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作文

时间:2021-08-31

有关腊八作文合集九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腊八作文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腊八作文 篇1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作文 篇2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可每年这个时候对于我总是暖暖的。

  身为除夕前的重要节日,腊八节早早地唤醒了憧憬在梦乡中的人们,唤醒了一天的行程。

  腊七夜里,长辈们把各式各样的粮食泡入水中,专为腊八重要的食品——腊八粥,提前做好准备。

  说起腊八粥,还真有一段的历史。

  一天,朱重八(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朱元璋)放牛归来,经过一独木桥,老牛一滑,跌下桥去,将腿摔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一间屋子里不给他饭吃。天寒地冻,饥肠辘辘,万般无奈之时,突然发现屋中有一鼠洞,便扒开,没想到这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有芋艿、还有红枣,虽然数量不多,但把这些东西合并在一起,还是能煮一锅粥,因实在饿极了,那粥也甚是甘甜可口。那天,真是天寒地冻的腊月初八。

  图片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珍肴美味吃腻了。又是一年的腊八,他忽然想起小时候,老鼠洞中挖出的粮豆煮粥的往事,便叫御厨,给他造作一餐,想必那天的朱元璋喝着精工细作的粥,也足以忆苦思甜,心中顿生温暖。

  和自己当年朱重八的命名方式一样,这粥也被皇帝御赐名号为:腊八粥。

  今天,我们一家围着圆圆的餐桌坐下,妈妈将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端起,恭恭敬敬地放在长辈面前,香气四溢,顿觉神清气爽,厅堂生辉。红红的豆,白白的莲子,黑黑的枣,散发着扑鼻的香甜,绘出了每年我暖暖的梦幻。

  早饭过后,我奔赴学校,粥的香甜伴随着我,度过暖暖的上午。课上,我几次想到当年饥寒交迫的朱重八是不是在老鼠洞中拿出的米,也能熬出这般香甜可口。但我敢肯定的是,他肯定不会像我这般惬意悠然,即使是他用“腊八粥”犒赏群臣。

  我的同桌是像气球一样,从上到下,没有一处不是鼓鼓囊囊,就像美国轮胎米其林。他图片的脸像广场上迎接春节的大红灯笼,嘴唇还是油光崭亮。“你早上吃的是什么?”听着他呼呼直喘,我真是有些费解。“吃——吃——”饱嗝一个连一个,“肯——肯德基”。“今天什么节?”我追问。“额——额——,对!肯德基大促销!”他又泛着油光的大脸升起了得意的笑容。“今天,腊八节!该吃腊八粥!”我郑重其事地告诉他。

  “粥,哪有鸡翅汉堡有味?你out了。”那张大胖脸对我漏出不屑。

  暖暖的腊八粥,救了当年一个落魄的孩子,唤醒了一个能够忆苦思甜,居安思危的帝王,为什么不能唤醒一个,或者说一群被快餐俘虏一路归西的现代孩子?

  坐在教室里,我面向东方,一不留神,竟然在腊八节这天打了一个暖暖的饱嗝······

腊八作文 篇3

  今年的腊八节真的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因为我和妈妈一起腌制了腊八蒜,说干就干,我们开始动手啦!

  妈妈买了紫皮蒜和米醋,找到两个空瓶子,用热水洗干净晾干。晚上我和妈妈、小姑、妹妹一起剥蒜,一个个小蒜瓣就像一个个小娃娃,白白的`,可爱极了。把蒜瓣洗干净后控干水份,装入瓶子里,再倒上米醋,用保鲜袋把瓶口封好,到过年的时候就可以吃上真正的腊八蒜了。我和妹妹每人泡了一瓶,可以观察它们颜色变化的过程。妈妈告诉我,腊八蒜泡好以后,颜色就像翡翠一样通体碧绿,特别好看,而且吃着酸辣可口。真想让它们快点泡好!

  体验泡腊八蒜的腊八节让人难忘啊,真的感觉有快过新年的味道了,而且我觉得自己动手最快乐。祝大家腊八节快乐!

腊八作文 篇4

  腊八古称“腊日”。从先秦时起腊日已被当作一个节日来过了,但当时腊日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直到南北朝时,腊日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从此人们在这一天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并祈求来年能够丰收。

  在历史上,每年的腊日,天子们都要向天祈福,并且大宰牲口,举办“腊”这种祭典,以求神灵、祖先保佑,取得来年丰收。“腊鼓鸣,春草生”是汉代流传的民谚,它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在腊日敲鼓驱疫,迎接新春的仪式和情景。而到了现在,过腊八马上让人想起来的一件事可能就是喝腊八粥了。

  腊八粥顾名思义,是要凑够八样的,红枣、花生、核桃仁等等不一而足,随自己喜欢的来搭配,有些像我们平常喝的八宝粥。到了腊八前一天,家家的主妇就开始准备了,在街头巷尾碰巧见了,不妨站一会儿交流一下你是哪八样,我是哪八样,真是十分好笑呢。总有人忽然的惊叫一声:哦,我忘了!然后匆匆的忙活去了,其他人便站在当地大声笑起来。腊八这天早上,家家户户飘着浓浓的粥香,喝完了粥的小学生一直讨论到上课仍争执不休到底谁家的粥更好喝。

  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有很多种传说,其中以来源于佛教的说法较多,一说传为佛教徒仿牧女供养世尊乳糜之典故,而于腊月初八日用米及果物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一说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佛诞日,诸大寺作法佛会,煮果品、五谷等物为粥,寺院以此粥供佛后多馈赠信徒,以邀佛佑。其后,此风气渐传至民间,成为我国民间风俗之一。不过,我老家却有一个和这毫不相干的传说,倒也有趣。讲的是很久以前,一个非常不仔细(方言:其意为很奢侈)的富人整天花天酒地,一年一年的,花钱就象流水。这一年到了快过年的时候了,我想就是腊月初八日吧,才忽然发现所有的家产都已经花完了,甚至连吃的也没有了,饥饿之下只好把家里所有的装粮食的缸底儿给清了清,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刚好凑了八样,就熬了一锅粥,这锅粥真是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最终这个人还是饥饿而死。为警示后人,所以家家到了这一天都要熬腊八粥吃,以示珍惜粮食和财富之意,也有过日子要思量,别钻过头不顾屁股之意。

  小时候每年喝腊八粥母亲都会讲这个故事,然后说:“其实也就是快过年了,让人家儿都把缸底儿的剩粮食清清,打扫干净,利利索索的过个年。”母亲对什么事的分析总是一针见血的,我想也许真的是这个意思吧。那腊八节这一天,就让我们别忘了清清自己的粮食缸,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过个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