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一般以童真来认识现实生活。他们充满幻想,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而作文则要求他们将这些感性的认识用充满理性的逻辑语言表达出来。这正如站在此岸望着彼岸,彼岸小草青青、百花艳艳、蝴蝶翩翩,在此岸感知得到,如何由此岸过到彼岸,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这番美景呢?这就需要在两岸之间架一座桥,架“桥”的重任自然落在了教师的身上。“桥”架好了,学生自然会过渡到彼岸,作文之道自然而成。
下面我就自己的点滴体会谈谈如何架“桥”。
一.凭借教材架“桥”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好作文的范文。课文的结构特点不一,表达形式各异,是学生作文很好的借鉴。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捕捉课文中的写作特点,指导学生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或课文学完后,让学生向课文学习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练习。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后,让学生用“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特点描写《我们的校园》;学完《落花生》,让学生进行借物喻理的仿写练习;在学习完《凡卡》这篇课文后,让学生进行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训练。通过练习,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基础。
二.凭借课文的生字词架“桥”
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词做到“三会”,即指会读、会写、会解。在教学中,我就注意把握这个机会,根据实际情况,把预习引进课堂。要求学生在会读、会写、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用本课的生字词写一段话,还利用课文中要求的用词造句来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杜绝生搬参考书资料中的例句,鼓励学生求异思维,由此来锻炼学生的造句能力,以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对学生写好作文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