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理论指导】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建构新的科学概念,纠正错误的前概念,丰富有待完善的概念。在建构科学概念的同时,思维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理想的状态是:在教学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思维)与科学概念的建构协调发展。
【教学内容】
《风的形成》选自河北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本课的教学是在三年级认识空气和风的基础,通过探究自然界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方式——对流。这节课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的问题;进而通过 “观察上升的空气” 活动来引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风的形成”活动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认识风的成因。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对流知识解释暖气片使室内变热的原因和对空调安装位置的思考,尝试用科学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现象。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知道了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通过本课的学习,目的是要让学生们明白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的原理。本堂课就是让学生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大胆地进行猜测、验证风的形成。
【教学目标】
1.能从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用简单易得的器材做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并通过演示实验、对比模拟实验,运用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方法,归纳风的.成因。
3.运用知识迁移,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尝试探究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教学思路】
观察——质疑——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小结——运用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风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实验材料:铁架台、细线、羽毛、硬质透明塑料罐(风箱)、蜡烛、打火机、檀香、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引发孩子们对科学实验的向往。(略)
一、导入
(一)师出示纸风车
1.边拨动风车叶片边说,我可以这样让它转起来。
2.你们还可以怎样让它转动起来?(生上台演示)
3.谁能让它转动得更快一些呢? (生上台演示)
师质疑:没有接触到风车,怎么就让风车转动了呢?
生明确纸风车在有风的情况下就能转动起来。(师相机板书“风”)
风是怎样形成的?指名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明确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师板书“空气”)
(二)课件出示风筝图片
谈话:我们能用嘴把风筝给吹上飞上天吗?那怎样的风可以做到?(自然风) 自然界的风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又是什么原因让空气流动起来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探究自然风形成的奥秘。(PPT出示课题“风的形成”)
【设计意图】
摒弃了教材中的问题导入,改了用孩子们熟悉的“风车”作为本课切入点。易于调出学生之前学过的经验与知识——空气流动形成了风。通过“风筝”和“风车”的对比,让学生找到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易于学生对“人造风”“自然风”概念的构建。
二、探究
(一)设疑
过渡:要想知原因,仔细看视频(关于放飞孔明灯的一段视频)
1.视频中,你观察到了什么?(学生说明视频里的人干什么,大致说清孔明灯点火前后的状态)
2.看了这段视频,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猜测
谁能试着解释一下?(生尝试解释)
(三)演示
1.师出示铁架台,用细绳的一端系上一片羽毛,另一端绑在铁架台上。下面放着蜡烛。
师问:你观察到了什么?并让学生大胆猜测,如果把蜡烛点燃会发生什么现象?
2.点燃蜡烛,指导学生观察。
3.师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过渡:想把答案找,赶紧动动脑
4.学生思考,组内讨论、交流,完成实验报告单的“探究一”部分。
5.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6.PPT出示科学在线:孔明灯小知识
相传在1700年前的三国时期,诸葛亮用竹篾扎了一盏纸灯,在灯的下面燃着一团松脂,灯便浮升起来,悬在空中,用它来传递作战信息。后来人们称它为孔明灯。这可比热气球的出现早了近1500年。
7.现在你能解释孔明灯升空的原理吗?(生尝试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
用质轻易得的羽毛代替教材中的纸螺旋圈,更能体现空气受热后“向上”运动的方向。边演示边详细地讲解,为之后的学生分组实验作出示范。“科学在线”的呈现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并能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二)探究二(分组实验)
过渡:利用刚才的发现,让我们继续探究。
1.师:加热后的空气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产生流动吗?
2.引导学生科学地猜测是要有依据的。
3.联系生活去尝试理解。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结论得出的全过程,亲身参与到实验器材的选取与改进。让孩子们体验到科学实验离我们并不遥远,实验器材的获取也是可以用身边的物品加以改造形成。
过渡:想要探究竟,动手来验证。可是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要是能给空气“抹上颜色”就好了。从而引出檀香在实验中的作用。
4.出示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特别提出使用打火机点燃檀香的方法及熄灭檀香借助湿纸巾)
5.分组实验,完成报告单。
6.汇报交流。
7.形成结论。
【设计意图】
对实验器材做了一些小的调整。如:实验箱用废弃透明的塑料瓶代替。虽然相比玻璃而言,熔点较低,但这对于具备一定实验操作能力的五年级孩子们来说问题不大。在老师之前演示实验的提醒和示范下,更能提高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湿毛巾改用湿纸巾,便捷的同时也方便檀香的熄灭。具体详实的实验要求和温馨提醒保证了分组实验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过渡:实验室里,我们用小小的蜡烛制造出了风,自然界中谁来替代蜡烛呢?(太阳)
师出示一段微课视频讲解: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这就出现有的地方气温高,有的地方温度低。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温度低的冷空气过来补充,空气不停地流动,风便形成了。
三、知识运用
解释暖气片的安装位置。
【设计意图】
尝试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有利于让孩子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四、知识小结
畅谈收获
五、知识拓展
猜测风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指导学生课外验证。
【板书设计】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2.《风》教学设计
3.风来了教学设计
6.风小学作文
7.科学小学作文
8.小学科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