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作文600字

时间:2021-08-31

【精选】腊八节作文600字汇总八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腊八节作文600字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腊八节作文600字 篇1

  进入腊月,也就是进入了年终岁末的时候了。腊月是农家人最喜悦,也是最忙碌的时候。腊月初八的早晨,家乡人有喝腊八粥的风俗习惯。腊八粥是有黄豆、麦仁、大枣、花生、玉米面等五谷杂粮汇集在一起熬成的粥。“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往往腊八节这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了,所以早晨的这碗腊八粥,御寒的功能是最强的,喝了腊八粥出门就不觉得特别的冷了。腊八处于秋收后的一段农闲时期,粥料的多种多样,象征着丰收的喜悦。腊八粥对来年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腊八的到来,预示着春节离我们不远了。腊八腌蒜是我们这里的习俗,据说腊八这天早晨起来,在太阳还没升起来的时候,腌制的蒜,颜色翠绿,吃在嘴里酸酸的,很是招人喜爱。做法也是极其简单,腌蒜的材料主要是米醋和大蒜。每年的这个时候,腊月初七娘买下2斤米醋,剥下很多白白的蒜瓣。腊八的早晨,用我家那个大罐子腌制好,把它们放到院子的阴凉处,等到过年的时候拿出来招待家人亲戚朋友蘸饺子吃。打开罐子,一股诱人的蒜香扑鼻而来,满屋子空气里弥漫着蒜味。你再看那泡在醋里的蒜已经由白变绿,通体碧绿碧绿的,像一颗颗翡翠躺在那里。用筷子加上几个,放在饺子上,那蒜如同那翡翠碧玉衬托在饺子上,甚是好看,让人看了垂涎三尺,使人食欲大增。故腊八蒜又被称为“翡翠碧玉腊八蒜”,你听这名字,多美呀。冬天经常吃些腊八蒜,对人的身体很有好处的,既杀菌,还解毒。对治疗高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软化血管也有一定疗效,总之,多吃一些腊八蒜对人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年将至,在外漂泊的游子归家团聚,体味着家的温暖,享受着亲情的甜蜜。家,永远是在外漂泊的游子停靠休憩的港湾。今天就是腊八节了,在外劳作的人们已经盘算着回家过年了吧。因为家永远是温馨的,家里有至亲至爱的爹娘,把在外漂泊一年的收获和喜悦带给爹娘。温馨的家,这里拥有着亲情,无论走多远的人,过年过节的时候永远忘怀不了的总是家。

腊八节作文600字 篇2

  20xx年 xx月 xx日 周x 晴

  每年的腊八节这一天,奶奶都会给我们熬一锅腊八粥的。那天早上,奶奶早就拎着满满一袋子菜回到家里,开始在厨房里忙碌起来,叮嘱我和爸妈下午早点回家喝腊八粥。传说,在古时候,是因为恶鬼总在农历腊八这天出来吓唬小孩。然而这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单怕赤(红)豆,所以有了“赤豆”打鬼的说法,于是大人们便用赤(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熬成腊八粥,也就是八宝粥。

  而我奶奶腊八粥却更丰富多彩:有米、胡萝卜、青菜、花生、黄豆、莲子、白果、豆腐、木耳、红枣等多种食材,以前奶奶煮腊八粥时我总爱在旁边看着,奶奶一次性在锅里加足了水,先将黄豆、莲子、白果、绿豆、花生熬至半熟,再放入米和少量的糯米一起熬,煮粥要用大火,等米开花了,奶奶才加入青菜、胡萝卜、豆腐等,然后用文火熬,边熬边搅拌,奶奶说,这样粥才不会糊。望着一锅色泽艳丽芳香馥郁的腊八粥,顿时你会垂涎三尺,用勺子舀一点粥,细细品味,会让你觉得这不是粥而是一个小型的豆类展示会。特别是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味道真是无法形容。

  晚上,我们一家人喝着腊八粥,说着腊八事,奶奶说,姨奶奶家在山东,她们每年还要在腊八这天泡上的蒜头,到除夕那天,蒜头不再是白色,而是绿色或黄色。绿色的蒜头绿得晶莹剔透,犹如一块无瑕的翡翠,黄的蒜头则一个个味道甘甜,但我们四川人不怎么吃,听了奶奶的话,我嚷着叫奶奶教我做腊八蒜,奶奶拗不过我,就教我做了腊八蒜。我按照奶奶的吩咐从橱柜里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密封罐,接着将蒜头去皮放入罐中,最后将陈醋放入密封罐中,盖好盖子,将一罐腊八蒜放入坛中。今年姨奶奶来了,我要给她一个惊喜!

腊八节作文600字 篇3

  在我们东北素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说法,是形容腊七腊八的冷劲儿,我们现在提起腊七腊八印象中也仅存一个“冷”字了。其实,腊八在古代曾经是一个挺隆重的节日,有资料说,腊八节孕育于秦,形成于汉,兴盛于南北朝,之后走向式微,以至于衰落。

  腊八的腊字来自于腊月的腊,腊月的初八日,谓之腊八。腊月的腊本与自然界的季候无关,仅仅因为腊月是农历的十二月,进入年底,年终岁尾要祭奠祖宗、神灵,“腊者,猎也,猎兽以祭也。”腊来自于猎,久之,十二月便叫成了腊月。祭奠自然有很多的仪式,也就是说腊月本来有许多的习俗,不过在绝大多数地方,如今腊月的习俗仅存吃“腊八粥”了。

  据说腊八吃“腊八粥”的.习俗的与佛教有关,《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说:“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节,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以后传于民间相沿成习。

  我自小不喜粘食,对于腊八粥,除了喜欢吃粥的时候可以大量的放糖的甜劲儿之外,并没有什么好感,能记住的是母亲操持腊八粥和喝粥时的那种氛围。长大以后才从书籍里知道,腊八粥是有很多讲究的,据《燕京岁时记》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的桃仁、杏仁、花生仁......等做点缀。每至腊月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而母亲当年不过是把各类杂粮,放在一起煮稠而已,起稠的主要的大黄米,而出味的则主要是红小豆和饭豆,至于江米、菱角米、栗子是断断没有的,点缀之物就更是连想都想不到了。不过,那黏糊糊的粥端到饭桌上,尤其是母亲把白糖罐子摆上桌子的时候,兄弟们的雀跃和父母的笑容,还是深深的留在了我的心中,成了关于腊八的不灭的记忆。

  如今腊八粥已经成了商品,不管是不是腊八,只要你想吃,随便走进超市便可以买到,腊八粥连同制造腊八粥的岁月一起被装进了罐子里,变成了一种速食品,只有记忆不能速食,不过也仅仅是记忆而已,安慰的是空寂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