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叙事作文:这也是课堂(700字)(2)

时间:2021-08-31

初一叙事作文:这也是课堂(700字)4

  沉寂的夜,在明亮的烛光下,翻开历史的卷轴,这便是课堂。

  在书中,我学到了孔明的“忠心耿耿”。

  他曾经居住在南阳,拜水境先生为师,才富五车、满腹经纶。正因如此,刘备三顾茅庐,他被刘备感动了,然后出山为刘备出谋划策,辅佐刘备打下了蜀国的江山,功不可没。刘备去世后,阿斗继位。面对不成器的阿斗,也没有放弃,而是尽心尽力的辅佐,可最终因操劳过度,在军中病逝。

  在书本无声的课堂中,孔明让我明白了“忠”。

  在书中,我学到了曹操的乐观。

  “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海云,周郎曾此破曹公。”

  那天,东风大作,火趁风威,风助火势,火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支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的船一时尽着,又被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满江火滚,喊声震地。

  我想,这一定是一场难以忘怀的噩梦。然而,赤壁之战惨败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三次大笑。

  在书本无声的课堂中,曹操让我学会了即使心灰意冷,也能自我排解的乐观。

  在书中,我学到了关羽的“义”。

  他,千里走单骑,为寻找大哥刘备,不受荣华富贵的束缚。路上遇到了张辽,他才不得不暂住曹营,但遂订了“三约”。曹操闻讯,赤脚迎接,随后用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高等待遇招待他,对此,他只是一笑而过。曹操广纳人才,依旧希望招安他,遂用美女财宝利诱他,又赠与他“汉寿亭候”的官位,他均拒之门外。后来,他听到刘备的消息,于是,金银财宝如数置于屋内。

  在书本无声的课堂中,我学到了关羽的“忠肝义胆”。

  书本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精彩的课堂。在书本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很多,是书本让我懂得了你只要有一个学生应有的学习态度,你所学到的,将渗透你的心灵。

  宁静的午夜,风吹灭了那烛光,月光散下,卷起历史卷轴。我想,书便是最好的课堂。

初一叙事作文:这也是课堂(700字)5

  善意往往就是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所散发出的人性魅力。

  ——题记

  “这小白菜怎么卖啊?”抓过地上躺着的一捆鲜嫩丰满的白菜仔细地打量着。

  卖白菜的老人整张脸臃肿着,皱纹像一圈圈年轮似的刻在她黝黑的面庞上,稀少的银发挂在额前,微风拂过,那几缕银丝便如同柳叶般扬到一边。兴许是因为眼皮耷拉着的缘故吧,老人看起来有些迷糊,手指像十根枯柴一样搭在膝盖上,老人的背驼得厉害,身体前倾着,一身干净利落的蓝色中山装,大概是因为洗太多的关系,都已经褪色了,老人就这样压在一直有些腐朽的小木凳上。岁月不饶人,即便如此,我也依然能从老人的脸上看到暖心的笑容。

  “五块钱。”

  妈妈的眉头皱成了“川”字形,她犹豫了,一旁的老人也没有说什么,俯下身子摆放着几捆小白菜。“两块怎么样?”显然,妈妈又使出了她砍价的绝技,却不像市场上那些菜商那样,老人异常的慈祥,思考了片刻,道:“好吧。”脸上依然挂着暖心的微笑,妈妈弯下腰,挑了两捆“胖娃娃”刚想付钱,不料,被老爸捷足先登,出乎意料的是,老爸掏出10元递给了老人,老人掏出了几张皱巴巴的纸币,本想找零,却说:“不用找零了,还按原价。”老人似有些受宠若惊,可是立马又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回家的路上,妈妈有些不解,问道:“不是说好两元的吗?干嘛又给她原价?”

  “人家也七八十岁了,每天起早贪黑的,不也就是为了讨生活吗?人家也不容易啊?你那样,又何必呢?”

  听着爸爸的话我仿佛明白了什么,远远地,我还看见了老人瘦小的背影……

  真正的善意,或许并不需要做出多么伟大,多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凡是设身处地为他人这不也是一种善良吗?

  那天晚上,我学到了一堂终身受用的课,我学到了别样的善良。

初一叙事作文:这也是课堂(700字)6

美味的粉丝里,不仅溶解着盐和味精的咸味,还蕴含着同学们合作时的欢乐。

——题记

大篷下的八口大铁锅正冒着滚滚黑烟,木材,树枝和干草在石灶下熊熊的烈火中“噼里啪啦”地炸响,一个个“黑脸大汉”趴在地上,不停地添着木材。

期末考试一结束,我们全班就一起去旗山社会实践,而这一个任务就是自己做一顿饭。

还没开始煮,我们组里就激烈地争吵了起来。

“炒菜不好吗?像你这样煮,又要煮到猴年马月?”我坐在石椅上,敲着石桌,怒气冲冲地瞪着对面的小杜。小林一拍桌子,“就是,炒菜的味道肯定比煮面好,一盘盘的难道不方便?”小杜冷哼了一声。拎起水壶把水倒进了锅里。耍起了他的无赖脾气,“那又怎样?我是班长,你们都要听我的!”他的眼睛瞪得像牛眼一样大,脖子上青筋暴起,伸着手指着我们,“服从命令!”

看着双方剑拔弩张,小李终于过来当和事老,“消消气,水都倒下去了,也只能煮面是吧!”小林不甘地坐在石椅上,“好啊,我倒想看看你能做些什么。”见此情景,一向反对煮面的我,一言不发地和小芳走出了大篷。我们顺着一排排石灶向前走,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小亭子里。

一个头发半白的老爷爷,正慢慢地匀速转着石磨,旁边的老奶奶每隔一会儿,就往里掺一点水,被清水沾染的石墨显得更加深邃。

“这是什么啊?”小芳用手支着下巴,好奇地问。“这是在磨豆浆。”老爷爷和蔼地笑着,又拿起脚边的袋子。“哒哒哒哒”一颗颗圆润的黄豆从袋中滚落,撞去在漏斗上,滑进了磨孔里。老奶奶又拿起水瓢,细流从壶中轻巧地跃出,无声地钻进豆群中。黄澄澄的豆浆从石磨的小口里流出,不时还滑出一坨豆渣。“那这些豆渣怎么办?”老奶奶拿出了一个有细网的兜,将捞出的豆渣装进了另一个桶,“这些豆渣加上鸡蛋正好可以做豆饼。”

原来豆渣也不是一无是处,我们可以以另一种方法使它变得有另一种价值。

想到这,我又开始在水渠的另一边捡起了树枝、干草、棕榈叶,交给了在添柴的小杜。小林也正用铲子拨动着锅里的面。

那天中午,我们围坐在桌旁难吞虎咽地吃着美味的粉丝。这何尝不是课堂呢?滚滚的浓烟和豆浆的醇香中,在堂课让我铭记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