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拱地,打一场工业翻身仗
面对一张排名表,王伯祥坐不住了。
1986年7月,王伯祥第一次以寿光县委书记的身份参加潍坊市工业会议。会议期间,下发了一张“潍坊市十二县市区工业经济数字对比表”,乍看工业总产值,寿光还不错,排位第四。但是如果把原盐拿掉,寿光纯工业产值仅剩1.19亿元,就成了倒数第三。这个一向要强的人,一下子浑身冒汗了。他深知,寿光历史上是个农业县,工业底子薄,除了几个盐场还像样,别的厂子根本拿不出手。
会议刚散,王伯祥马上赶回寿光,来了一个全县工业总动员。他说:知耻而后勇,咱们就头拱地,打一场工业翻身仗,用三到五年,让寿光的工业产值翻两到三番。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在潍坊的一次会议上,当寿光方面讲到全县各级一把手要重点抓工业时,有人当场质问:“ 现在中央提出县级一把手重点抓农业,你们却提出重点抓工业,这不是跟中央唱对台戏吗?”
犹如当头一棒。王伯祥也紧张了。他担心的倒不是个人的政治前途,而是寿光刚刚启动的工业攻坚会因此搁浅。他急匆匆找到市领导,反复申明寿光搞工业的原委。这位市领导开始紧绷着脸,慢慢眉眼舒展,最终点头认可了寿光的做法。
观念是个总开关。王伯祥带着70 多人的工业取经团,首先跑到江苏“换脑筋”,越看越惊:人家一个县工业产值高达 40多亿元,而寿光县仅有3亿元,落差十多倍啊!
首次南下考察拧开了寿光工业发展的“开关”,回来不到一年时间,全县投资 1.5亿元,上了 77个项目。
出去看,回来干。王伯祥尝到了甜头,此后每年都组织工业取经团,到深圳,到东莞,到上海。真取经,取真经,“开关”越拧越大,一年一次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