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晖:中国第一个台球世界冠军名人故事(3)

时间:2021-08-31

  后来丁俊晖才知道,那人是宜兴市的一个高手。能战胜高手,给丁俊晖幼小的心灵增添了许多信心。而这次的胜利,让他在宜兴名声大振。

  当有些家长想让孩子学丁俊晖时,老丁总是说:“我的儿子是不可模仿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丁俊晖的身体不断地长高,手也越来越有力气。终于有一天,丁俊晖可以不用两脚离地,趴在球台上打球了,他的手也能驾驭手中的杆了,球打得更有准度了。

  在正式开始练球以后,丁俊晖日常的作息时间是上午上学,下午从1点开始练球,晚饭后继续练,一天的练习时间大概有六七个小时。周六周日则是全天练球,平均下来,每天的练球时间超过了十个小时。他平常练完球以后会觉得累,有时候下午打着打着就犯困了。

  很快,丁俊晖便打遍宜兴无敌手。

  这时,丁文钧的眼睛早就专注于台球的各种信息,他从台球杂志上发现上海有个李忠台球水平很高,便在1997、1998年的两个暑假,把丁俊晖送到上海去学习打球。他又发现,中国台球风气最浓的地方是广东东莞,便决意带丁俊晖南下。

  1998年年底,父子俩来到了东莞东英台球城。初来时,老丁在一个200平米大厅的角上,用三合板围起了8平米,白天练球,晚上父子俩就蜷睡在这里。他们吃职工食堂,每餐两元钱。后来,又接来了丁俊晖的妈妈,丁文钧才在训练室的楼上租了一个房间。妈妈偶尔做一顿红烧鸡肉,就是他们的最大享受。

  半年后,为了给丁俊晖交学球费和维持东莞的生活,丁文钧将宜兴的房子作价10万卖掉了。

  “总有一天,我会回来证明给你们看,我是对的!”面对旁人的不解,丁文钧并不认为这是背水一战,他的心里只想着“胜利”两个字。

  他还要把这种自信教给丁俊晖。

  丁俊晖从小乖如女孩,不多话,很老实,常招同学欺负。有一天,小丁哇哇大哭着放学回家来,说有四个同学打他。四对一,显然是对方没理。老丁当即扯起儿子,“走,谁打你,你就去打他!”

  “我不敢。”

  “不怕,打出事来有我!”

  一个月过去,丁俊晖回家来,得意地对丁文钧说:“我在班里已经很有威信了。”

  “只要你是对的,就要敢于去做,该强硬的时候,绝不软弱。”老丁借机教导小丁。虽然他没读几年书,但在江湖上也闯荡出了不少经验,是个不错的心理老师,张弛有道是他的绝招。

  丁俊晖小时候爱哭,输了球哭,打不好球也哭。13岁那年,有一天他打一个蓝球,打了八杆没入袋,便呆立球台边,两行清泪就滴了出来。老丁见状赶紧过去揽住儿子的肩膀,递给他300元钱,让他做东请妈妈到白云公园玩。玩了回来,小丁什么都忘了,再举杆,蓝球应声入袋。

  丁俊晖不是父亲的简单翻版,但没有老丁的全情投入,绝不会有小丁今天的辉煌产出。

  任何成功都会有代价,有牺牲才会有成就——这是老丁给小丁设计的人生。老丁是首先的实践者。

  小时候,丁俊晖练球主要凭兴趣,而真正感觉要练球,并变成一个自觉的行动,是在他去东莞以后——因为当时他已经彻底没有退路了。

  有一次,他发现妈妈在偷偷垂泪,原来她是在担忧以后无家可归。于是,丁俊晖心里便生出了一个大愿望:一定要用球杆挣回一个新家。

  为了责任,他的生活简单到只剩下两个点:早上到二楼训练室,晚上回到三楼租来的“家”。丁俊晖的日子就在二楼和三楼之间流逝。

  老丁后来在谈到丁俊晖少小枯守球房,没享受多少同龄孩子的天真烂漫时,眼睛湿润了。他说,现在儿子的球技还没有达到世界顶峰,到那一天他会再让儿子去读书的。实际上,丁文钧的侄子在复旦读书时,他曾去询问过复旦,可复旦说,学校没有台球方面的科目。

  有人间丁俊晖会不会羡慕大学校园里的同龄人时,他十分坚决地说:“我不会羡慕别人,只会让别人羡慕我。我从小就不喜欢羡慕别人,从小就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别人都不行。”

  丁文钧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丁俊晖是我的儿子,他的成长之路并不是对每个孩子都适合,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世界冠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千万不要不切实际地去模仿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件事。教育小孩要和小孩多沟通,不要去强迫压制小孩,应该让他对做某件事情有兴趣。不能把我们成年人的思维方式硬去灌输给小孩,要让他独立思考,小孩也有人生的选择权利,不能去压制。做大人的应该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应该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不能摆做爸爸的架子。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父母应该设身处地去为他们着想。”

  当有些家长以及他们的孩子也想跟小丁走同样的路时,老丁总是诚恳并且语重心长地跟人家说:“我的儿子是不可模仿的。”

  2002年,丁俊晖获得了亚运会等七个冠军。有人总结说:这是中国台球的“丁俊晖年”

