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小学作文1200字

时间:2021-08-31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小学作文1200字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小学作文1200字

六年级小学作文1200字 篇1

  飞是一个三年级的小男孩,他很孤独,也很寂寞,在班上除了烁没有一个好朋友。飞喜欢看书,其中最喜欢的是一本叫《孤傲挑战者》的书,他常常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孤傲的挑战者。班上的同学知道他的这个秘密后,更加不理他了,他们都认为飞是一个整天痴迷在梦世界里的疯子。只有烁依然像以前那样和他玩耍。

  飞对星空有一种莫名其秒的向往,他认为那星空才是他真正的归宿。有一次,飞和烁一起坐在草地上,仰望着星空。飞静静地看着,他仿佛看到了《孤傲挑战者》中的情景——天边闪过一道光,一个金黄的身影从天边闪到了湖边,雷声越来越大,闪电越来越亮,“啊,雷伊?!”飞大叫一声。烁吃惊的看了飞一眼,拍了拍飞的肩膀,飞一下子从幻想中惊醒过来,眼前的雷伊像蒸发了一样不见了。飞愣住了,半晌说不出话来。“哼,我不理你了。”烁假装说,然后一下子跑开了。

  一天放学,烁跑到飞面前,说“那天的事,跟我道歉。”飞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举起那张76分的卷子,烁见了,什么也没说,因为飞的妈妈是一个典型的“唐僧”每当飞考试差了,都少不了一顿批评。于是,飞和烁一起默默地朝家里走去。回家路上,飞看见了枝头上的小鸟,他羡慕枝头上的它。

  回家后,飞理所当然地挨了一顿骂。从此,他更消沉了。

  几个月后,市里来了一群科学家,他们招集了所有的孩子,用目光扫过所有的孩子,最后停留在飞和烁的身上,然后转身对其他科学家耳语了一番,最后把飞和烁带走了。

  雷族,古时候统制着天空,它们原本是人类,但是在8岁时会转化成雷族的人,而完成这次转化,需要在雷鸣之夜和一个同调体融合。而雷族的人在人类状态时会很孤独,但会有一个朋友,而这个朋友才是他的同调体。

  经研究表明,飞就是雷族的人,而烁则是同调体。当科学家把这个消息告诉飞和烁时,他们都很高兴,飞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于是,飞和烁天天在一起,等待奇迹的发生。

  可是……

  在一个不平常的星期天,温度高的出奇,火球般的被烈焰包围的太阳,像发疯一样,疯狂的烤着大地,空中散发着只有太阳才具有的味道,一丝风也没有。街道上安静得出奇,偶尔有几辆汽车飞驰而过,然后就是死一般的沉寂。

  飞坐在窗台前,表情凝重,托腮沉思,好像时间都已经停止了。飞不明白,在那一瞬间,烁为什么倒下了,他之前不是好好的吗?为什么,就在那一瞬间!他为什么要在那一瞬间倒下!他以前经历过很多个瞬间,他都挺过来了,而就在那一个瞬间,他疲惫了,他还是倒下了。

  飞的记忆被悲痛的力量分解了成了无数的碎片,每一个碎片都浮现在飞的眼前,飞伸起手,想抓住这一幕,可它早已不知飞到什么地方去了。飞站起来,抖掉头上的汗珠,洗一把脸,清醒了。烁的声音不时浮现在他的耳边,飞打了自己一个嘴巴,然后向烁那边走去,飞拖动自己的腿,让他有力量向烁那边迈进。飞什么都不想,只想把烁夺回来,因为,有一个好朋友多不容易呀。和往常一样,烁的病床上显出死的寂静。烁的嘴巴扭曲着,这分明是死神的微笑。

  烁还在病中,飞每天都去看望他,飞每次都会在他耳边耳语一番,似乎在向烁倾吐着什么,又像在承诺着什么,不管什么时候,飞都去看他,不,是去夺他!把他从昏迷中夺后来。因为飞坚信,有了这炽热的友情,烁一定能醒!!!

