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拒了耶鲁斯坦福与哥大的mit姑娘的名人故事

时间:2021-08-31

  最近被mit、耶鲁、斯坦福和哥大同时录取的凯斯学员汪雨星,或许可以代表9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正能量”的发展方向。如果能将优秀变成一种品格,一种习惯,那么,进入名校真的只是一个不必被过分渲染的结果。

  短发女孩汪雨星像我们一贯印象中的工科女一样,反应迅速,言语利落,对于赞誉,她选择带着调侃地微微闪避,但是已经没有了旧式国人那种言不由衷的假谦虚。而她最近接二连三收获的offer,大概像所有申请结果一样带着随机性,却又在一步步的努力中,在某个时刻已经命定。

  热爱,远胜过光环

  “家长、老师都喜欢用排名来激励学生,在他们并不了解清华北大、哈耶普斯到底是怎样的学校时,就立下志向,所以很多人埋头苦读其实是为了获得进入某所大学带来的终生光环。”汪雨星在收到mit录取通知后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高一参加同济建造节的集体项目;高二的时候,在2013年的i-sweeep,即“国际可持续发展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以《智能张弦梁结构——一种轻型高刚度结构及其控制框架》课题项目获得了银奖;高二暑假入选 rsi,在mit 建筑系又做了一个 building technology的课题。

  “我是为数不多对 mit了解比较深入的学生。”能这样说一句“狂话”,是因为汪雨星在高二的暑假参加了rsi。research science institute,这个建造在云端上的项目,每年招收80个全世界顶尖的学生,整个中国,只在上海招收两名学生。汪雨星是2013年的两人之一。

  因为参加了rsi,我是为数不多对mit了解比较深入的学生。我觉得非常适合我,而且获得了我的rsi课题导师、该项目的教授的推荐信。

  而对于名校的光环,她最终选择了另一种态度。“mit依然是我的梦想学校,不是因为什么光环,而是因为在那里,我可以继续做我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