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作文

时间:2021-08-31

【热门】腊八节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腊八节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腊八节作文1

  同学们,昨天是腊八节,你们过了吗?你们知道腊八节的由来吗?这一天都做些什么?下面就让我给大家讲讲吧!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我们都叫腊月,十二月初八就是腊八节,称作腊八,在这一天我们中国人要喝腊八粥,你喝了吗?昨天早上,我没有喝腊八粥,是因为时间不够,妈妈说只吃饺子就可以了。可我知道我们河南人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麦仁、花生、红枣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比喻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

  为什么要叫腊八节呢?为什么要把农历十二月称作“腊月”?带着许多疑问,我从网上查找到了资料。原来,腊祭所拜之神据文献资料所载有:一为先啬神,祭神农;二为司啬神,祭后稷;三为农神,祭古时田官之神;四为邮表畦神,祭始创田间庐舍、开道路、划疆界的人;五为猫虎神,祭其吃野鼠野兽,保护了禾苗;六为坊神,祭堤防;七为水庸神,祭水沟;八为昆虫神,祭以免虫害。共有八种,因此又称为“腊八”;因为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所以把十二月称作为腊月。

  在腊八节里,除了要喝腊八粥以外,还有哪些习俗呢?有祭祀的习俗,从先秦到唐宋,再到明清都要敬神供佛。直到现在,我们都在腊八节里喝腊八粥,做腊八蒜、腊八豆、腊肉、腊肠等;还冻冰冰,这个最有意思了,有的地方家家都要在腊月初七夜,为孩子们“冻冰冰”。在一碗清水里,大人用红萝卜、白萝卜刻成的各种花朵,用芫荽作绿叶,摆在室外窗台上。第二天清早,如果碗里的冰面冻起了疙瘩,便预兆着来年小麦丰收,表达了劳动人民期望丰收的美好愿望。然后将冰块从碗里倒出,五颜六色,晶莹透亮,非常好看。孩子们人手一块,边玩边吸吮。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人们就要采购年货,年味是越来越足了,告诉我们快要过年了。原来,腊八节的习俗这么多,真是令我大开眼界!

腊八节作文2

  【腊八话民俗】

  农历腊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为了庆祝这一传统的民俗节日,铜陵日报社小记者工作室为我们小记者组织了一场“穿越千年,体验传统,我们来过腊八节”活动。

  活动这天,早上一起来,我吃完早饭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小记者工作室,和大家一起坐大巴车前往安徽老家酒业。

  刚进酒厂大门,我们就感受到浓郁的节日氛围,只见一面面彩旗随风飘扬,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那锣鼓声声,打鼓的人们笑容满面,更是感染了我们,我们也不由跟着快乐起来。

  老师首先带我们来到了存放酒的地方,只见屋子里到处是红红的酒坛子,大的、小的,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用鼻子轻轻一吸,你会闻到粮食发酵后的香味,一阵阵沁人肺腑。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酿酒的地方,一进屋子里,大家就围住了一个巨大的酿酒器,议论纷纷,“哇!”“这也太大了吧!”“里面装的是什么呀?”我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起了这个酿酒器。这时一个更大 的 盖 子往酿酒器上面一盖,便开始酿酒了。老师对我们说:“过十几个小时后,一些液体会通过酿酒器下面长长的管子流出来,这些液体便是酒。”我们转过身来,只见酿酒器后面还有一个一个的坑,上面盖着一层层塑料布。老师指着那些坑对我们说:“这坑里有小米、玉米、糯米、小麦、高粱,把它们放在坑里经过发酵,就可以通过酿酒器制作成酒了。”哦,原来酒是这样酿出来的。

  走出酿酒车间,我们又来到了讲座现场,一位老爷爷告诉我们腊八节的来历。原来,人们将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被称为“腊日”。腊八节一般有两大习俗———吃腊八粥,做腊八蒜。腊八粥一般由红豆、花生米、红枣、莲子、薏米、葡萄干等放在一起熬制而成。而做腊八蒜就是在这一天腌制大蒜,等到开春再吃。腊八节居然还有这么多知识,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这次腊八节活动不但让我们了解了酿酒的过程,更感受到我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我们应该多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腊八节作文3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系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成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荆楚岁时记))中记载)。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