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伴我成长作文

时间:2021-08-31

美德伴我成长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德伴我成长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德伴我成长作文1

  文明起始于人类,它随着人类的推行不断前进,融入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为老人让座、向教师问好、不随地吐痰……每一个文明的行为,都会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些许闪光点。

  文明的核心是爱与美。爱包括博爱、关爱、大爱;美包括思想美和行为美。与文明生生相息的,便是所谓的美德。但在我看来,文明与美德其实是一体的。

  一个民族的文明与美德是展现在该民族每一个人的身上的。作为华夏民族的子女,我们更应好好彰显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养成文明习惯,培养美德,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品德、有修养、有情操的人。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其中就涌现出众多有品德、有修养、有情操的人,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等等。他们的人生因讲文明,行美德而得以充实,放出光芒。实而,讲文明,行美德是他们爱祖国的体现。因为爱国,所以处处为国服务,为国着想。他们时时以一个好人民的标准要求自己,因而受到后人的尊敬。

  然而要成为一个好人民,现今社会的好公民,我们应先“知书”,认真学习先进文化,继而便要做到“达礼”,因为有时候凭礼仪就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高低及文明程度。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是要先知书,后达礼?”我想,最好的回答便是温xx总理所说过的一句话:“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人的修养指的是一个人的气质以及一个人举手投足是否合乎环境。然而不同环境下,礼仪也很重要,如,在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中,与人家交谈时,表情要自然,若需中途停止谈话,则应先招呼后离开;与人握手时,应目视对方,要按照“尊者为先”的原则;待客时,应热情招待,送客时也应送客人出家门并向其道别等等。

  可见,文明不只限于公共场合中要有良好的行为举止,私人生活中也应如此。

  身为青少年的我们,应以一个好公民,好人民,好学生的准则要求自己。就如少年黄柯一般,自知生命不久矣,还要与父亲走遍中国,感谢恩人,死前,还积极要求贡献眼角膜。同为青少年的我们,应以黄柯为榜样。讲文明,行美德,树新风,阳光少年你我他。

美德伴我成长作文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五年二班的胡金秋,能参加这次“中华美德颂”演讲比赛,我感到无比荣幸。

  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的立身之本,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对于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都是至关宝贵的。中华美德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她是五千年华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当我们每天清晨背着书包,满怀求知的渴望来到美丽的校园,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无忧无虑的学习的时候,你可曾想过,在这一切的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辛劳?多少人的汗水?上课时我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成长,那是老师们精心备课,科学的组织教学活动,来把我们引导;上学路上我们路过的街道整洁干净,那是清洁工人们在晨曦中一点点把它打扫;午餐时,我们坐在餐桌旁吃着可口的饭菜,那是农民伯伯们顶着烈日、历经风霜、辛勤劳作把它们创造……还有很多很多。人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分担着不同的任务,分工协作,尽职尽责,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生活。

  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虽小却懂得尊敬长辈;周恩来12岁时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应该为建设美丽的祖国、美好的家园尽自己的一份力。

  一天早上,我下楼打羽毛球,看到草坪上杂草丛生、还有一些生活垃圾。我想起老师对我们说:“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便下定决心清理杂草和垃圾。于是我放下了羽毛球拍,开始拔杂草,捡垃圾。不一会太阳红着脸羞答答的从天边一纵一纵的慢慢升起。我脸上的汗珠一滴一滴的往下掉。这时跑来了几个小朋友,自告奋勇也要加入到清理小区环境的队伍中,我们几个边拔草,边唱歌,一会的功夫我们就给草坪上的杂草和垃圾清理干净了。看着我们的劳动成果,我心里美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甜。

  同学们,当我们向老师、长辈、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我们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向父母献出自己一份孝心的时候;当我们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弘扬和继承美德和民族精神吗?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中华美德代代相传,发扬光大。谢谢大家。

美德伴我成长作文3

  文明美德伴我成长她,是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她,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妇女;她,是一个善良的好婆婆;她,十二年如一日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媳妇;她,便是翔安区许厝村的彭秀珍老人。1999年夏日里的一天,天空阴沉沉的,似乎带有一丝寒意,片刻下起了倾盆大雨,仿佛预示着不幸的降临:彭秀珍老人的大媳妇出了一场严重的车祸,几乎成了“植物人”,连基本生活都无法自理,同时脑神经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失。从那以后彭秀珍老人便义无反顾地担起了照顾儿媳的重任。记得有一阵子,儿媳经常有事无事地把大便拉在裤子上,被褥上,却混然不觉。当婆婆发现儿媳的被褥上裤子上都蹭满屎,屋子里充满臭味时,她只是一边偷偷地落泪,一边小心翼翼地帮儿媳换上干净的衣被。儿媳为有彭秀珍这样一个好婆婆大为感动,时不时地说出:“妈,你真好。”的话语。也就这一句简单的话,让彭秀珍老人感到十分欣慰,心甘情愿为儿媳操劳至今。大儿子家的家境本来就不富裕,再加上要治疗媳妇的病,大儿子一家仍住在低矮、陈旧的老房子中,冬冷夏热。夏天,老人总是扇不离手,只是她并非为了给自己扇风,而是任由自己汗流浃背地帮媳妇扇风;刚进秋天,彭秀珍就早早地准备好棉袄棉衣棉袜放在床头,怕儿媳冻着。有时,儿媳的胃口不好,每餐只吃口就不吃了。不吃饭?怎么办?彭秀珍老人就一边哄一边喂,直到儿媳吃完饭为止……12余载,这是一个多么漫长而又艰辛的岁月啊!“有我在的一天,就不能眼睁睁看着儿子一家被不幸和工作压力击垮。”带着这个坚定的信念,近74岁高龄的彭秀珍老人担起了这个重担,从无怨言。现在,彭秀珍老人依旧逢人就说:“儿子儿媳都是儿,。世上哪有不疼儿的娘。”她就是这样十几年如一日地照顾儿媳。她的高尚品质感动了广大人民群众,被评为了福建省道德模范!在这个这社会中,还有不少像彭秀珍一样的,如:女大学生樊雅婧带着生病的母亲上学、28岁的孙万力为照顾三个脑瘫兄妹四十年,至今仍未结婚、女护士李丽珠为156名老人送终……这些品德高尚的好人好事一直在我们身边熏陶着我们,陪伴我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