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小学作文1300字(2)

时间:2021-08-31

六年级小学作文1300字 篇3

  春·苜蓿

  三叶草有个好听的学名,叫苜蓿。

  每到春暖花开时,学校后花园的树底下会跑出很多的苜蓿,三片叶子,呈心形,碧绿色的,中间会有浅米色的花纹,层层叠叠的叶子,水嫩嫩的,绕着大树,开出淡紫色的花儿,活泼可爱地向我们不断地招手。这时的我,我总会带上同学,凑到树底下,寻找传说中的有四征叶子的苜蓿,四叶苜蓿比较稀有,很难找出来,一旦谁找到了四叶草,我们就会围着他大呼小叫,祝他万事顺意,幸运长在,然后将四叶草放在一个小瓶子,给同学们轮流观看。

  苜蓿可以吃,是嚼着吃,就像口香糖,有着天然的清草味。

  首先,我们找根苜蓿,将其白色根部折去,其次,将苜蓿的细毛用手轻轻地拨开,苜蓿底部就露出一点透明又白嫩的细细条儿,捏住细细条儿,往旁边一撕,清脃声掠过,到叶片时,将细细条儿取下,再贴到额头上,特凉快的。最后,慢慢地嚼剩下的苜蓿,据说,有清凉解毒的效果。

  在梨花的低吟浅唱下,我们嚼着苜蓿,一股酸酸甜甜的清凉油然而生。

夏·枇杷

  象形花园里,有两棵枇杷树,其实,学校花园里还有很多果树,但是有些光开花不结果,时间久了,就被我们自动忽略掉了。

  枇杷树很高,在春天开出簇簇花时,我们就想象着枇杷的美味,初夏时节,当我们换下春装,轻装上阵时,枇杷熟了,黄黄的,五六个挤在一起,在比几个手掌还大的枇杷叶里探出来,看得我们心动不如行动。

  于是我们几个同学聚在枇杷树下,拿着小石子,尝试砸下枇杷。这种事一般都是力气大,个子高的男生在做,而力气小的男生,就在树下捡枇杷,而我们女生,则都是在一旁观看的,有时也能捞着几个枇杷,兴奋不已,有时还不来及去洗,当场就剥掉黄皮吃了,将枇杷核埋在树底下,来年长出了大大小小的不足一尺的小枇杷树来。

  由于枇杷树很高,砸下来的,大多数都是砸掉了几块皮的,极少数的,是完整的,虽然我们砸下来的枇杷基本没熟透,酸酸的,可是我们还是乐此不疲的,随便冲洗下,就吃了,然后吐出一块又一块圆圆的核来。

  校长知道我们做的好事,脸一沉,声明道,禁止摘枇杷,禁止爬树。可是,还是有同学悄悄地去砸枇杷,其它同学看见了,也没有阻止,并纷纷加入,四个放哨,三个打下手,一个接枇杷,配合得天衣无缝,虽然参与的人并不一定能得到一个枇杷吃,但是乐在其中。

  学校的枇杷至今我才吃过两个,一个是捡漏捡来的,一个是跟同学换来的。

秋·李子

  李子,是棵平平淡淡的树,坐落在后花园里。

  银杏叶子扇走了酷夏,迎来的是酸溜溜的李子,每次是可爱的李子们迎来我们,进入新的一学期。

  李子树不及枇杷树那么高,低矮的,外表也没有苜蓿花好看,但是我们依旧称它为校园美食第一绝。

  “李猴子”是对爬李子树特别强的孩子的称号,常见“李猴子”们噌噌几下就爬上了李子树,将李子摘下,又噌噌地爬下,很快地,树不高,又好爬,每次摘上几个李子,同学们一分,继续摘。李子不大,只有拇指那么大,圆圆的,非常结实,酸甜可口,我们在旁边高兴地分享着,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吃着李子,隐隐泛酸的是六年级的同学又走了一届,熟悉的人少看到了很多,而喜悦的是又迎来了一批萝卜头,慢慢地在熟悉中。

  秋天,是个多愁善感的季节。

冬·龙葵

  冬天与秋天大大不同了,冬天是个欢乐的季节,因为有龙葵的相伴。

  龙葵,一听名字就很霸气,但你知道吗?龙葵其实就是一种草。

  龙葵没有成熟的,是翠绿色的,像盏小小的绿灯笼,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没成熟的龙葵很硬,根本不能吃的。

  成熟的龙葵呈黑紫色,我们记得哪条小道,哪棵树下,长了几株龙葵,了如指掌。每次体育课,跑步过后,肚子消化空了,这时,我们会派位跑步快的同学,趁自由活动时间里,快速跑去摘些龙葵过来给大家吃。