  飞又坐在了窗台前,表情凝重,像上帝。

  他很沮丧,因为,如果没有同调体,他是不能转化的,就在这时,科学家来了,他告诉飞,最新研究表明,烁不是你的同调体,你还是可以变身的。飞刚要答应,可又想起了以前和烁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飞又坚定地摇了摇头,他的脸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肃的表情,他说:“烁是我的好朋友,他让我感到了温暖,所以,我不能因为自己的愿望而辜负了我的朋友。”说完,他就走了。

  从此,再没有人见过他,也许,他只是一个传说。

六年级小学作文1200字 篇2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大家都耳熟能详,甚至能闭着眼睛背下来。陶先生为什么会拿这三个人说事,大概是因为这三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的成绩都不怎么样,甚至都曾遭遇过老师和学校的歧视。这句话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醒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孩子的未来一棍子打死,一定要充分认识孩子身上的可能性和无限性。

  而事实上,如果从另外一个侧面来思量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时,我们也许会有新的发现,即不管你的教鞭下是不是瓦特,你的冷眼里是不是牛顿,在你的讥笑声里低下头的是不是爱迪生,我们都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把这些有违道义和良知,甚至充满暴戾、冷血的行为强加在学生头上。从而让我们警醒:这些教鞭、冷眼和讥笑是善良、美好的儿童世界无法承受之痛。而当学生在承受这份无法承受之痛时,教育也就走向了平庸,我们的师道尊严也会就变得无处可寻。

  然而,学生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第一条就提到: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孩子。这就给我们教师的工作带来的挑战—— 爱抽象的学生容易,爱具体的孩子难(作家陈村言)。每一位教师总是处在一种具体而微的“复杂”环境中,这种复杂不是指成人世界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而是从人成长的反复性和长期性的特性来定义的。而且,教师的工作不是一对一的去面对这种复杂性,而常常以一当十,甚至当百。这种复杂性实际上蕴含着教师职业的艰巨性与创造性,也暗示了教师职业的风险性。如何来面对这种现实的挑战?怎样来化解这种艰巨的风险?我以为,这种现实的挑战和艰巨的风险,通常需要教师以一种决绝的勇气和内心的认同感来支撑自己献身于教育这项伟大的事业中去。

正如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所言:“如果一项工作是我内心真正想做的,尽管连日辛劳,困难重重,我仍然乐此不疲。甚至这些艰难的日子最终也会使我的生活充实快乐,因为这正是我倾心的工作,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正好帮助我成长!”有了这份认同,有了这种亲身创造的勇气,也许我们的心灵就能够变得平静下来。可以想象,我们面对的地球上最复杂的生物,我们要在这种生物的身心两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是一份充满何等挑战的工作。但当“你找到你的目的,然后方法也就会随之而来”(圣雄甘地),你也就能在这份看似枯燥、琐碎,充满焦虑、压力的工作中体验到“那珍贵的喜悦(柏拉图)”,“你就能不断地将自己所遭遇的一切转化为火与光(尼采)”,“也才能不停地与来自内心和周围环境的混论无序做斗争”。与学生相处,是一门科学的学问,需要我们去不断发现规律,去寻找答案,不能被苍茫的现实所迷惑,而忽略这门学问的种种弦外之音,就像《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米特亚所言:不求百万财富,只求问题答案。与学生相处,更是一种心灵的艺术,教育是一门灵魂转向的艺术(柏拉图),假使我们能够读懂自己和学生的灵魂,学生和我们身上那种不可或缺、意义重大的东西也就必将会呈现。

  在这个众声喧哗,师生关系庸俗化、契约化的时代,教育首先应是做正确的事情,然后才是将事情做正确。倘若人心是龟裂的,播种将是一件徒劳的事。因为“在一个充满不敬的文化中,教育遭受的命运最可悲------教育变得平庸了。当什么都不再神圣、不值得尊敬时,我们最多只能达至平庸。”师道尊严,不应用棍棒来维护,而应葆有一份“教学的勇气”,即“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帕克·帕尔默)。” 那样,我们的师道尊严,才不会丧失在自己的教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