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挂的作文

时间:2021-08-31

【精品】牵挂的作文汇编十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牵挂的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牵挂的作文 篇1

  当车子驶出车站的时候,母亲的泪水像急促的小溪一涌而下,那一刻,我深知一种对南下儿子的牵挂之情将从此深系一位慈祥而又善良的母亲的心。

  回到家,母亲沉默无语,她依旧重复着每天的动作——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然而,我看得出她的急躁不安,她总是一遍一遍的翻找着哥哥的东西,生怕落下什么。晚上,时不时的看看手机,偶尔唠叨几句:“到哪里了?也不发个信息,真叫人担心。”

  三天之后,母亲盼望已久的电话终于打来了。可是,接电话的却是父亲,当父亲听到哥哥顺利到达,一切安好准备挂机时,哥哥问起了母亲,父亲以母亲不在的谎言骗过了哥哥。然而,身处异地他乡哥哥哪里知道其实那一刻母亲正泪流满地站在电话面前认真的听着。就这样,我可怜的母亲只能把自己的牵挂默默的定格在静静在聆听中。我知道这并不是她脆弱,只是她不想远方的儿子为她担心。

  以前从不关心外面世界的母亲也开始深深地关注哥哥所在的地方。每当我们看天气预报时,母亲总不忘看哥哥所在的地方。当天气转冷时,母亲就要习惯性给哥哥发短信,告诉哥哥一定要穿暖和,照顾好自己。就这样,我善良的母亲把自己的牵挂寄托在了默默的关怀之中。

  提前就接到两天以后哥哥就要回家的消息,母亲万分高兴。几乎消沉了半年的厨房顿时火热起来,母亲算计好哥哥到家的时间,将丰盛的饭菜整整齐齐的摆放在桌子上等待着哥哥的归来。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划过,菜热了一遍又一遍,还是盼不到哥哥的归来。我听到母亲急促的脚步在房间里踱来踱去的声音;我看到她拿起手机一条短信接一条的往出发却收不到回信的焦虑;我望见她站在门口深情地凝望着远方却不见儿子归来的失望。我上前抱住母亲哭了,为她的伟大,为她的坚强,为她的执着。

  就这样,我善良的母亲将对儿子的牵挂拧成一股绳保存在她的生活里。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白天或黑夜,这根绳将永远牵挂着儿女的心。

牵挂的作文 篇2

  牵挂的滋味难耐,牵挂的滋味甜蜜,人生有悲欢离合,牵挂也就有苦有甜。牵挂是一种爱恋的流露,牵挂是一种思念的表白。牵挂有着一种柔和的意境:宁静、情浓、意远...... 牵挂是人与人之间那种淡淡的情和浓浓的爱的表达方式。常在一起,不会有牵挂。一旦别离,天各一方,牵挂便会在心中油然而生,似一盏希望之灯,明亮你孤独的心房。

  如果人生是部乐章,那么牵挂就是这部乐章里一个最低的音符,尽管它只是根心弦,但少了它,你便无法得出人生最动人的和弦。

  牵挂是一首小诗,一束鲜花,一条信息,一句问候,让人感动,使人难忘!

  牵挂是一种美丽,美丽来自善良的心灵;牵挂是一种友谊,友谊来自内心丰富的情感。永远没有枯竭的思想,也就永远没有枯竭的情感,那么我们的精神之旅也就永不疲倦,生活中充满了忠诚和友爱,牵挂的友谊也就会地久天长!

牵挂的作文 篇3

  家是港湾,幼年的时候是父母的呵护,长大了是乡愁的牵挂,年老的时候是颐养的寄托。人一次次地离家,家总把一根线拴在你的身上。

  第一次离家是在四十年前的高中毕业,正值上山下乡的年代,十七岁的年龄,来到离家二百里地外的一个林场,当了一名知青。年少的你,对家的概念还很模糊,送行的队伍敲锣打鼓,母亲望着你在流泪,你丝毫没有感到那份沉重,犹如脱离羁绊的鸟,渴望新的天地。林场的生活很艰苦,每天很早起床,到十几里地外的苗圃采集小树苗,背到高高的山上,开垦种树,直到傍晚天黑才能回到宿舍。每天做着重复的事,虽然单调,可年青人聚在一起充满着生活乐趣。那时有的是力气,每天往返二三十里地,从不觉得累。也有的是饭量,一顿可吃上一斤米饭,没有菜,泡上一碗紫菜汤就能下饭。为了节省两块钱的路费,几乎半年才会回一趟家住上两三天。临走的时候,父母会把家中不多的“好吃”的东西放到你的行李中。在那四五年的时光中,青春伴随着年轮的增长而逝去。

  第二次离家是在三十多年前,揣着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独自一人带着重重的行李来到京城。要远行了,父母既高兴又担忧。毕竟在那个年代,能到京城读大学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父母的脸上挂着喜悦。可是当那座大学远在两千公里之外,父母又怎能毫无牵挂呢。你不懂,还是年轻,虽然读书依然单调,但你感受着自我的快乐,没有忧愁。你会把遇到的困难不加粉饰地写在一封封家信里,却不体谅亲人的担忧。母亲担心北方天冷,不知有暖气,让你带上两床厚厚的棉被,又担心你吃不惯面食,把节省的全国粮票给你寄来,让你去换点米票。快到放假了,就是父母的期盼,早早把回家路费邮来,嘱托你路上注意安全。

  第三次离家是在二十年前,你有了自己的小家,原来的家变成了“老家”。你不能像过去那样勤地回家了,可你长大了,心中有了牵挂。面对新的生活,有对妻儿的照顾,也有对父母的'思念。尽管父母说什么也不缺,但你还是会给父母寄去钱和需要的东西,你会在电视里关心那里的天气,嘱咐他们,天冷了要加衣服,天暖了可以出来走走。有一天,有了电话,有了手机,到了休息日和节假日,你一定会送去温馨的祝福。临近春节,你开始惦记着买回家的车票,你会哄着妻儿跟你回家,你会随着回家的大军一路向前,无论路途多远,无论多么辛苦,当你踏进家门,迎接你的总是父母的笑容。

  第四次离家是在八年前,因为工作调动,在一个没有准备的日子,带着茫然,你离开了已经熟悉三十多年的地方,步入一个新的“家”。忽然间,你感受到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是那样值得留恋,那里有你一起学习的同学,有一起共事的同事,有很多很多的朋友。新“家”的人对你很好,让你减少了生疏,慢慢地融入其中,于是又有了新的朋友。你努力工作,倾注自己的智慧和情感,“家”人给了你又一次人生转折的温暖,你与他们一起商议工作,一起举办活动,一起出国交流,一起分享成功的乐趣,一起共担面对的烦恼。你没有再想到离家,因为这里就是你的家。

  第五次离家……人过不惑之年,你已经有了惰性,有了深深的牵挂,可是你或许还要离开你不想离开的家。你又一次想起了余光中先生的诗,“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人一生中总是在离家,有的是为生活和学业,有的是不得不,心中的乡愁家情,何时能永远驻留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