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也纷纷,泪也纷纷。清明时节,思也悠悠,念也悠悠。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明清以来有“吃清明团”,“送百虫”,“水嬉”等风俗。由于清明和“聪明”谐音故又称“聪明节”我们江南这一代还有此日生子最佳的说法。
而我首次经历清明节是在外公去世后的那年。记得离清明节还有段日子就见外婆在里里外外的忙碌了,还总能看见她手里拿着一方块一方块的银色纸张在不停的折,看着那折的像小船一样的东西还偷偷地藏起了几只。后来知道那叫纸钱。因为从没有过过清明节所以还真期待那天的到来。终于要去扫墓了,看着外婆准备的一大堆东西:什么碗筷,酒水,糕点,饭菜,水果,香烛,还有好几大袋的纸钱,我还傻乎乎地问外婆要到哪去摆酒席。这些东西挤满了外婆,爸妈的双手和肩膀就连小小的我手里也没落空。在车站上我们护着东西拼命的挤上公共车向墓地出发。在拥挤不堪的车里我被挤得眼泪都差点掉出来。好不容易下了车还要坐人力车才到墓地。在墓地,外婆真的像摆盛宴一样把带的东西一样样摆弄好,还要我们每个人敬酒磕头。在长长的一番仪式后就是点燃纸钱给地下的外公用。那里的人都做着相同的事情。交织的烟雾弥漫了那里的天空,呛的我又差点流泪。
在外公去世后的第二个清明节,我早已没有了那份期待,而是担心是不是又要像去年一样“遭罪”。可奇怪的是这次我没看见外婆前前后后忙碌的身影。到了扫墓那天也只有外婆手里的一点水果和一束鲜花了。坐在爸爸开的车里我问外婆今年怎么了?外婆说:“去年我们要挤公车扫墓,今年我们开私家车扫墓,这说明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当然也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文明祭祀,带那么多东西既浪费财物又把墓地弄得乌烟瘴气,破坏了环境”。听着这些话从一个老人家嘴里说出来,让我真的感到国家这60年来的发展和进步。虽然
我没能和共和国一同成长,我的年龄相对于60周岁的共和国来说只能算是个小字辈,但我也看到了神舟上天,看到了嫦娥一号。西气东输已成现实,南水北调也不再是神话。奥运圣火登上珠峰,各国健儿汇聚北京。这一切的一切都验证了外婆所说的“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相信长眠于地下的外公虽然看不到这一切,但一定感受到了这一切。他一定跟我们一样热爱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现在的清明节,我已经可以代表全家通过网络为外公送上鲜花,写下祝福,寄上我们对他的深深思念。外公收到这些一定会特别开心特别欣慰,因为他知道他的外孙长大了,他的祖国经历了60年的风风雨雨也变得更强大了,更加的繁荣昌盛了。
我所经历的清明节也在随着共和国的脚步不断成长。我想将来我们这一代一定会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把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过的更加多元化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文明
清明时节,雨也纷纷,泪也纷纷。清明时节,思也悠悠,念也悠悠。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明清以来有“吃清明团”,“送百虫”,“水嬉”等风俗。由于清明和“聪明”谐音故又称“聪明节”我们江南这一代还有此日生子最佳的说法。
而我首次经历清明节是在外公去世后的那年。记得离清明节还有段日子就见外婆在里里外外的忙碌了,还总能看见她手里拿着一方块一方块的银色纸张在不停的折,看着那折的像小船一样的东西还偷偷地藏起了几只。后来知道那叫纸钱。因为从没有过过清明节所以还真期待那天的到来。终于要去扫墓了,看着外婆准备的一大堆东西:什么碗筷,酒水,糕点,饭菜,水果,香烛,还有好几大袋的纸钱,我还傻乎乎地问外婆要到哪去摆酒席。这些东西挤满了外婆,爸妈的双手和肩膀就连小小的我手里也没落空。在车站上我们护着东西拼命的挤上公共车向墓地出发。在拥挤不堪的车里我被挤得眼泪都差点掉出来。好不容易下了车还要坐人力车才到墓地。在墓地,外婆真的像摆盛宴一样把带的东西一样样摆弄好,还要我们每个人敬酒磕头。在长长的一番仪式后就是点燃纸钱给地下的外公用。那里的人都做着相同的事情。交织的烟雾弥漫了那里的天空,呛的我又差点流泪。
