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太阳与太阳系》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六年级科学《太阳与太阳系》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科学《太阳与太阳系》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科学《太阳与太阳系》的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思维建模过程。

  2.利用建模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

  学习思维建模的过程。

  【教学难点】

  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距离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每组记录单、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用模型飞机引入,认识模型的概念。

  二、认识太阳系

  1.课件演示太阳系照片,提问太阳系组成天体。

  2.给太阳系天体分类。

  3.总结太阳系的概念。

  三、思维建模

  1.根据对太阳系的了解,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2.交流探讨,提出疑义。

  3.出示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二次建模

  4.交流探讨,提出疑义。

  5.出示距离数据。根据数据,再次修正模型。

  6.出示天体大小数据,探讨模型建立可行性。

  7.视频:全景太阳系模型。

  四、模型运用

  1.通过模型解释启明星及月球看的清楚的原因。

  五、问题延生

  在建模的过程中,我们有什么体会和发现?

  【板书设计】

  太阳系

  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月球、矮行星

  恒星          八大行星            其它天体

  六年级科学《太阳与太阳系》的教学设计篇2

  一、教材分析

  《太阳系》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宇宙》单元的第五课。教材安排了两大活动:

  活动一:认识太阳系,根据太阳系的示意图了解八大行星及它们的排列顺序,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交流,形成对太阳系的初步认识;

  活动二:建一个太阳系模型,教材提供了太阳系八大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赤道直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等的相关数据,提示学生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即缩小100亿倍),让学生尝试在教室里、操场上建构太阳系模型,体验太阳系的.浩渺及行星的渺小和行星间距离的遥远,不仅加深学生对太阳和太阳系中的组成天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科学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之上,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为生长点,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不断地向前发展。

  1.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是肤浅的。学生对太阳系的了解基本源于书籍、网络和有关视频,个别天文爱好者了解的甚至比教材中呈现的要多得多,但多是一些基本的现象和认识,甚至是错误的,如学生往往把教材中太阳系示意图的插图,当成是真实的太阳系照片。

  2.学生缺乏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教材中虽然提供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但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显然不够,不能从数据的背后去发现蕴含在数据中的有关太阳系的真实情况。

  3.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偏弱。学生往往专注于现实情境的观察,对宇宙空间及天体的运行缺乏在头脑中建立立体的形象,这也是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所决定的。

  三、教材处理

  基于学生的前概念及教材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要求,本课的教学拟在以下两方面有所突破:

  1.简化数据的处理。建模所涉及的数据处理比较麻烦,而计算又要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因此在本课的建模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对数据处理的方向和要求,事先处理好数据供学生建模。

  2.三次建模,逐步修正。三次建模的过程,是基于学生三个逐级提升的认识层次展开的。学生在一次次模拟建构的过程中,对太阳系的真实情景认识越来越深刻,这个认识是学生在不断地交流、探讨、模拟中发现和获得的。科学的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发展,这也正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宗旨。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2.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五、教学具准备

  1.学具:每组学生一大盒橡皮泥、太阳及八大行星塑料球比例模型

  2.教具:教学PPT(包括八大行星及其他天体视频)、50米皮尺、课前在操场上划好0~100米建模跑道(间隔1米标明数字)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太阳系示意图,认识太阳系,揭题。

  (二)初步了解八大行星:

  1.看图了解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2.视频了解八大行星。

  (三)初步建构太阳系:

  1.思考:用橡皮泥做出这八个行星的模型,需要什么数据?(教师依学生要求出示相关数据)。

  2.学生利用橡皮泥做八大行星模型,并在桌面上按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排列好。

  3.小组交流观察:看看建造的模型有什么问题?

  4.怎样使每组做出来的八大行星模型跟实际的大小比差不多?

  5.出示各个行星缩小20亿倍后的直径;思考:按这个尺寸来做八大行星的模型,有什么问题?

  (四)再建太阳系模型:

  1.出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模型,简介模型的用法。要求:在桌面上摆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位置。

  2.小组观察交流,看看建造的模型有什么问题?建一个标准的太阳系模型,还需要什么数据?(教师依学生要求出示相关数据)。

  3.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缩小了20亿倍,那么它们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也应缩小多少倍?(出示水星距离太阳缩小20亿倍的数据)

  (1)把黑板当成太阳,请一学生用皮尺拉一拉水星距离太阳的距离,体会到按这个比例缩小数据是无法在教室内建构太阳系模型的。

  (2)出示其他行星距离太阳系的数据,进一步体会到就是在操场上也无法完成太阳系模型的建构。

  4.已经把八大行星按比例缩成这么小了,你有什么要说的?

  5.有办法在操场上建造出太阳系的模型吗?

  6.出示缩小500亿倍的数据。看距离,有问题吗?大小呢?

  7.今天我们有办法按比例模拟建一个太阳系吗?

  (五)操场构建太阳系:

  1.出示操场模拟建造太阳系的要求。

  2.分组。排队,操场模拟建造太阳系。

  (六)汇报交流、结课:

  1.交流模拟建造太阳系的感受。

  2.介绍太阳系的其他天体。

【六年级科学《太阳与太阳系》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太阳与士兵》教学反思

2.六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3.六年级科学下学期的教学计划

4.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运水的教学设计

5.口技的教学设计

6.《窗》的教学设计

7.《阳光》的教学设计

8.《倒数》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