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的典故(2)

时间:2021-08-31

  第三次北伐

  229年春天,诸葛亮遣陈式(一说陈戒)进攻武都、阴平。

  曹魏大将郭淮领兵来救,诸葛亮率军驻扎建威,牵制郭淮。魏军知道蜀军主力到临,便紧急撤退,蜀军顺利占领二郡。

  诸葛亮安抚了当地的氐人、羌人,然后留兵据守,自己率军回汉中。因成功夺取二郡,刘禅再次恢复诸葛亮为丞相。至冬天,诸葛亮徙府营至南山下的平原,建筑汉、乐二城,加强汉中防守。

  曹魏反击

  230年七月,曹魏想反客为主,大司马曹真上表伐蜀议案,但司空陈群认为斜谷太险阻,难以进退,于是曹真率主力军改为由子午道进发;大将军司马懿率军从汉水而上,欲与曹真军会师汉中;张合从褒斜道进兵,直指汉中。诸葛亮知道魏军来攻后,立即加强城固、赤阪等要地的防守,要求李严率二万人赶赴汉中阻击敌人,表李严子李丰为江州都督,防卫后方。

  曹军的前锋夏侯霸先大军一步,进至兴势,在曲折的谷中下营。被蜀地百姓看到,指示蜀军攻击,夏侯霸在鹿角间战斗,最后援军到达,夏侯霸才得以解围。因蜀地艰险,期间遇上下了三十天的大雨,栈道断绝,曹真用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路程。在朝中,华歆、杨阜、王肃都上疏劝魏明帝下诏撤军,至九月,三路大军受诏撤退。同年,诸葛亮派魏延、吴壹入南安,魏延攻破郭淮,吴壹攻破费瑶(通假字,同费曜),最终取得了防守反击的胜利 。

  第四次北伐

  ①再战祁山

  231年春天,诸葛亮再次进行北伐,以木牛运粮,包围祁山。又招揽鲜卑人轲比能,轲比能起兵到石城响应蜀军。因曹魏大将曹真病重,曹睿改派司马懿为统帅屯于长安,领张合、费曜、戴陵、郭淮等人抵抗。

  司马懿先派费曜、戴陵与四千精兵前往上邽防守,自己则率其他兵力解救祁山。张合则认为该分兵驻守雍、郿,但司马懿认为若分军不及合军有利,便向西推进。

  诸葛亮知道后,留下王平继续领军攻打祁山,自己率主力迎战司马懿。其后诸葛亮在上邽打败了魏将郭淮、费曜,并收割了魏军的麦粮,与司马懿军在上邽之东遇上,司马懿深知蜀军劳师远袭,粮食补给困难,因而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便回军卤城。

  司马懿进军卤城,但却登山掘营,与蜀军对峙,不与交战。张合认为蜀军从远来攻,“孤军食少”,必然想要速战速决。所以应该以大军屯于此处,然后分为奇兵,包抄蜀军,截断其后路。但司马懿不采纳。

  司马懿派张合攻南围的王平,由案中道进逼蜀军。自己则率众迎击诸葛亮。

  诸葛亮派大将魏延、高翔、吴班分三路领兵作战,大败魏军。

  光斩获魏军低级军官的首级就有三千多人,获得战利品玄铠五千、角弩三千多。

  从此司马懿再不敢轻易出战。魏军将领数次请战,司马懿都不准,诸将十分不满,便讥笑他:“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②伏击木门道

  六月,诸葛亮眼见粮草接应不上,而又收到后主刘禅下令北伐军撤退的圣旨,诸葛亮只有引军退回。司马懿命令张合追击蜀军,张合认为“围师必阙,归师勿遏”。眼见张合不赞同追击未被打败而主动撤退的蜀军。司马懿却强行坚持要张合领兵追击,张合无奈前往追击。最后于木门道,被埋伏于高处的蜀军射中右膝,伤重病逝。

