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洛阳桥的作文(2)

时间:2021-08-31

  【篇七:游洛阳桥】

  四月中旬,我旅游到了福建泉州,有幸在小弟陪同下观赏了位于福建泉州东郊13公里处,闻名中外,历史悠久,气势宏伟,中国宋代以来的第一座梁式海港大石桥——洛阳桥。洛阳桥原名万安渡,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这么巨大的建筑工程,在经历千年沧桑的今天,它仍然是福建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历史的魂宝。它以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参观展览千年历史文化。它流传下许多古老优美的民间传说,为泉州名城增添了奇丽的光彩。

  当我站立桥头,才知道“洛阳桥之桥天下奇,飞虹千丈横江垂”的真正含义。她虽历经千年沧桑,却保存有当年好履长波、跨越江海、势若飞虹的雄姿。桥头古老的榕树,枝繁叶茂,千古长青,像一把巨大的伞罩着,仿佛是悉心呵护着榕树下的石碑,和那见证着洛阳桥建造的历史文化、亭台、巨石。

  雨丝微凉,我与弟打着伞从桥的这端走到另一端,再返回原点。弟解说:这座桥是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历史有记载),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式大石桥。洛阳桥全部由坚硬的花岗岩筑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不仅首创“筏型基础”建桥墩,而且因地制宜种植海蛎固桥墩,既科学又经济,是我国古代遣桥工程的重要发明,在施工中,利用潮汐运按梁桥的“浮运法”,到今天还沿用。初建时桥长360丈,宽1.5丈,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记载:当年花费多两银子,全是人民自动捐献的。蔡襄也卖了家里160多亩地,捐献洛阳桥。建桥九百多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

  江南的细雨下起来毫不吝啬,我们在烟雨朦朦中行走,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观赏古桥的兴致。此刻,烟雨中的千年洛阳桥,更显朦胧而神秘,幸而我是和福建泉州的弟一起来的。弟在福建泉州已生活二十多年,是个本地通。弟知识渊博,讲起蔡襄建桥历史头头是道,引人入胜,连我这个木讷的游客都听得在心入神了。说他是个优秀的“导游”一点也不为过。这座石板桥如此坚固、宏伟、壮观、深深吸引了我。我想:现代人也建桥,且投巨资建桥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但是,有哪一座桥的坚固性能与这座历经千年沧桑的石板桥有可比性呢?

  品味洛阳古桥的沧桑与魅力,感悟我们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与伟大。我们都应自豪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与才能。这座洛阳的千年石板桥是我国四大古桥之一。

  顺着弟手指划下的方向,一眼望去,看见桥下叫牡蛎的'生物为古桥的坚固生息繁衍延用至今的痕迹,作为一个西北人,自幼对海类生物毫无概念。不论弟用其闽南话讲也好,还是国语讲也好,我仍然疑惑地向弟问个不停。我想搞清楚叫牡蛎的生物到底是怎么样的,这么神奇,在千年以来能为坚固桥墩起决定性作用呢?弟看我还是不懂,就在桥的一角抓起几片牡蛎的壳让我看,我伸出手指摸摸,就是个硬硬的壳,怎么就有这么大的坚固性呢?我依然似懂非懂。

  我想能把这种生物活用在石桥的坚固上,这是一种何等的智慧!我绞尽脑汁也无法想象这么厚重且的石板在千年以前是怎么利用潮起潮落的时机将其一条条石板架在这么高的桥墩上的,而且虽然历经千年沧桑,可它依然坚固无比,如一条巨龙横跨在洛阳江水之上。我敬佩!更多的是惊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与才能!

  烟雨如诗,我静静地置身于桥上,展望这座美丽富饶的历史文化名城,烟雨中的福建泉州洛阳桥沧桑壮观,朦胧神奇!任心灵穿越时空,追寻千年古桥的建造奇迹!

  福建泉州的洛阳石板桥的建造集我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为一体,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放眼遥望,桥两侧的红树林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际相接,茂密碧绿,在烟雨中更显绿的光亮鲜活。红树林为这古老民族的丰碑——洛阳桥,静静地守候着……春天绿了,秋天红了,冬天黄了,岁岁年年。

  洛阳桥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遗址。桥墩下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一绝是工程艰苦浩大,二绝是《万安桥记》简洁,三绝是碑石、碑字艺术精雕。

