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作文

时间:2021-08-31

【实用】良心作文汇编六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良心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良心作文 篇1

  良知,是微妙而又显而易见的,因有良知我们才会成为“人”。——题记

  对于良知,我一致认为,良知是需要坚守的。

  良知,不是远在天边,而是近在咫尺,它存于我们的每个角落。良知,是暮霭中的一缕晨阳,它可以照耀着中华两千多年的文明精神文化。

  良知,是生命的界限。上翻历阅近几年新闻,铁路失误失人生命,铁道部也陷入人民倍人危机。“速度提上去”,不见得良知也因此提升,相反的是,因贪腐,只追求利益多少残遭生命一劫,使多少家庭失去亲人的万般心痛与无奈感伤。作为国家、个人、工作者的良知不仅在事故后彰显一表,而是在时刻的工作中约束自己,以身作责,将责任与良知并驾人生之路,只有这样,良知才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坚守。

  良知,是生命的界限。彩色的馒头、黑心的鸡蛋、毒胶囊、黄面新闻的始作俑者来源于良知,良知,不仅出自于良心,更深的还有知理明理,知法守法,将人民生命安全作为界限,不因一时之念而走向良知的负面道路。因为生存,所以生活,良知是为人做事的底线作为小商贩的良知更加学会坚守,只有这样,整个市场,甚至社会才可以呈现璀璨的良知星光之道。只有这样,良知才会在社会中得到坚守。

  良知,是生命的界限。跨越这条界限,则良知使之无效,活在当下,如行尸走肉般煎熬。何来的“仁爱”:之义。中华几千年,孔子尊宠“儒”家“儒”为何义,仁爱之义,道教以及佛教都是澄良知之处,它需要人们坚守,更需要在坚守中升华。

  良知,是生命的界限,无法跨越生命。

  良知,是生命的保证,生命需要呵护。

  良知,是生命的核心,生命因之存在。

良心作文 篇2

  清朝康熙年间,福建出了两位有名的'才子,一位名叫陈梦雷,一位名叫李光地。康熙9年,两个人同榜进士及第,同被授予编修之职。俗话说,惺惺惜惺惺。陈梦雷与李光地相互仰慕,亲如兄弟。

  康熙12年(1673年),陈梦雷与李光地结伴回福建探亲。陈梦雷家住福建福州,李光地家住福建安溪,相距不远。两个人在福州分手,约好探亲结束再一同结伴回京。可是,就在陈梦雷与李光地分手不久,驻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突然起兵反清,自立为王。身为清朝编修的陈梦雷和李光地一下子陷入到了叛贼耿精忠的“鸟笼”中。

  耿精忠分别给陈梦雷与李光地下了聘书,聘请他们二人在小朝廷里担任大学士职务,命令他们立即到福州上任,否则,格杀勿论。不仅如此,耿精忠为了防止陈梦雷逃跑,还把陈梦雷的父亲软禁起来,逼迫陈梦雷就职。

  陈梦雷与李光地的官职一下子升了三级,这看起来似乎是件好事。可是,如果耿精忠起义失败,那么,两个人不仅官职不保,而且可能会有杀头之祸。然而,如果他们不上任就职,也可能会有灭门之灾。李光地从安溪到达福州后,没有去耿精忠处报到,而是悄悄来到陈梦雷的府上商量对策。

  兄弟相见,分外亲热。寒暄之后,话入正题。陈梦雷说:“耿精忠兵少将寡,难成大事,必败无疑。可是,我父亲目前在耿精忠的手上,所以不能离去,只能以有病为由拖延。李兄快快离开福州,否则,会落个不忠的罪名”。李光地想了想,说:“既然弟不能脱身,不如出任耿精忠的大学士,搜集其军事情报,我在外面接应,为清军报信。将来事成之后,你我兄弟共同建功立业”。陈梦雷表示赞同。为此,李光地还写下了“李陵不负汉,梁公亦反周”的诗句。

  事情果然让这两位大才子给言中了。3年后,耿精忠兵败,福建重新回到了清政府手中。这时候,李光地利欲熏心,昧起良心,把所有的功劳占为己有。对于好友陈梦雷,他却忘得一干二净。李光地因为向清军提供军事情报,受到了康熙的提拔重用,出任内阁学士。陈梦雷却因为曾经出任耿精忠的大学士而被捕入狱,生命危在旦夕。

  这时候,能够证明陈梦雷清白的只有李光地一个人。可是,李光地坚决否认两个人曾经密谋让陈梦雷做内应的事情,更否认陈梦雷曾经给他国军事情报。这可是要陈梦雷命的事儿。在大狱中的陈梦雷终于认清了李光地的险恶嘴脸。他悲愤至极,在牢狱中写下了《告都城隍文》,揭露李光地背信弃义,卖友求荣。

  李光地与陈梦雷都是康熙年间举足轻重的学者,他们之间的纠纷引起了当时翰林院大学士们的高度重视,大家都相信陈梦雷。一时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大骂李光地猪狗不如。可是,康熙皇帝却相信李光地。陈梦雷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这时候,翰林院的学士们对李光地群起而攻之。大学士徐乾学更是义愤填膺。他代替李光地向康熙皇帝写了一分诉状,在上朝时递给李光地,逼李光地上奏。在众目睽睽之下,李光地只好向康熙皇帝求情,宽恕陈梦雷。但是,对于陈梦雷贡献军事秘密的事儿,坚决否认。因为李光地的供述,陈梦雷免于一死,被流放到辽宁。

  李光地知道自己对不起陈梦雷,在陈梦雷流放的路上,送去物资资助陈梦雷。陈梦雷坚决拒绝,并愤然写下了《绝交书》。陈梦雷在辽宁一边教书,一边研究学问,写出了《周易浅述》、《盛京通志》、《承德县志》、《海城县志》、《盖平县志》等。康熙37年,陈梦雷回京,担任诚亲王胤祉的老师,主编了著名的《古今图书集成》系列丛书。

  李光地则是青云直上,官至直隶巡抚、大学士、吏部尚书。他为官清廉,学士渊博。但是,因为“卖友求荣”一事,处处被人唾骂,一生受尽了良心的折磨。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让儿孙们去请陈梦雷,希望能够当面向陈梦雷谢罪,请求陈梦雷的原谅。可是,遭到了陈梦雷的严词拒绝。李光地悔恨不已,临死不肯闭眼。

  良心在天,人间自有公道在。一个人,不管贫富贵贱,但是,只要有一颗良心,你就会幸福一生。否则,你就会像李光地一样,背着心灵的十字架,死不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