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列型的关联词还有:不仅而且,同时同时。
我们来看一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一些典型的并列句,是用又又来展开的: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在这一段中:有有是一个对称句的关联词,如又如又如是另一组关联词。
我们再来看一下朱自清的《春》有一句话: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在这一句话中,没有关联词,但也是对称句,我们不妨在中间加上关联词:
(有的)坐着,(有的)躺着,(可以)打两个滚,(可以)踢几脚球,(不仅)赛几趟跑,(而且还可以)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我们通过这样的演练,是为了让大家明白两个道理:第一,并列型的关联词是对称句的连接;第二,如果我们明白了对称句,便可以不用关联词。
第五个问题:关于亲子作文中的口说作文。这一个问题,可以去参考《基础篇》中第一章第六节会说话的孩子就能写一手好作文,里面有一篇例文叫《秋天》。同时参考《提高篇》中第二章,有三篇口说作文,分别是《下雨》、《口香糖》和《螃蟹》。
回到本文,先从总体的结构上来讲。小朋友写得很好,有头、身、脚,呼应得很好,同时,在身子这一块是以两个游戏、两个对称段的形式展开的。这样,快乐的一天就写得丰满了。另外,在句式中有对称句、对称词,给文章增加了节奏感与可读性,同时,也注意了六根六尘中声法与意法的运用,还有小盲人也是一个借代的技法,说明孩子体会得很到位。
下面就提一些提高的建议:
第一,本文是以日记的形式出现的,一开头写了天气:雨,那么本着词、句、段为主题服务的精神,这个雨与我们玩的游戏是什么关系?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玩的时候、高兴的时候与雨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雨的景与自己高兴的情,是不是可以写出来?
第二,在原文中有同学们有的发出各种各样的叫声,虽然小作者提到了发出各种各样的叫声,但这个叫声是什么呢?能不能用象声词更加具体地表现出来呢?文字有了声音,我们才能听到声音,有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才能体会到言之有声。
第三,还可以把原文写得更实一些,先来看原文:
有的拿东西去碰小盲人的手,让小盲人以为摸到饮料了;还有的看见小盲人走错方向,就急忙跑到前面把小盲人拉到正确的方向。
在这个游戏中,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对称的思维来想:
是不是还碰盲人的脚了?是不是扯盲人的衣服了?
是不是拉盲人的裤腿了?
还有,看到小盲人走错了方向,除了拉他以外,是不是叫喊着了?是不是跺脚了?
还有小盲人的动作与表情——表情上有着急吗?有生气吗?小盲人自己有被逗笑了吗?
在动作上,小盲人摸索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快的时候是怎么样?
慢的时候是怎么样?
有蹲下来一点点地摸索吗?
有直立的时候猛扑过来吗?
有半蹲着用腿扫吗?
小盲人在被大家愚弄的时候,有没有也斗智斗勇愚弄别人呢?
再来说第二个对称段。这个对称段中,小作者写到了两个人,一个是作弊的人,一个是教练,那还有一些人是不是也可以写呢?
比如,被罚下去的人是什么表情呢?转了一圈之后还留在赛场的人又是怎么样的呢?
旁观者是什么样的呢——有喊加油鼓励的?有埋怨责怪的?失败的人下场时是怎么样的呢——有垂头丧气的?遗憾可惜的?还有表示不服的?没参加的人——有跃跃欲试的?有不敢参与的?
如果是在室内,这样热闹的气氛与外面的雨是什么样的关系?如果是在室外又是什么关系?会不会是大家的热情、大家的温度早就战胜了雨、战胜了下雨带来的凉意?
第三,通过这样的一次活动,体会到了什么——同学的友情?活动的有趣?还是学会了斗智斗勇?总之,还可以运用对称的思维把这个活动写得更实、更细、更活泼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