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小学作文1300字

时间:2021-08-31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小学作文1300字5篇,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小学作文1300字 篇1

  校长是什么样的?在我的印象中,校长都是西装革履,每日像企业总裁一样端坐在办公室,显得神秘而又严肃,但是我们学校的卓校长,与他们大相径庭。

  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学校的这位敬爱的卓校长,每天早晨几乎都是很早来学校。他会站在校门边与同学们打招呼;在课间跑操时,他也经常“混”进学生的队伍中;甚至在篮球队训练时,他带领老师组队与学生进行比赛切磋。我觉得十分奇怪,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校长呢!

  于是,好奇心大发的我希望可以对校长进行采访,使我有机会对卓校长更深一步的了解。终于经过一番努力,我成功了。走进房间,我发现气氛并没有我想像中的尴尬,便深吸一口气。

  “卓校长,您好!有时我很早来学校,也经常看到您站在校门口,看着学生进校。我很奇怪,您为什么都这么早来到学校呢?”

  他想了想,用低沉的语调慢条丝理地说:“我本人就有早到的习惯。站在校门口,看着老师同学进校,与他们打招呼、聊聊天,使一天的开始就保持着好心情。还有,就是有很多学校的学生不认识校长,原因就是校长没有与学生互动,我在校门口也是为了让学生认识校长。其实四个校区我基本上都有去,平均一周有一天,这里是本校相对多一些。”

  在回答问题时,卓校长一直保持着一成不变,但声调又十分放松的语气;就像是朋友间的谈话与聊天。渐渐地我也放松了许多,便半开玩笑地提出了下一个问题:“卓校长,有时在大课间跑操时,我发现您会“混”在学生中间跑;我也有听同学说过,您与学校女子篮球队切磋时,表现得非常威猛,我很感兴趣,您平时一般喜欢什么体育项目,又为什么‘混’在我们中间呢?”

  “原因也是因为希望能与师生打成一片,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将体育与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劳逸结合。我从小喜欢篮球与乒乓球,中学是排球与篮球的主力,我也知道运动对学习是有帮助的,所以我这样也是希望同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我点点头,继续问:“卓校长,我听说您以前是数学老师,而且在数学教学方面有很大成就。那么请问您在学生时代是如何学习数学的?您能给我们提点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吗?”

  “多看,多做,多学,要不断地学习!虽然我现在是校长,但我还是不断在了解知识,学无止境!”他的话语稍微停顿,接着说:“做题要精炼,数量小而精,最好做一个错题本,虽然在小学用途不广,但在初中、高中就非常有必要。每个单元考后,结合题目,除去一些已经掌握的题目,至期末就只用花很短的时间去复习,效率也很高。”

  “卓校长,学校博艺堂与一年级教学楼后面有一片区域,从我一年级入学起,就一直堆积着沙粒与砖块。同学们有时会去那里玩耍,我觉得有一定的危险性。我想问您这块区域是否可以重新利用起来?”

  卓校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一点的确是一个问题,你观察地很仔细。其实在二年前,学校就打算弄一个文化长廊,但是教育局考虑到安全等各方面原因一直没有把这个项目审批下来。因为这里旁边是教学楼,是静的区域,不适合打乒乓球,所以我有打算如果真的不行,可以弄一些地毯让同学们坐在上面看书!”

  “看书!”我大脑中的雷达敏感地搜索到了关键词:“卓校长,为什么您会想到在五楼设制图书室呢?在一楼已经有书吧了呀!”

  “其实这是为了给同学一个好的读书环境。而且我们的图书馆与温州市少儿图书馆相互开通,书籍虽少,但精。而且五楼环境与学习氛围都比教室要好,没有同学们的打扰;相对于一楼书吧也比较清静。在上面读书,同学们也会相互影响,不会嬉戏打闹。这也是使我们学校成为书香校园的关键之一。”

  “的确,现在的五楼图书室非常富有学习氛围,卓校长,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经过这次采访,我发现看似严肃的校长其实也有与同学打成一片的时候。这使我想到了《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林先生,他也是像这样与学生与老师无比愉悦地相处着,看来校长也与那些不苟言笑的企业总裁有着许多的差别呢!