  很多人以为在丁俊晖的台球道路上,起最关键作用的人是他的父亲老丁。

  但丁俊晖说:“不是,父亲更多起监督作用。最关键的是忠叔,他教了我九个月,使我完全改变了以前的打球方法。”

  小丁说的“忠叔”就是伍文忠。

  丁俊晖在广州学球的时候,伍文忠正忙着移民美国,他的父母年纪大了,希望他到那边去团聚。但43岁的伍文忠说,这边的小孩子都希望他去探望一下就赶紧回来。

  小孩子是指伍文忠开的台球房里的孩子,都是伍文忠的学生。

  如果论资排辈,伍文忠属于中国第一代台球手,是颇有成绩的老前辈。丁俊晖则是第五代台球手。

  伍文忠第一次见到丁俊晖是在1996年。那时,丁俊晖第一次参加在武汉举行的一个全国台球比赛,在武汉开球房的伍文忠前往观看小丁打球。后来,他回忆说:“那时小晖还不怎么会打球。”第二年,在上海的一次比赛中,伍文忠又见到了丁俊晖,“他输了球,在哭。我对郭华说,这小孩以后一定有出息!”郭华是伍文忠的学生,在世界业余台球大奖赛上曾获得第三名的佳绩。

  转眼到了2001年,丁家南迁投奔东莞的两位国内台球高手蔡建忠、李建宾,但这两人先后因故离开了东莞,丁俊晖的球技停滞不前。  丁文钧带丁俊晖来到广州,希望他跟郭华学球,但是郭华心思在生意上,丁家父子只好作罢。惜才的伍文忠见小小的丁俊晖用的英国球杆又粗又重,便把自己在泰国给儿子订做的顶级球杆送给丁俊晖用。伍文忠不自觉地做起了丁俊晖的老师。在伍文忠与郭华合开的国华台球城里,丁俊晖学习了九个月。丁俊晖尊敬地喊伍文忠“忠叔”。

  那时候,丁俊晖在国内已经小有名气。但是,伍文忠认为,要想冲击世界顶峰,不能只盯着中国,必须以英国为准则,因为那里才是斯诺克的发祥地,才是正宗。为此,他不怕麻烦,从丁俊晖的握杆、站位到发力,逐一进行了纠正与校准。在教练方法上,他也改变了许多人要么只打蓝球,要么只打黑球的单一方式,而是讲求攻防协调。可以说,前辈伍文忠把中国四五代人对台球的研究与实践之精华,在不长的时间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小字辈丁俊晖。

  那一年丁俊晖进步了很多。到第二年,他感觉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赢球,不管状态好还是发挥差。忠叔的方法对他很管用。

  事实胜于雄辩。在跟伍文忠学到九个月时的2001年年底,丁俊晖参加了中国第一届青年锦标赛,整个比赛,仅用六杆横扫过关,夺得冠军。

  2002年5月,年仅15岁的丁俊晖为中国夺取第一个亚洲锦标赛冠军,并成为最年轻的亚洲冠军。

  同年8月,丁俊晖和几个伙伴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举行的世界青年锦标赛。但中国军团只有丁俊晖进入了八强。当时的领队分析了丁俊晖后面的对手,觉得丁俊晖杀入四强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提前预订了回国的机票。

  看着队友们准备离去,丁俊晖心里波澜不惊。在半决赛中,他以3:7落后于苏格兰好手本尼,只要再输一局就无缘决赛。但他最后连扳5局,反而淘汰了对手,进入决赛,并最终取得了冠军。他成为中国第一个台球世界冠军。

  寂寞中夺冠,丁俊晖一个人享受着来自异域的鲜花和掌声。

  10月的亚运会上,丁俊晖以3:1战胜泰国选手素波森拉,夺取斯诺克台球单打冠军,改写了中国在亚运会台球项目上没有金牌的历史,并与队友一起获得亚运台球团体亚军。

  2002年10月20日至11月2日在埃及举行的世界台球锦标赛(前身为世界台球业余锦标赛)上,丁俊晖列第三名,平了老将郭华1997年世锦赛第三的最好成绩。

  2002年12月15日,中国台球协会向丁俊晖颁发了“中国台球特别贡献奖”。

  在2002年,丁俊晖获得了亚运会等赛事的七个冠军,有人总结说:2002年是中国台球的“丁俊晖年”。

  2003年,丁俊晖奔赴英国。因为成绩优异,丁俊晖于2003年1月正式进入英国职业台坛,成为职业选手,参加世界职业排名赛。

  在这个被称为斯诺克第一艺术学院的俱乐部里,有许多世界著名台球高手,包括世界排名前10位的埃伯顿、瓦塔纳。

  在国内时,丁俊晖从没有跟埃伯顿打过球,只是看过他比赛。第一次跟他对抗时,埃伯顿刚拿了世界冠军,丁俊晖有点儿紧张,结果他们打三局,丁俊晖赢了两局,输了一局。在埃伯顿身上小试牛刀后,丁俊晖很快适应了与高手对抗的特殊环境,心态渐渐放得平稳。

  如今,丁俊晖已拿到多个世界冠军,成为举世闻名的斯诺克明星。当初拒绝过他的复旦,包括上海交大和西南交大,都主动邀请他就读。丁俊晖选择了上海交大,并成为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生。

  台球“神童”还年轻,他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