在外公去世后的第二个清明节,我早已没有了那份期待,而是担心是不是又要像去年一样“遭罪”。可奇怪的是这次我没看见外婆前前后后忙碌的身影。到了扫墓那天也只有外婆手里的一点水果和一束鲜花了。坐在爸爸开的车里我问外婆今年怎么了?外婆说:“去年我们要挤公车扫墓,今年我们开私家车扫墓,这说明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当然也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文明祭祀,带那么多东西既浪费财物又把墓地弄得乌烟瘴气,破坏了环境”。听着这些话从一个老人家嘴里说出来,让我真的感到国家这60年来的发展和进步。虽然
我没能和共和国一同成长,我的年龄相对于60周岁的共和国来说只能算是个小字辈,但我也看到了神舟上天,看到了嫦娥一号。西气东输已成现实,南水北调也不再是神话。奥运圣火登上珠峰,各国健儿汇聚北京。这一切的一切都验证了外婆所说的“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相信长眠于地下的外公虽然看不到这一切,但一定感受到了这一切。他一定跟我们一样热爱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现在的清明节,我已经可以代表全家通过网络为外公送上鲜花,写下祝福,寄上我们对他的深深思念。外公收到这些一定会特别开心特别欣慰,因为他知道他的外孙长大了,他的祖国经历了60年的风风雨雨也变得更强大了,更加的繁荣昌盛了。
清明节回校后,老师布置同学们写一篇关于清明节祭祖的文章,要求文中必须出现祖先们的名字和称呼。而小亮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一个祖先的名字和称呼,甚至连爷爷的名字也想不起来了。我看这个问题不仅仅难倒了小亮,也是令我们青少年极为头痛的问题。究其原因,当然责任不在我们青少年,而是我们教育中的一项缺失。
首先,清明节扫墓本来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而如今的清明节融入了许多的现代元素,传统节日的味道变得越来越淡,与其他的传统节日如端午、重阳等一样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忽视。作为青少年,我们根本就没有受到过系统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更不用说关于传统节日内涵的深入了解了。
其次,青少年学生说不出自己祖先的名字,也并不奇怪。因为90后的青少年,对自己的老祖宗一无所知的责任不在我们,因为我们的父辈们不注重教育我们,平常也很少谈到先辈们的事迹,没有引起我们对祖辈们的关心。久而久之,“连自己的祖宗姓什么都不知道了”。
其三,每到清明节,我们在扫墓的过程中,往往也是在意形式上的东西,认为祭扫坟茔只是一年之中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义务,觉得不去给祖先上坟就是不孝,不孝多少会损害自己的形象。所以,即使年年去扫墓,也没有真正弄明白扫墓的用意。
其四,只把祖先当作保护伞和“摇钱树”。当我们在先人坟前静默鞠躬时,我们心里想的并不是对先人们的思念,而是祈求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保佑我们,想到的只有自己的好处。因为父辈们教育我们的也往往是这些,不是有人只祈求祖先们保佑自己升官发财?至于祖先叫什么名字,如何称呼还有什么重要呢?
这些,都违背了扫墓的真实意义。无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我们都要明白纪念祖先的真正意义,更要明白我们年青一代的家庭成员应该去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把我们自身的“根” 留住,让其薪火永相传。
由清明节扫墓的变味,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严重不足。很多中学生能熟练地用英语读写却看不懂文言文,对牛顿、培根奉若神明,对老庄、孔子却形同路人。如此种种,我们只把责任推卸到孩子们身上,甚至责怪青少年学生数典忘祖,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无论走到哪里,逢年过节的时候,总会让你想念故乡,怀念起家的景象,想到自己的“根”。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不断上演“中西大战”与其苦口婆心地劝导新一代发扬传统文化,不如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内涵的教育,让青少年学生更加关心它,喜爱它。这样,还愁孩子们记不住祖先们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