  洗后的龙葵还滴着水,我们就咬下了,一口就是一滴蜜,颗粒顺着滚进喉咙,有着麻溜溜的感觉,同学们是津津有味地吃着,嘴一咧,笑着过完体育课。

  冬天的校园,有些花草已经枯萎了,而龙葵却陪了我们,跟过去拜拜,跟新年招手。

六年级小学作文1300字 篇4

  又一个端午节到了。

  清晨,热闹的街市熙熙攘攘,人来人往。街边热气腾腾的锅里飘出粽叶的清香,乡下的老农们担着一担担湿漉漉的艾叶走街串巷带着古朴的音腔吆喝着端午的清晨。

  艾叶上颗颗露珠滚动着艾香,长长的艾香在都市的清晨缩短了都市人的梦,拉长了屈原的诗句,拉长了端午节浓郁的民间气氛,也拉长了我们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民俗走廊。

  于是,满街里充溢了艾叶独特的香味。这是屈原的香味,这是端午的香味,这是我记忆的故乡山里的香味。这香味曾经带给了我一个又一个好奇的童年,也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充满幻想的少年。如今,虽然我年过不惑,这香味又依然一路伴我走来,深深地深深地,回荡在我的心间;长长地长长地,回荡在我的记忆之中。

  时间过得很快,四十年的人生弹子一挥间。尽管如此,但我还依稀记得小时候过端午的情节。似在眼前的艾香中,又似在昨日嘉陵江畔的龙船舵手的吆喝声中。

  于是,我努力地向空中抛出一枚硬币,记忆的光环便随着那翻覆的银光闪闪开始翻转,翻转成端午节中我苦涩而有趣的童年,翻转成几个世纪也挥之不去的故乡的端午情节。

  其实,小时候我并不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尽管依稀的记得母亲曾给我们讲过屈原投汨罗江的故事。但那时,在我幼小的年龄里端午节除了艾蒿的香味外,只有粽子的香味最好。或者说在童年的记忆里是艾叶的香味才让我有了粽子的香味,是艾叶的香味才唤醒了我对粽子的嗅觉和味觉感。

  贫穷的童年,带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玩以外,莫过于对有好吃的东西最深情地记忆了。所以,我对于端午节的印象除了艾香外就是对粽子香味的印象了。就象我的童年对过年的印象除了爆竹硝烟的味儿外,只有家乡香喷喷的腊肉的味儿了,其他的却什麽也没有。

  在那个特定年代的孩子,大都是饿着肚子在百无聊赖的玩耍中度过童年的。自然,能吃上一顿饱饭是最高兴不过的事了。

  于是,我童年的端午节也是在盼望与守候中来临的。只不过大人们对端午节的态度是在虔诚中迎来端午的;而象我一样的孩子们呢,却是盼望端午早早的到来,我们也好好的吃上几个香喷喷的粽子了。

  说实话,那时每一年除了盼望春节早早的到来外,我始终是盼望着过端午节和中秋节了。

  因为在我们家里,平时初茶淡饭都有些不济,更谈不上吃山珍海味了。于是,父亲母亲平时积攒一些东西,在时逢佳节时他们才纷纷把这些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但今天看上去却是再普通不过的食品了!)拿出来招待客人或者让我们几个小孩子解馋。这,可能是一件让今天能吃好穿好的小孩子们感到非常费解的事情了。

  然而,这确实是我童年的一部分真实写照。

  过节,是孩子们快乐的日子。过节,却是大人们最操劳和忙碌的日子。

  在端午节还没有到来之前,父亲和母亲便忙开了。母亲把珍藏的糯米从大瓷缸里倒腾出来,用米盅一盅一盅的计量,然后把盛出来的糯米倒入水中浸泡。父亲呢,父亲却到煤矿附近的农家毛竹林里去采摘新鲜的竹叶拿回家来洗净以备包粽子用。

  端午节那天一早,父亲便把我从睡梦中拉起来。于是,我背上背篓跟在父亲背后朝我家屋后的那一片山坡走去。

  那时候,在我家乡过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在端午节的清晨去山坡摘割艾蒿的习惯。听大人们讲,端午节这天,大地上生长的百草都是药,以艾蒿最佳。特别是天刚亮的时候,有夜露滋养过的艾蒿是最好不过的了。

  然而,我当时不懂得这些,就是现在也是似懂非懂。至今还疑惑,为什麽每一年只有农历五月初五的这几天的艾蒿是药呢?虽然费解,但我不得不承认端午节的艾蒿还真是好药啊!

  因为天刚亮的时候,采艾蒿的人并不多。我跟随在父亲的侧面,父亲一边采艾蒿,一边教我认识艾蒿。

  艾蒿高大约有三四十公分吧,细细的杆子上支撑着片片艾叶,艾叶不大,无柳叶的纤弱,却有柳叶的线条,无梧桐叶肥硕,却有梧桐的叶脉,形状独特,傲然遍野。在五月初露花绽放,气象万千的季节里,艾蒿是屈原的心,艾蒿是屈原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