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当下理想为题目的作文

时间:2021-08-31

  旧中国,三座大山。

  当年,闹革命,上无片瓦,下午扎针之地,无产阶级失去的是锁链,得到的是整个世界。无产者,提着脑袋干革命,每个人都富有生命热情和人生理想。

  当时关于共产主义理想的描述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按着这个标准来说,我们现在早已是“共产主义了。

  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那代人,包括50后和60后,他们出生在艰难困苦的年代,饿着肚子难以入睡,这时,耳边会响起:“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他们内心匮乏,艰苦奋斗,极端追求完美和富有理想,坚信“明天会更好。

  狗急了跳墙;兔子急了也咬人。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艰苦岁月,总是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每个人内心最强大的斗志。

  50后和60后,他们心理活动的基本模式是:“现在是不好的,未来是美好的。

  猛地看来,50后和60后,是富有理想的一代;其实,这种强求完美和极端理想化的人格,往往是幼年经历心理创伤、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他们拒绝当下,把理想寄托于未来。

  个体,出生于不同的家庭及环境,会有不同的命运和人格。

  我自幼生长于山东农村。80年高考前,班主任老师是这样给我们做考前动员的:“同学们,好好学习,考大学。这,考上大学与考不上大学,可是决定你们未来人生命运的重大问题,是决定你将来吃馒头还是吃窝头、穿皮鞋还是穿草鞋的问题。

  同一时代,北京的高三学生,班主任老师是这样来鼓励他们考大学的。

  进入高三后的某个星期天,老师带着高三学生,去北大校园旅游一圈,看看教学楼,看看未名湖,再带学生们去清华大学校园里转悠一圈,看看清华园什么的,朗诵一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然后,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看,大学校园漂亮吧?你们喜欢吗?同学们齐声喊:“喜欢!老师:“想不想将来到这里来读大学?同学们:“想!然后老师说:“好了,回吧,我们回去看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