  蔡襄书写的《万安桥记》全文仅153字,碑文极其简洁。记述了建桥始起时间、意义、资金来源,及其主要职员和竣工通行时间,郡民欢乐情况,碑文洗练粹美,是篇绝妙好词。碑文曰:福建泉州万安渡石桥,始造于皇祜五年四月庚寅,以嘉祜四年十二月年来讫功。累趾于渊,酾水为四十七道,梁空以行。其长三千六百尺,广丈有五尺,翼以扶栏,如其长之数而两之,靡金钱一千四百万,求诸施者。渡实支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职其事:庐锡、王实、许忠、浮图义陂,善宗等十有五人。既成,太守莆阳蔡襄为之合乐宴饮而落之,明年秋,蒙召还京,道由是出,因纪所作,勒于岸左。

  全文不赘一词,不脱一意,精简凝炼,抑杨铿锵,充分体现了蔡襄文风上要言不繁的特点。碑文分别刻在两块石碑上,每方碑高2.98米,宽1.64米,厚0.30米,碑字六行,除一行10字外,其余均为13字,每字1.5×1.8公寸。

  缅怀古人蔡襄书写的碑文,深刻感受古人蔡襄的书法的绝笔。 蔡襄品格谦虚,碑文一点也不吹嘘自己的功劳。他是宋四大书法法家之一,此碑文是他的杰出之作。其书法浑宏劲道,刻工精细传神,手艺高超,冠绝一时。历史上评价极高,《皇宋书录》说:“蔡公万安桥记,大字刻石最佳。”南宋周必大说:“蔡忠惠公大字端重沉着,宜为本朝第一。”洛阳桥上皆入书法冠冕也。故明代王世贞说:“万安桥天下第一桥,君谟此书雄伟遒丽。当与桥争胜。”

  美丽富饶的泉州,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若来了福建泉州,没有参观这千年历史的洛阳石板桥——泉州的地标,那可以说等于白来泉州!虽然我的衣服被雨淋湿了,身体被冷风吹得嘚瑟,可我庆幸千里迢迢来了,真真切切地走在这千年石板桥上,感受体味它的风雨沧桑,目睹“筏型基础”的建桥墩、海蛎坚固桥墩的科学壮举,这是何等的幸运啊!

  福建泉州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和发祥地。泉州地处祖国东南沿海,北承省会福州,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泉州是福建省的经济中心,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之称赞。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古闽越人就已开始。在如此美丽富饶的历史文化名城,走一走,看一看,感受闽南民族的万种风情,体会我国东南沿海的文化底蕴的深邃,不虚此行!  【篇八:游洛阳桥】

  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洛阳市呢。其实,它离洛阳市有几千里远。它架在福建省的泉州市附近的泉州湾和洛阳江汇合的地方。

  洛阳桥是我国这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它始建于1053年,整整花六年时间才建成。石桥一共有1200米长,5米宽,有44座桥墩。桥上两边有扶栏。如今石桥只剩下31座桥墩,1188米长了。

  洛阳桥在建筑上许多创新。它采用“筏型桥基”,在沿桥梁中线的河底下,用许多大石条垒成桥墩。这里水深流急,石条抛下去后就会被大水冲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能工巧匠们反复试验,寻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等待风平浪静,潮水低落时,同时出动许许多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它们同时填进江里。就这样,在水底垒起了一座长500米,宽25米的桥基,长长的桥基宛如一条水下长龙,静卧江底。

  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凝聚成为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塌,造桥的工匠们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海底有一种长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名叫牡蛎。它有两个壳,一个壳附在岩礁上或者另一个牡蛎上,互相交结在一起,另一个壳则盖着自己的软体。牡蛎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胶成一片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个特性,在桥基上种牡蛎。

  果然,没出几年,牡蛎把零散的石条、石头连成一个整体,又把冲散的石头也胶合在一起。洛阳桥基历时900余年而不垮、不散,牡蛎功劳不小。这件事,可以说是建筑史的一大创造。

  铺设在洛阳桥上的都是10米多长、又厚又大的石板,据估测,每一块重达二三十吨。怎样把这么重的石块运到高高的桥墩上去呢?修筑桥梁的工匠们又从潮涨潮落中受到启发,采用浮运法。

  工匠们等到涨潮时,把石块用木排运到桥墩跟前,借用涨潮的浮力,把石块放置在石墩上。洛阳桥上的300多块石板和上万块石料,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架上去的。

  洛阳桥被人誉为“天下奇”,由此看来,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洛阳桥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海内第一桥”。

  洛阳桥的建成,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石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游洛阳桥的作文】相关文章:

1.游洛阳桥作文

2.关于洛阳桥的作文

3.洛阳桥作文

4.洛阳桥初中作文

5.关于洛阳桥的记事作文

6.家乡的洛阳桥作文大全

7.关于写洛阳桥的作文

8.描写洛阳桥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