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作文

时间:2021-08-31

有关鲁迅的作文合集七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鲁迅的作文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鲁迅的作文 篇1

  从小时候的顽童“哥儿”,到青年的“愤青”,再到中老年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一生发生了很多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和他接受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下鲁迅的求学之路。

  幼年时期,由于家境不错,鲁迅很早就上了私塾。私塾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作为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它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私塾完全采用注入式教学。而且,由于私塾先生具有相当的权威,因此体罚盛行,遇上粗心或调皮的学生,先生经常揪学生的脸皮和耳朵,还打手心、罚跪,以达到惩戒的目的。比如,鲁迅著名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的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不常用并不意味着不用——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虽然接受私塾教育的学生大多是只会背诵的“念”死书,如“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再如小说《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得意于“回”字有四样写法,但它无疑还是让少年鲁迅有了最初的文化启蒙。

  1889年,18岁的鲁迅考上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一年后,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新式学堂”。新式学堂是晚清西学传播的重要途径。在晚清,由于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变革。这种学堂不再是只教四书五经的私塾了,而是增加了很多别的现代学科,如清政府在1902年颁发的《钦定中学章程》,对所开课程作了这样的规定:“修身第一,读经第二,算学第三,辞章第四,中外史学第五,中外舆地第六,外国文第七,图画第八,博物第九,化学第十,物理第十一,体操第十二。”从小城绍兴,到大城南京,青年鲁迅不仅见了新世面,更是在新学堂里看到了一片新天地,也接触到了新思想。

  当时的中国已经认识到自己和别的先进国家的差距,所以晚清政府派了很多优秀学生去欧美和日本等强国学习现代知识。1902年,二十一岁的鲁迅得到了到日本留学的机会。1904年,鲁迅由东京弘文学院改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在这里,鲁迅碰到了我们所熟悉的藤野先生,也是在这里,他看了中国人麻木围观国人被枪毙的画片,醒悟到医术只能拯救人民的身体,拯救不了他们麻木不仁的灵魂。正如他在呐喊自序里说:“从那一会以后,我便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作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候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于是,鲁迅决定弃医从文,为的就是从思想上解放中国人民,因为只有人民自己站起来反抗,才有得到自由的一天。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对鲁迅一生最好的写照。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而鲁迅之所以为鲁迅,都是在时代背景下,与他的求学之路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个人视野的不断拓展、思想的日渐成熟紧密相连的。

鲁迅的作文 篇2

  冬日的阳光照耀在大地上,虽然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但我们的心犹如受到了拂面的春风,今天天气仿佛是特地为我们准备的——今天是冬令营。同学们各个兴高采烈,纷纷议论着。

  这次冬令营我们要前往绍兴,去“访问”著名的作家鲁迅先生和“瞻仰”大禹皇帝。

  “到了!到鲁迅故里啦!”一位眼尖的同学激动地叫了起来。我顺着他手指的地方望去,果然,“鲁迅故居”四个大字引入我的眼帘。车还为停稳,我们就像出笼的小鸟,蜂拥而下。下车后,飞奔向这次参观的目的地——鲁迅故居。来这里认识这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我们跨过高高的门槛,踏着一块块青石板铺成的石板路,走进了既富丽堂皇又古色古香的鲁迅故居。十分气派的大客厅里,一张张檀香木雕做成的桌椅,显得那么古老;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显得那么豪华……我瞻望着墙上鲁迅先生锐利的眼神,听着导游的介绍:五间二层楼房,东首楼下小堂前,是吃饭、会客之处,后半间是鲁迅母亲的房间,西首楼下前半间是鲁迅祖母的卧室。西次间是鲁迅诞生的房间。楼后隔一天井,是灶间和堆放杂物的三间平房。鲁迅的童年、少年时期在此度过,直至1899年出外求学……在这里,我了解到了鲁迅先生的妻子是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礼俗;在这里,我知道了鲁迅童年有个小伙伴叫闰土,他在这里告诉了鲁迅很多的新知识;在这里,我看见了“百草园”,高高的围墙上爬满了藤,一棵桑树,一棵皂角树,一片菜园,虽然还“覆盖”着残剩无几的白雪,但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它生机勃勃的场景,出现了鲁迅和那些朋友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在大院里的情景。

  离开百草园,我们走过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走过一座小小的石拱桥,四个醒目的大字吸引了我的眼球——三味书屋。这是鲁迅先生的书房,教室。我们立刻涌向了里面,一张大讲桌上躺着一把陈旧的戒尺,周围6张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书桌述说着岁月的痕迹。鲁迅先生的书桌在哪儿,我伸着脖子想看看那个“早”字,可惜,导游说为了保护它,拍成了照片给大家看。望着“早”字,听着鲁迅先生为了给他父亲治病买药而药店当铺来回跑,为了告诫自己不再迟到而在书桌上刻下的“早”字,我的眼睛湿润了,多么艰辛的生活呀,可他依然努力学习着!想想自己那是多么的幸福……

  走出鲁迅故居,我们品尝了“孔乙己”的茴香豆、绍兴的臭豆腐,我们忽忽悠悠漫游着。

  最后“咔嚓”一声,在鲁迅先生的巨幅照片前留下了我们的身影。我们也随着大家一阵“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朗诵离开了鲁迅故居。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大禹皇帝的纪念馆,知道了大禹治水的艰辛。

  快乐的时间总是很短,现在已经接近黄昏了,我们也恋恋不舍地上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