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作文

时间:2021-08-31

【精华】祭祀作文合集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祭祀作文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祭祀作文 篇1

  清明上坟扫墓,祭奠祖先,悼忘故人,“气清景明、祭之以礼”,这是中华民族尊崇祖先,敦亲睦族文明的具体表现。

  在清明的时候,人们都要上坟扫墓。那怕是在离故乡千万里的他乡异国,在清明前后,人们都要跨山越水,到祖先的坟前烧香祭拜,对祖先“思时之敬”。表示自己对祖辈的孝心,对故亡人的亲情。即使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回乡,人们也要在家中或附近野外设祭,向着故乡祖先墓地方向,举香作揖恭请先祖享祭。

  清明上坟扫墓是一堂中华文明的教育课程。人们在上坟扫墓的时候传承着中华文明

  清明上坟扫墓,它演绎的是“慎终追远”,敬畏祖先,孝亲仁义,修德明性的中华文明。

  人们在上坟扫墓的时候,都要带着香烛,冥纸,酒食。

  人们遵守传统的上坟扫墓的仪式。人们上坟扫墓,先是“拜扫圹茔”,要打扫坟茔,给坟蟇培土,“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有的人在坟墓旁植树,清除坟头上的杂草。在正式祭奠时,都先摆放祭品、水酒,然后烧纸、焚香、奠酒、行礼,祈福,之后还要压坟头纸,等等。

  这种来自传统的仪式是那样的严肃认真,神圣庄严。正式祭奠的仪式,严肃、隆重、恭敬而且诚挚,使参加祭扫的人在心灵上产生震撼和净化。

  上坟扫墓是家庭的礼仪活动,是中国古代礼仪的基本而且重要的表现形式。正是祭扫仪式的严肃认真,传承人们发自内心的对祖宗的敬畏,对亲人的友爱的自觉和追求。

  孔子喜爱祭祀崇拜的仪式,说"我爱其礼"。孔子以为上坟扫墓不只一种仪式,他认为这种正式的礼仪会使人心中产生虔敬之意。人们在祭祀的时候,遵守的仪式的秩序,正是一种礼仪的训练。

  上坟扫墓的仪式,是传承人们培养孝顺仁爱的德行的形式,它培养人们适应井井有条、安宁治安的社会秩序,让人们在祭扫活动中进行一种个人的约束个人行为,修身养性的训练。

  人们在上坟扫墓,祭祀祖先和亡灵的时候,感受“慎终追远”的传统文明,亲亲亲人,感恩先人,不忘故土,爱家爱国。

  一家人一块上坟,显示了家人的和睦亲情。自己参加上坟扫墓的活动,表现了自己的孝行品德,悼念情人,表现自己的.敦亲睦族的情怀。

  人们都相信,上坟扫墓,能够得到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的关心和保佑。有了对于家庭的孝德,就是提高了个人的修德,从而一定会有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做一个好公民。

  上坟扫墓是一种文明的训练。虽然其中有“敬神如神在”的迷信色彩,但是,这种对于“亡灵”的恭敬,潜移默化地传承着中华民族尊崇孝亲的文明的精髓。

祭祀作文 篇2

  清明节那天早上,我看到地上是湿的,想起了一首背过的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可没过多久地上却干了,风也很大,有时太阳公公还会出来露一下脸呢。咦,现在的清明节怎么不是雨纷纷的呢?

  今天一早,天公就阴着脸,还打了几个沉闷的喷嚏(春雷) ,看样子要下一场倾盆大雨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

  望着窗外嘀哒嘀哒的小雨,看着雨滴从天而降,打在树叶上,瞧着河面上出现一次次的荡漾,我想到了!清明节就要到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话还真是准,最近几天小雨连绵不断,弄得我们老是带着顶“雨伞冒”在路上走。清明节是所有人扫墓的时候,是对于过世亲人的尊敬,每当去扫墓,哪里都是人山人海,好像来到旅游景点似的,一点也没有充满悲痛的气息,我想大家都是在心里默默祭奠吧!

