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鲁迅作文(2)

时间:2021-08-31

  后来鲁迅就像月经一样,几乎每一学期都会定时出现,且随着学期数增多,愈发有了规律性,每次都会流出新血来。“鲁迅”所包含的考点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1918年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1918年至1926年……1927年至1935年……”

  似乎我们不只要记住鲁迅写的文章,还得记住文章的出版顺序及鲁迅的生活轨迹。这种感觉简直就像唐玄宗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的爱一样了,不过他是爱屋及乌,甚至捧出了炙手可热的杨国忠。而我则是恨乌及屋了,正是对鲁迅先生事无巨细人生经历背诵的厌恶,也波及到了鲁迅本人的文章。

  实话讲,鲁迅的文字颇有趣味,尤其是《朝花夕拾》中捕鸟一类的童年小事,真叫人觉得亲切,令人艳羡,但这只限于课外阅读,在课堂上,鲁迅的文章便不是用来读的,只是用来分析的。时常一节课的时间只分析几句话。一字一句地解剖,挖出作者的潜台词,剖出每一个副词的意味,甚至连标点也不放过。

  凡是我国应试教育的优良产物大多应记得鲁四老爷在祥林嫂被婆家抢走后陆续说出的三个“可恶,然而——”,据专家言,三个“可恶,然而——”各自都有确定的深刻含义。记得当时讲解时,头顶上电风扇吱嘎吱嘎地响,老师则用嘶哑的声音声嘶力竭地引导我们往标准答案靠近。最后,由于我们“朽木不可雕”,老师公布了答案,我们埋头记下一些标准权威的文字分析。若借用迅哥儿的话说,他不想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我们也不想知道“可恶,然而——”有三种“深刻含义”。

  若说新文化运动推倒了一座孔子像,那鲁迅便是被新立起来的。所有人到他面前都莫名敬畏。至于为何敬畏,我们会背诵:他的文字像匕首,寸铁杀人,一针见血。但我不明白为何无人说鲁迅的文章似大鹏呢?你看那色彩瑰丽奇特的《故事新编》!我想大致是我们这些青年不相信自己,只相信别人的权威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