六年级小学作文1300字 篇2

  最早留在记忆中的桥都是一些小桥。

  家乡也应该算是水乡吧,很多水沟缠缠绕绕着小村,自然桥也就多了。

  家乡的水沟都不宽,也就十来米吧,架在沟上的桥都很简陋,往往就是下面两个桥墩,上面几块长长的宽石板,而这些石板排列并不紧密,两块石板中间一般会有很大的空隙。但这样的桥还算稳固,虽说没有桥栏,但因为沟都很窄,水又不是很深,站在桥上看桥下的水流并不觉得害怕。这样的石桥在小时候的家乡已称得上是象样的桥了,都架在家乡通向外面的重要的路上,要承受着人走车轧牲畜踏。虽说这石板桥看起来很粗糙,却能历时间的风雨,小村中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桥建于什么时候,关于这些桥的故事也多是一些不小心从桥上失足的传闻。这桥的悠久历史虽然从没有人提起,现在回想起来却可以揣摸,因为那些桥面厚厚的石板都已磨损得厉害,本来该是方形的条石楞角都已消失,成了圆润的了,它们也就成了石桥历史的象形文字,那两块条石间不窄的孔隙就是因为日久天长的雨雪侵蚀吧!

  在一些乡间小路上,把水沟的两岸连在一起的则是用木桩和树枝搭起来的小桥。这些桥都是临时搭建,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人力财力,但也很难持久。一般就是村民觉得有些小路走到沟边断开很是不便,到对岸要么涉水,要么去绕很远的路。如果是夏天涉水还行,其它季节涉水会很不舒服,况且如果负重的话,涉水更为艰难;去绕行,路就会太远,因为沟一般都很长,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于是一些村民自发组织在一起,跟村里说好,砍上一些树枝,粗壮的做了桥桩,细些的铺成桥面。桥面的树枝铺得很厚,铺好后再在上面垫上更厚的一层土,踩实,小桥就架成了。人走在这小桥上,稳稳的,很是方便,再也不必涉水,再也不必绕远,对这临时小桥心会生出喜爱,对架桥人也生出感激。只是这小桥的材料过于单薄,或许就是很偶然的一辆牛车从小桥上走过,小桥就会有些变形。如果一场大雨,这小桥上的泥土会被雨水带走,小桥露出它的骨架,雨过后,某个勤快的村民会重新给小桥补上肌肤。但小桥的生命还是过于短暂,可能一年过后,它已经只剩一些痕迹,再也不能担负曾经的使命。

  而在一些更少人行走的羊肠小路上,还偶尔会在水沟边看到一座独木桥。一根木头孤零零地躺在水面上,每日看着身下的水流,静候着有人从自己身上攀过。独木桥总让人心生恐惧,走在这桥上总会心惊胆颤,两腿发软,但为了不涉水,为了不绕远,也只能冒险。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走独木桥时,吓得手脚并用,连滚带爬,走过桥时,已全身是汗。虽说只是独木成桥,一样担负了桥的使命,让路途变短,只是现在这样的桥已销声匿迹,再也看不见了

  无论你来到静静流淌的小溪边,还是波涛汹涌的长江边,你总能看见桥的身影。大小不一,式样各异,无处不在。

  当你站在桥上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如果没有它,你会怎么样呢?遇到小溪,你可能会卷起裤腿淌过去;但遇到大江大河呢?你总不能像过小溪一样走过去吧,这时候桥显得那么重要!

  桥有一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虽然人们每时每刻在它上面来来往往,但它却毫无怨言,它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人类,它任凭风吹雨打,日晒雨淋,也要奉献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它老了,坏了,它会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宽阔平坦的另一座大桥,新的大桥又一次焕发出无穷的青春活力,继续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从古到今,有许许多多的人,就像大桥一样,他们为了子孙后代,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他们毫无怨言,不求汇报。我们亲爱老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把一批批学生,从这边送到那边,可是自己呢,还是在原来的地方,他们真像一座桥!

  爱桥吧!它会给你一种精神的启发,它会给你一种理想的寄托,它会使你到达人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