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你对我三分好,我用七分不屑还给你;如今,你对我三分恨,我会用七分爱还给你。 ——题记
在我们班上,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无比贴切的绰号,就像某些常见的绿色植物,除去拗口的学名,总还有一两个通俗易懂的别称。字正腔圆的学名听起来就有种正襟危坐的生硬感,只有绰号才是确切的富有个性的标签。
通常这些绰号的由来肪络清晰明白如水,总有一点揭短和戏谑的意味,比如小宁的外号叫“冬瓜”,因为她十分胖,长得也难看,还有高原红,全班同学都不喜欢她,我跟她也不熟。
可是那一天,改变了一切。我的那支印有“海绵宝宝”的笔掉了,正在我烦恼到极点时,我看到小宁手上竟拿着我的笔。她正用那只笔写着作业呢!小偷!我的脑海里冒出了这两个字。我冲到她面前,一把抓走她的笔,骂道:“你这个小偷!”她一脸茫然地看着我,“死冬瓜,少装无辜!”我反驳她,她说“这是我在——”没等她说完,我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死冬瓜,是小偷;犯了错,找理由;家里穷,长得丑;于是便去做小偷!”我大大的楷体字在黑板上呈现出来,班上的同学也渐渐明白了什么,都对小宁指指点点,小宁冲上去拿起黑板檫开始擦黑板,她擦了我再写,甚至我的好友还对全班说:“大家看着黑板跟我念“死冬瓜——”小宁最后将班主任带来了,我却争着讲事情的原委,我成绩优秀而且又是班干部,班主任只说我不该把骂同学的话写在黑板上,却把小宁骂了个狗血淋头,说她不诚实,后来那支笔回到了我的笔袋。可是在周末我收拾房间里才发现我的那支笔在书架上放着,早已布满灰尘,我忙拿出笔袋中的笔与这支笔比较,一模一样。是我错怪小宁了,是我让她背了黑锅。后来,我非常想跟她说对不起,但我如终鼓不起勇气,黑板上的字已经深深刻在了她的心里,那种耻辱,那些罪名,会不是我一个“对不起”就能弥补的。再后来,黑板上经常会出现骂小宁的话,同学一但丢了什么东西,都会怀疑是她偷的。每每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都会钻心地疼。我欠她太多太多,我对窗外喊的那些“对不起”也随风飘散了。
曾经的花开,曾经的花落,你是否还记得,当时傻傻的我,现在忆起,是否能掀起一片狼藉。宁立风雪,张开双臂,仰头的瞬间是否能感受得到曾经的哀惜,记忆或许是我们最无奈的叹息。对不起……
“《石榴》,郭沫若……”上完体育课的我们奔回到教室里,便在黑板上看到了这么几个字,端端正正的方块字,下面沿着一串省略号,似乎没有尽头……
回忆就此被勾起,黑板上的粉笔的印记,似乎从来没有淡过。
现在的新式设备添了很多,我们几乎很少用黑板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老师除了数学、英语以外,加起来的粉笔使用数量不超过两只。
黑板从八年级开始,便从记忆里淡了。
说实话,我是非常喜欢黑板的,从小时候开始就很喜欢。
最喜欢看老师在黑板上写字,那些字体各不相同,有的是漂亮的,看起来很舒服的行楷,还有的则是龙飞凤舞的草书。百看不厌,有的字很大,占满了整个黑板,有的很小,如同涓涓细流。我爱上的是黑板,其实,有时候,稍稍哀怨起黑板擦来,怎么可以这样,那样的字体很快就消失在了一堆飞扬的烟尘粉屑之中。
黑板上,我看了多少年的行云流水,超凡洒脱。那里流逝着的东西太多,回忆的扁舟载着它并没有走远。老师虽然换了一任又一任。同学也换了一拨,但是黑板每件教室仍然有着。擦黑板的值日生也换过一拨又一拨,黑板时而干净,时而却粉扑扑的。我们在教室里上课,在黑板上扒拉着字眼,寻找课堂的意义。
曾经看着别的城市的人用电脑上课,曾经还羡慕过,但是真正的离开黑板,也进入这种生活的时候,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空旷的教室,漆黑一片的黑板,有多少人在孤独的时候将他们抚摸了一遍又一遍……
英语老师那潇洒的笔体,每当英语课的时候准时的出现在黑板上,明明不多的两三句话,却占去了半个黑板,再配上英语老师奸诈而又有一点小腹黑的笑容,我不得不拜倒。说是对他不佩服是不可能的。
数学老师的字体只能用娟秀来形容,美丽而小巧,小巧到精致。我很喜欢那种怎么也模仿不来的美感。写在黑板上,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但是,数学老师从抱着笔记本电脑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我终于知道,也许……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
物理老师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偏执,他用着电脑,却用草书占去了半个黑板。投影仪在黑板垂下的幕布上放出了清晰地影像,但是他却更宁愿用手绘着那一幅幅的熔化凝固图。他的字不粗犷,也不娟秀,可以说是毫无特点的草,却又有一种倔强的味道。不曾擦尽的黑板上到底残留着多少多少人的味道,我们这块黑板,换过多少个老师,又步上了多少的新人呢,那也无从知晓了,但是那黑板上的记忆却是真真实实的发生过了。
你是否喜爱一块黑板,还是贪恋黑板上的回忆?你是否会在无人的时刻,细细地抚摸那黑板上从不曾真正尽过的粉屑,还有那折射反光的弧度?
