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六年级作文

时间:2021-08-31

有关春节六年级作文合集6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六年级作文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六年级作文 篇1

  快要过年了,各家各户都在准备年货。早上,我去上作文课,一进门,就有一股墨香扑鼻而来。走近一看,原来是刘凡赫正在写过年用的的春联。一个个方块字进入了我的眼帘。旁边的同学们都在夸她写的多么好。

  这时,我突然有一种像是吃了很多柠檬般的感觉。因为我和她差不多都在一个时间学书法的。而她写的字已经有好几次都获奖了,而我的字还一次奖都没获得过。现在她写的字已经比我写的字好了很多。去年过年的时候,刘凡赫写的福字。而我却只练习了基本笔画,因为那时老师告诉我只有把基本笔画练好才可以写福字。老师还告诉我只要把字练到刘凡赫的字那样就教我写别的字。在去年时,她的字就把我落下了一大截。

  想到这里,我心里就更不好受了。不过这时,张老师来了,她也恰好带来了红纸,打算让我们这节课写对联。这时,已经上课了。刘凡赫把笔墨摆在了桌子上。我把笔拿了起来。沾上墨,可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手一直在抖。墨也沾多了,可我始终不敢下笔,看着刘凡赫已经工工整整地写好了上联了,我心里像是吃了黄连一般的苦。我写出来的字为什么就不能被别人表扬呢?这时,我又听见有人夸奖她写的字好。我现在恨不得一下变成她,沐浴着表扬声和夸奖声中。

  可是那只是想象。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了以前我不好好练书法。把我写的撇画成蝴蝶的情景。如果那时我一笔一划的练,说不定现在大家也会表扬我的字写的如何好呢!那我不就成了王羲之二代了吗?那时我只要大笔一挥,大家都会向我投来赞扬的目光。

  不过,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如果我以前认真一点儿不就好了吗?这使我一下子又想起来,在联欢会上我和任贵一一起画画时的情景。那天我没有带毡子,所以我就想匆匆对付一下。但到后来那张纸已经破的不成样子了。想到那时张希文和徐晓琪为我接掉下来的画时,我的心里暗暗地懊悔。

  不知不觉的,我的对联已经写完了。看看刘凡赫的对联:上面的字粗壮有力,而我的对联上的字却又细有小,像得了病一样。回到家,我想把我写的对联贴在大门上。但爸爸却不让我贴,不过后来我的对联还是被贴在了我奶家不起眼的车库门上面。

  看着我的对联被贴在了不起眼的库门上,我像是喝了辣椒水一样。因为刘凡赫的对联已经被正正道道地贴在了她家的大门上。都怪我没有努力。不过明年的春节,我一定把我写的对联贴在我们家的大门上面,20xx年我还要在书法上努力加油,超过刘凡赫。

  20xx年,我给自己熬了一碗只有酸、苦、辣,没有甜的一碗汤。不过,我还是要把它喝下去。在20xx年,我要给自己熬一碗五味俱全的好汤!

春节六年级作文 篇2

  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妈妈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了。过年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我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也在精心准备,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我想:这红灯笼难道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晚上,该是吃年夜饭的时候了。厨房里弥漫著香气;桌上摆放着丰盛的晚餐,使人看了,口水直流。桌中间有一条鱼,那就表示年年有余。客人们也都到了,欢欢喜喜地坐在桌子面前,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年夜饭。爸爸妈妈笑容满面地招呼着客人。全家人都其乐融融,屋子里充满了幸福的气氛。

  吃完饭,外婆来分红包喽!我们家有一个小约定,小辈们拿到了奖状,不仅有红包,还会有其他奖励。今年,我被评上了“三好学生”。外婆就分给我一份红包,还送给我一只精美的文具盒。鼓励我在新的一年里,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小孩子们都收到了红包,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过年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上空。

  今年的过年,我过得十分有意义。我希望明年过年,我会过得更好!

春节六年级作文 篇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的春节》具有浓浓的京味,而我的家乡:潍坊,那里的春节,也具有独特的鲁味。

  潍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开始,这一天,我们得煮腊八粥:用红米,黑米,薏米等煮成。同时,腊八蒜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剥蒜可不是件容易事儿,不过看到泡好的蒜色如翡翠,一切的付出也就值得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年味儿就重了。这一天得祭灶:把各种祭品放在灶台前,还得有糖,粘住灶王爷的牙齿,免得他上天说坏话。与此同时,这一天还要上坟:把死去的老祖宗带回来,供起来,天天水果、饺子不得中断。同时还得点上香烛,让其和活着的人过个团圆年。

  过了二十三,“春运”大移民开始,船票,机票,汽车火车票,往往一有班次,票就被一抢而空——哪怕是站票。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在外边的人忙着回家,家里人也不敢怠慢:大扫除,买鞭炮,备年货,准备打一场“春节攻坚战”。

  除夕到了,人们各归其所。农村里,家谱得摆出来,但绝不能让出嫁的女儿看到,因为她们要跟丈夫上夫家的谱。正因如此,有时还会拒不让进门。年夜饭得包饺子,包饺子前得放鞭炮,以示吉祥。那么饺子是谁发明的呢?带着疑问,我查了史料——医圣张仲景在民间时冬天,老百姓由于烽火连天,缺衣少食,染上冻疮和其他疾病。张仲景见此,下定决心,为穷人治病,他买来面粉、羊肉等御寒食材,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于大年三十子时(二十四点)将其发放给穷人,故又称“交子”,后演变成饺子……年夜饭吃完后,大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守岁,我可没这精力,但是刚睡下便被烟花吵醒,只得寻一间隙入睡……

  正月初一来了,这一天要由长子带领男丁,放着鞭炮,绕着老祖宗的坟走上一圈,同时还得相互拜年。

  初一完了就是十五,这天晚上天还没有全黑的时候,灯就早早亮起,看灯前,大家吃顿元宵,以祝团圆。灯火通明,许多展出大型花灯的街道成了“步行街”成千上万的人来一睹花灯风采……

  过了十五,春节也就结束了,不过,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