祭祀作文 篇3

  三月中旬里的一天,我听见爸爸和奶奶商量清明去上坟的日子。我就说:“我也要去。”爸爸答应了。我高兴地跳着说:“我可以去上坟喽,我可以去上坟喽!”姐姐听见了急忙大声说:“我也要去。”奶奶也答应了。

  4月4日我们期盼的日子终于来了!早上,我们把上坟的东西准备好就出发了。走了一段柏油路,再走一段沙石路,就进入了林间小道。路两旁长满了松树,走了十来分钟就来到坟地了。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来上坟啊?”爸爸说:“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到了今天,清明节祭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听爸爸一说,我才知道清明祭祖的含义!我好奇地说:“我们祭拜的人是谁?”爸爸说:“是爷爷的爸爸,和爷爷的爷爷。”爸爸一边说一边忙开了,大人们除草的除草,摆东西的摆东西。我和姐姐一边吃东西一边东张西望。我们看见了很多坟,远处有人家,还有连绵起伏的山峰,然后爸爸叫我去磕头,我看见坟前摆了很多美味的食物,有鸡头、鱼等丰盛的菜,有水果,还有糖果。我一边磕头一边流口水,心中想着:“老祖宗,可要保佑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哦。”爷爷在一旁烧香纸,祭拜完毕,挂好纸,我们就走了。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在树下休息了一会儿,一边吃东西一边玩。我们还摘了许多野菜呢,有酸苔、刺苔、还有蕨菜……爷爷说:“我们小时候,没什么好吃的,这些野菜可是我们的主要零食。看看你们现在要啥有啥,想吃什么有什么。”

  听了爷爷的话,我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逝者安息,生者可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呀!

  

祭祀作文 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睹物思人,又是一个怀念的季节。追忆亲人、寄托哀思,本来是充满温情的事。

  然而,笔者在当地大街小巷特别是销售冥品店看到,除了香火、蜡烛、鞭炮,五花八门的“冥国银行”的钞票,还有纸扎的电视机、电脑、汽车、别墅,最荒唐的还有一些纸扎的女子,据说是烧给先人的“丫环”、“二奶”,总之是人间所见,冥品尽有。让清明节几乎变成一场场闹剧,清明真的清明不起来了。不仅如此,甚至有些党员干部还大量动用公车,为自己的“祖宗”上坟,群众反响强烈。

  清明祭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古人称这个时节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然而,到了现代社会,祭祀活动中的封建庸俗之风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为清明节平添了污浊之气。

  庸俗之风缘何而来?愚昧无知使然。有人认为,先人活在世上享受的和没享用的,在“阴间”也一样不能缺,这是扭曲的虚荣心和奢靡欲在作怪;而被称为“白事大了”的中介们提供的“超前”游说服务,也在推波助澜。传统民俗中掺杂了腐朽和庸俗的东西,就离民俗的本质越来越远;一种背离时代进程的风俗如果为更多人们所接受,迷失了健康的方向,将会带来更大的负面效应,甚至成为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的桎梏。

  那种互相攀比讲究排场、粗俗愚昧甚至伤风败俗的祭祀行为,不仅有违当代文明,也是对逝者的不敬和耻辱;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完全失去了寄托哀思的本意;不仅与传统美德相悖,也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格格不入。

  让清明节重现“清洁而明净”,提倡文明、健康、环保、回归自然的祭奠方式,体现着中国人追随现代文明的决心和勇气。在清明扫墓活动中,倡导文明祭祀,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是移风易俗、端正社会风气的重要内容。

  令人欣喜的是,在许多地方,清明节的陋习正被世人摒弃,而以敬献鲜花、栽种绿树的方式纪念逝者,网上祭祀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与那些乱七八糟的陋习相比,对逝者敬上几盏清茶、一束鲜花、栽上几棵长青树等,用这种文明方式祭祀,更能表达生者的哀思和敬意,于逝者也是最好的纪念和安慰,值得推广和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