索性将它们统称为七夕的“杂俗”。

  风俗一、拉巧

  旧时长岛七夕节的拉巧习俗就非常有名,所谓拉巧其实就是斗巧。七夕节前姑娘们就聚在一起,精心装饰自己的巧棚。巧棚中摆放的都是姑娘们自己亲手 制作的手工品,有狮子、斗鸡、凤凰,还有鲤鱼跳龙门、转灯、饽饽、金钟等。谁家的姑娘若是巧棚做得漂亮是件值得得意的事情,如此手巧的姑娘自然能说个好婆 家。到了七夕那天,各家的姑娘把漂亮的巧棚摆到自家院里,手艺好坏、上下高低,一看便知,更有甚者干脆直接把巧棚炫耀地摆到了家门口。

  七夕的晚上自然也有活动。白天展示完巧棚,晚饭后,姑娘们都聚在一起,明烛点灯,唱着喜歌拉巧。迢迢银汉下,年轻的姑娘载歌载舞,观众络绎不 绝,七夕节的庆祝活动进入高潮。拉巧不仅在本村进行,有时候姑娘们还要到外村去表演,这样的活动能延续四五天,简直就成了女孩子们的狂欢节。

  风俗二、贺牛生日

  七夕节是不折不扣的“女儿节”,几乎各种节俗都以女性为中心展开,可是也有例外。有些地方的人认为七夕是牛郎的生日,无棣的放牛娃在七夕这天就要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还要给牛喂上好料,叫做“贺牛生日”。

  曲阜、宁阳等地习惯于七夕之日晒衣物,七夕也是拆洗棉衣棉被的最后期限。这样的风俗大约和时令有关,因为七夕在立秋以后,天气开始转凉,这是提醒妇女们要开始为御寒做准备了。

  日照妇女在节日这一天都要洗头,据说这天洗头后,头发明亮柔软、没有汗臭味,不知道这是否与传说中织女是在河边沐浴时与牛郎相识的情节有关。还 有的地方七夕这天要洗油罐子,传说这一天油罐子特别容易洗刷,用水轻轻一冲就洁净了。巧合的是,有这样风俗的地区,其方言中“油”和“牛”的音常常不能区 分,“油罐”与“牛倌”是谐音,而牛倌自然是指牛郎了。

  风俗三、巧灯

  曲阜七夕节要做巧灯。巧灯有各种各样的造型,有菊花、荷花、月季、牡丹、芍药、玉簪、兰花、海棠、佛手、文官果、玉兰、梅花等花卉灯,也有八仙 过海、群仙祝寿、童子拜观音、福禄寿等人物吉祥灯。孔府常常把巧灯作为节日礼品送给各府本家和亲友。七夕之夜,从孔府大门,沿中仪路到后堂楼各院门口,花 园各路各景点都摆设巧灯,巧灯形态各异,灯光星星点点,一路望去,好似人间天河。

  风俗四、看巧云,吃云面

  有的地方,七夕节要“看巧云”。传说七夕这天牛郎织女相见,天上的云彩会格外漂亮。巧云“巧”在造型上,女子们或登楼眺望,或出户仰望,云彩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尤其是雨过天晴晚霞满天的时候,空气清新,心情爽朗,天空中的巧云如飞禽走兽,美不胜收。

  胶东人七夕吃巧果子,临沂人七夕则吃云面。云面看起来和一般的面条没什么不同,可是其中却大有门道。真正的云面要用储蓄的露水制成。看巧云,吃云面。有的地方做云面不用面条而是用面萁,是取面萁之形而寓巧云之意也。

七夕节作文900字 篇2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又快到七夕节了。七夕节前和家人一同回忆以前过七夕,仍是津津乐道,趣味盎然。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过七夕,男孩子供奉孔圣人,女孩子则供奉织女姐姐。男孩子希望孔圣人保佑自己学业有成,将来金榜题名。女孩子则希望织女姐姐保佑自己貌若天仙,心灵手巧,将来也能碰到像牛郎哥一样勤劳能干,爱情专一的意中人。

  过七夕最让孩子兴奋的就是榼巧饼。巧饼的样子有很多种,有蝉、鱼、花篮、树叶和元宝等等,造型逼真,惟妙惟肖,活泼可爱。种类多的关键在于榼巧饼的榼子多,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多多益善。他们大中午头风风火火,窜东家跑西家借榼子以充实自家的样数。如果碰到人家正在使用,就站在旁边耐心等待,等人家用完了就立刻兴高采烈地拿回家。还有一种叫十样景的小榼子,榼出的巧饼小巧玲珑。大人用线串成一串挂在孩子的脖子上。每年的七夕节都在三伏天中,不干活都热得人们透不过气来。母亲任劳任怨,挥汗如雨地为孩子烙巧饼。这就是伟大母爱的体现。

  我最喜欢的七夕节活动可不只是吃巧饼那么简单。记得二姑告诉我,白天的时候把筛子盖到井上就能看到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对于好奇心极强的男孩子来说肯定是要照做的。我把筛子挪到井上,整个人都趴在上面,眼睛透过缝隙观看水面。我把眼睛瞪得溜圆,好长时间都不敢眨一下,生怕一眨眼的功夫就错过了什么好看的光景。可是我趴在上面好久都不见有牛郎织女的身影,就揉揉眼睛继续看。当水面平静时竟看到自己倒映在水里的画面,便朝着里面做鬼脸,不小心把一颗石子碰到了井里,水面荡起一圈一圈的涟漪,井里的那个自己立刻变得模糊了,过一会儿又出现了,我就这样看着井里的那个淘气鬼咯咯地笑,竟也觉得有趣的不得了。

  晚上,一家人早早吃过饭,拿着马扎围坐在葡萄架下。当大人们喝着茶水就着巧饼说说笑笑拉家常时,我就做出一个“嘘”的手势让大家安静,以便于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说的悄悄话。这样还嫌不够,我站起来,挪过一个小石头墩,摇摇晃晃地站到上面去,竖起耳朵听。一阵风吹过,葡萄叶子沙沙作响,我立马兴奋地大叫:“我听到神仙说话啦!我听到神仙说话啦!”这时候,爸爸强忍着笑问我听到他们都说了什么,我就神秘而又理直气壮地说:“神仙说的话咱听不懂的!”一家人听后哈哈大笑,尤其是爸爸,笑得前仰后合。

  等到第二天早上,母亲把供奉的豆芽切成几截,和上面粉做成美味的巧芽汤,让织女姐姐喝了后好重返天庭。全家人也同时喝汤期望沾上一点仙气。至此七夕节的主要活动就算结束了。

  时间荏苒,光阴如梭。如今七夕节的有些风俗习惯已逐渐淡化消失。作为我国的“情人节”七夕从西汉至今已经历了两千多年,比西方的早了好几个世纪,可谓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希望年轻人科学继承,发扬光大,爱情幸福,过一个浪漫的七夕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