黑板上的记忆,永远都不走远,我看过了字体的更变,那些曾经改变,终究还是和黑板上的记忆交叠,那师生共度的日子,也不会遗忘。
一所很古老的学校,走进大门,那座被生锈的铁墙包围起来的浮雕就告诉了你这一切。
看着那富有革命意义的画像,你就会感到它的不同。在最外面的行政楼上缠满了爬山虎,他们用自己那四季常青的绿遮盖住了楼上褪色的蓝。在一个转口处,还特地在墙上挖了一块地方,种上了竹子。真不知道这是外国的建筑风格,还是中国的。也不知道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继续前进,你就能看见我们的教学楼。那一座座破旧的楼房,无一不显现出学校的悠久历史。
楼房上,到处都能看见那种暗黄色的洗不掉的斑纹。教室里的设备到是经常更换,比如说桌椅啊、大屏幕的电视啊之类的,唯独那一块块黑板,还和学校一样保留了岁月的沧桑。他的上面坑坑洼洼,不过也都是一个一个的小洞。洞的旁边,就是那种被擦后的粉笔留下的印记,有的地方只有暗暗的一道,有的却像刚刚写上去的一样。总而言之,是没有空白的地方的。为了方便学习,前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将黑板分成板书、作业以及成绩三个部分,以便于学生和老师在学校的学习和工作。就在这样的一个学校里,这样的一块黑板上,我度过了我那美好的童年。蓦然回首,才发现在我的记忆中,学校这两个字,不过是淡淡的一笔,而黑板,却像那一个大坑,那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大坑。
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我们的老师就把黑板分好了板块,占面积最大的,自然就是板书这一块了。虽然六年过去了,但我还是记得当初,几十双眼睛齐齐地盯着那块黑板的情景。的确,在这么小小的一部分黑色区域中,包含了无数的老师几十年的.心血以及下面许多学生求知的渴望,它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使得人人都无法离开它,生怕在眨眼的一瞬间,自己就少了一点什么。作业板块,素来是学生们最讨厌的一块,毕竟小学里,还是以多讲多做为主,往往许多很容易的题目,还要重复的做上好几遍。而作业板块,就是传达这一消息的。俗话说“爱屋及乌”,但是“厌屋”也会“及乌”啊。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作业板块也随着逐渐扩大,同学们对它的感情也是一点一点的恶劣。最小的板块莫过于成绩版块了,但是在这么小的一片黑色中,却包含了学生们最多的感情,有欢笑,也有泪水,因为在这里,写的都是一个学生作为一个学习者的价值。那几个小小的数字,往往就代表了一个学生几个月甚至几年来的成果,这么庄严而又重要的一个地方,怎么能缺少情感的衬托呢?
转眼间,我已经步入中学了。教室的前端也已经不再是那一块破旧的黑板了。可是我的眼前,却依然是那三个板块。我的心中,依然是那一面历经沧桑的黑板。
墙角散落的粉笔灰,无人打扫,所有的人都因炎热而无心管闲了。人去楼空,空旷的教室里只有他默默地伫立在寥寂的黑板前,黑板上写了一行触目的字儿距离中考还有一天,“一天”两个字写得格外的大、格外的粗,以至于深深地烙刻在了他的心中,永远无法忘记。
整整一天里,他的脑袋空空如也,木讷呆滞的坐在那里。而其他同学都抓住最后的时间,拼命地读着写着,所有人的眼睛如同一台老式的打字机,机械般徘徊在黑板和笔记本之间,久久地……兀然间,黑板上跳跃滑动的粉笔字模糊了,伴随显现的是三年初中学习生活的追思。
刚刚跨进校门时,面对严厉却不乏温和的老师,面对陌生却不失亲切的同学,面对肃目却不掩青春的高年级师兄,他显得是那么的“乳臭未干”。声音还是那样涩涩甜甜的,笑容还是那般轻轻盈盈的。课堂上,那一份中规中矩的专注;下课后,那一阵没头没脑的疯闹;一脸的委屈,一眼的陶醉;一丝黯然,一抹得意。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自然然
此时,蓝蓝的天空,和煦的阳光,柔柔的清风,还有他那无比甜美的笑容竞相写意在黑板上,永远定格在他的心里。
初二学年,花一样的年纪,迷梦一般的时光。纯真烂漫的画音被沉寂烦躁所代替。不是什么都能令他开怀,不是什么都能让他夺目,不是什么都能使他悻然。甜美的笑容也渐渐掩映在唇角边茸茸的胡须里,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执拗和叛逆。渐渐地,对人不再那么彬彬友善了,再不会黏黏地依偎在妈妈身边了,遇到老师不会再因为说“老师您好”而脸红了,不再向朋友娓娓诉说自己的烦恼,将所有事情都深深地藏在心底……。
此刻,窗外的天空仍旧是那么的蔚蓝,嘴角淡去的笑容和眉宇间茫然的神情,瞬间凝固在了黑板上,死死地纠结在了他的心绪里,挥之不去。
转眼间,他带着一茬儿莫名的无奈,带着一肚子宣泄不完的“烦!别惹我”,迎来了紧张枯燥沉闷的初三学年。书包越来越重,课桌上的书本越堆越高,但凡与学习无关的事物离他越来越远,“苛刻”的老师留给他们喘息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们心中的怨气愈来愈重。周而复始,黑板上,老师们好像永远不知道疲惫地卷书着抖擞的文字,密密麻麻一版一版的,真真当当的演绎着一幕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悲壮!唉,不知道是习惯了,还是感悟了,随之而来的是努力安静地学习,没有了太多的埋怨和不懈,只是偶尔还会有一种茫然:自己这么拼命地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是为了将来很有钱?人生其实不应该这样的乏味、无趣!
走出教室,一阵微风拂面而过。侧目间,黑板上随风扬起的粉笔灰,簌簌而落,宛如记忆的繁花散落了一地,随手而拾,溢满了一心。
【高中作文:黑板上的记忆】相关文章:
6.黑板上的记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