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科海泛舟的作文3篇(3)

时间:2021-08-31

  篇三:基因密码破译之后

  自从老夫我听到人类破译了人的“基因密码”之后,就开始操心这脆弱得如一个西瓜的星球。已经有六十亿人口的人类社会,最可怕的问题莫过于资源的供应少于人口的享用,我一方面为人类科学的进步而自豪,可我又生怕人类因破译了“基因密码”而遭受毁灭。

  依照人的基因密码,人对自身生命规律的控制那可就像“泥人张”玩泥人一样随意了。捏个美,捏个丑,捏成葫芦捏成瓢,捏棵千古参天大树,捏个春生秋灭的小草,都是随心所欲之事。这世上若真有那么一些人能活到千岁,那岂不是人类制出了一批“活妖精”。它们的存在,可比人们用幻想造出几个“神仙”来可怕得多。当然,破译“人类基因”和“控制了人类基因”这完全是两回事,它绝不会像捏泥人那么简单,只要拜师,就能学到手艺,就能塑造出个“老寿星”来。别说目前人类还不能把“基因密码”的实用技术运用于实践,就是能运用了,谁敢运用?首先用给谁?这可是一个既恐怖又充满了诱惑的事情。

  如果不能让全球六十亿人口同时享用这一科学成果,而是百分之一、百分之二,这个指标怎么分配?是联合国大会表决,还是人权组织决定?是由各国总统拍板,还是由民主投票决定?是先用在科学家身上,还是先用到影星、球星身上?是先让贵族享受,还是先让普通民众接受试验?

  生命短暂其实对平民百姓并没什么不好,只有谁都找不到长生不死的灵丹妙药,才能保证人们在生命面前有平等的权利。自从有了人类以来,无论你人分几等,官论几品,但是生命历程却从不厚此薄彼、嫌贫爱富,这个最原始、最基本的平等,才使得芸芸众生虽然平平淡淡一辈子,可心理上还算有了平衡点——那就是谁都得面对百年之内的死亡。

  一旦“千年长寿”的待遇若只能被少部分人享用,世界不大乱那才怪呢。这可不是万两黄金,你有权,你就贪,法律漏了你的网,阎王爷早晚也收编你。如今有人能逃避死亡,而且是让少数人享受这个由人类集体创造的科技成果,那么绝大多数“短命鬼”就会觉得人世间已彻底没有了平等,那就人为地去捣毁这个世界比活着还舒服了。据我这个不懂科学的人推断,毁掉一个“千年之命”比培植一个“千年之命”更容易让广大百姓掌握和运用吧。

  生命的长短还是人类不能随意控制好,生命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是有长度的,它对人是最公平的。这个基本平等是人类社会稳定的基础。一旦让腐败和强权者“贪污”了“长寿”的密码,这个世界可就再难找到好人了。

  “生态赤字”与科学双刃剑

  科学的“双刃剑”问题,近年来国际上颇为关注。今天我们在谈科学发展观、绿色GDP、可持续发展的时候,无疑应该更多地关注科学“双刃剑”问题。

  科学的发展,不但为人类带来财富,也带来福祉。然而,今天人们在享受科技发达所创造的便利、舒适时,也开始为科学发展所困惑。由信息网络化所引发的全球化浪潮,打破了人们安宁恬静的生活,更多的隐私被暴露于世人面前;神奇的生物技术,使人们维护自身的伦理道德成为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科学发展带来的大规模生产,使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急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因此,科学史家确信,科学发展的结果确实具有两面性。

  那么,如何趋利避害呢?

  有学者提出借鉴经济学上赤字的评估方法,即社会发展是否在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所能承载的科学发展限度之内。从该角度审视今天科学的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就显得得不偿失。

  现代化一直是各国追求的梦想,科学的发展更让各国加快了追赶的步伐。现代化带来的城市化造成了森林不断减少,水资源严重匮乏,能源危机频频出现,环境污染日益突出,这些累积的问题成为一笔越来越大的“生态赤字”。生态经济学家告诉我们,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正是生态赤字最严重的地区。

  为了维护生态和社会的平衡,科学应该在其中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当前,在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的时候,科学的发展在“有所为有所不为”方面如何正确抉择,某种意义上也是如何取其造福人类的一面,而规避其负面效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