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旧事》作文

时间:2021-08-31

  又是一年清明节,中国人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踏青、祭祖,牵动所有人的心。可以肯定,全国人都在用不同方式祭奠自己逝去的亲人。也有很多儿女们为了生存,远离家乡几千里,甚至几万里,不能每年都到亲人的坟前祭拜,心里难免有很多委屈。

  各地清明节都是以祭祖为主,在形式有着很大差异。我们这些长期在外面的游子,见识了广东人清明拜山(坟,大概这里人忌讳说坟)不同场面。隐约中可以看到游子们用泪水、汗水换来今天的幸福。

  九十年代初,一些敢于打拼的人,不甘心家乡(大多数都是农村人)一穷二白的落后现状,勇敢地走出大山,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广东沿海打工。这里每月工资三到五百块,说是很低,比家乡强多了。

  这个时候出来,必须要有《流动人口证》、《边防证》、《身份证》、《计划生育证》,到了广东要办《暂住证》,进了厂还要办《健康证》、《上岗证》。就说前面四证,多数都是不齐备的,有大批人什么证都没有。当时,广东省政府还没有能力接纳从四面八方、铺天盖地涌来的外来人口,当地居民也不习惯这种快速发展,都抵制甚至欺负外来打工人,一些五十、六十岁的老头,大白天见到漂亮的女孩公然非礼。来珠海的人流,没有证件,无法通过“上冲检查站”,除非有老乡、熟人接应。

  到了中山、珠海的人很难找到工作,即便有厂家需要招工,名额有限,而应聘的人排成几条长龙。白天到处找工作,晚上多达十几个人,不分男女,挤在老乡租住的一间低矮潮湿旧铁皮房里,冲凉、大小便的地方都没有。等到天黑下来,治保会、派出所突击上门检查证件,没有证件的人二话不说,统统抓走,送到阳江劳改农场做一个月苦工。那个时候大家都没有手机,联系相当困难,就连老乡也没有办法知道,被抓的人送去什么地方了。为了逃避检查,只要听到风吹草动,男男女女就立即逃出棚户区,跑到附近的山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