  ③贬黜李严

  第四次北伐之前,诸葛亮派李严督粮草时,怕出问题,于是给他三种选择,叫他便宜行事:“上计断其后道。中计与之持久。下计还住黄土。”

  后来,李严怕粮运不济,就派马忠、成藩传喻旨要诸葛亮撤军。诸葛亮回来后,反而问他:“军粮饶足,何以便归?”另一方面李严又向刘禅上表:“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 ,欺骗刘禅说这是策略,又想推卸责任给岑述。

  诸葛亮经过调查,将李严的手书先后比对,发现前后不符,李严亦无话可说,被贬为庶人。

  第五次北伐

  ①挥师渭水

  234年春天,诸葛亮经过三年劝农讲武的准备,在斜谷口再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同时派使臣到东吴,希望孙权能同时攻魏。

  四月,蜀军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扎营寨。司马懿则率领魏军背水筑营,想再次以持久战消耗蜀军粮食,令蜀军自行撤退。

  魏将郭淮认为蜀军必会争夺北原,司马懿认同,便派郭淮先前往防备。果然,蜀军到来,但被郭淮击退。诸葛亮考虑到前几次北伐都因为运粮不继,导致功败垂成,于是开始在渭、滨的居民之间屯田生产粮食,百姓亦相安无事,一切如常。

  而孙权也响应蜀汉,亲率十万大军北上攻魏,但被魏明帝曹睿亲自率军打败。

  一次,诸葛亮派虎步监孟琰驻武功水北,适逢水涨,阻断了诸葛亮和孟琰的联系。司马懿趁机出兵进攻孟琰。结果诸葛亮一方面派工兵架桥,一方面派弩兵向司马懿的部队射箭。司马懿看到桥快架好,只好撤退了。

  魏、蜀两军相峙了百多日,其间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司马懿军始终坚守不出。其后诸葛亮故意让人带一套女人的衣服、头巾送给司马懿,表示司马懿就像女人一样。

  魏军将领见此情形都火冒三丈,纷纷要求出战,为了搪塞将领们的要求,司马懿假意上表给魏明帝请战。曹睿便派卫尉辛毗为军师,到前线节制司马懿。

  诸葛亮明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只是做样而已。而司马懿却从诸葛亮派出的下战使者口中探得诸葛亮事事亲力亲为,食少事繁多,认为诸葛亮活不了多久。

  ②星落秋风五丈原

  八月,诸葛亮果然因积劳成疾而病倒,病情日益恶化。

  司马懿趁诸葛亮病重不能统军,于是亲自率军袭击蜀军后方,斩五百余人,获牲口千余头,降者六百余人。

  诸葛亮病重的消息传到成都,刘禅派李福去探望诸葛亮,并询问此后国家大计。

  诸葛亮也对各将领交代后事,要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撤退。由魏延、姜维负责断后。

  不久,诸葛亮在军营中与世长辞。而杨仪、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的部署,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

  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已死,率军追击,姜维推出雕刻成诸葛亮模样的木雕并率领大军回返,司马懿看到诸葛亮(木雕),认为诸葛亮装死引诱魏军出击,赶紧飞马撤退,奔行数里,司马懿数次问左右将领:“吾头尚在否”?众将俱回:“尚在”。

  司马懿不敢再追赶。于是蜀军从容退去,进入斜谷后,才讣告发丧,而此事后来也被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 司马懿听闻蜀军在斜谷发丧后自嘲道:“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其后,司马懿视察蜀军遗留的营寨,叹曰:亮真天下奇才也。

【诸葛亮北伐的典故】相关文章:

1.关于诸葛亮的典故

2.诸葛亮气死周瑜的历史典故

3.关于诸葛亮的历史典故

4.诸葛亮的历史典故

5.《三国演义》诸葛亮简介及典故

6.诸葛亮反客为主的历史典故

7.诸葛亮求婚的历史典故

8.历史典故:诸葛亮的空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