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案(2)

时间:2021-08-31

  小学音乐教案2

  教学设计: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

教学要求:

  1、使幼儿知道故事的名称、角色、基本内容。

  2、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3、学习词:太轻、太响、太快、太慢。

教学准备: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花猫,问:小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呀?(小花帽)对了,小花猫今天要去参加小动物们的唱歌比赛,你们想不想知道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谁得了第一名呀?今天,老师讲个故事,名称就叫唱歌比赛(幼儿学讲)

  二、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幼儿欣赏,要求幼儿听清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谁得了第一名?听故事提问:

  1、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2、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谁是裁判员。

  3、谁得第一名,为什么(幼儿议论小猫唱得好在哪里,不下结论)?

  三、听故事录音,老师按故事内容操作图片,幼儿视听结合,听清小鸡、鸭子、小狗、小鸭是怎么唱的,不好在哪里?小猫是怎么唱的,好在哪里?

  四、老师边讲故事,边提问:

  1、师:“叽叽叽、叽叽叽”这是谁的叫声,小兔说:小鸡唱的怎么样?(学习词:太轻)幼儿模仿小鸡的叫声。

  2、师唱:“呷呷呷、呷呷呷”这是谁在唱?小白兔说鸭子唱得怎么样?(学习词:太响)幼儿大声模仿鸭子的叫声。

  3、师唱:“汪汪汪、汪汪汪”这是谁在唱?小白兔说小狗唱得怎么样?(学习词:太快)幼儿大声模仿小狗的叫声。

  4、师唱:“咩咩咩、咩咩咩”这是谁在唱?小白兔说小羊唱得怎么样?(学习词:太慢)幼儿慢声模仿小羊的叫声。

  5、最后轮到谁?(小猫)师唱:“喵喵喵”,小白兔说小猫唱得怎么样?(学讲:不快、不慢、不响、不轻)谁得第一名?幼儿用最好听的声音模仿小猫的叫声。

  五、幼儿分组戴上小动物的头饰进行唱歌比赛,老师作评判员,“小白兔”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并教育幼儿以后唱歌要向小猫学习,唱得不快不慢,不响也不轻。

  评析: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动都应重视兴趣的培养。

  小学音乐教案3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学习表现乐曲的不同情绪。

  (二)能用线条或动作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

  教学重难点: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绪。

  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通过参观音乐小屋的形式引入新课,复习演唱歌曲《唢呐配喇叭》,从歌曲中的乐器引出箫的介绍。

  (二)新歌教学:

  1介绍吹管乐器箫并聆听箫的音色,引出歌曲《箫》。

  2初听歌曲,理解歌曲含义。

  3复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及旋律特点。

  4再听歌曲,学生轻声跟唱歌词,进一步熟悉旋律并找找难点乐句。

  5解决歌曲的难点,并跟琴完整演唱歌曲,基本解决音准节奏问题。

  6教师范唱,学生模仿吹箫的动作随音乐节奏律动,体会歌曲轻柔优美的特点。

  7学生跟音乐伴奏有感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三)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从乐器箫导入介绍单簧管。

  2初听乐曲片段,说说情绪特点,然后引出乐曲名称并简介波尔卡。

  3分段欣赏,聆听乐曲的两个主题乐段,听后用线条和动作表现两个主题乐段的音乐特点。

  4完整欣赏乐曲,根据音乐的变化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初步了解乐曲的段落特点。

  5以舞会的形式,让学生再次体验波尔卡舞蹈欢快跳跃的特性。

  (四)主题拓展

  以参观器乐收藏室的形式,介绍各种中外乐器,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眼界。

  (五)小结下课

课堂小结

  小学音乐教案4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内容

  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教学基本要求?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聆听《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的录音

  2.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编创与活动

  1.认识双响筒

  提示:为什么叫双响筒,你能找出它的名字的由来吗?

  2.探索。分小组敲击,听一听,双响筒两边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能敲出什么样的声音?

  3.分小组用双响筒敲击出节奏,教师记录下来,大家把每一小组编创的节奏连起来敲击,还可以变换连接方式敲击,为每一次敲击,取一个有趣的名字,如:火车开了、小马跑了等等

双响筒及演奏方法简介

  双响筒是打击乐器(也是儿童节奏乐器)的一种,竹木体乐器,由空心的竹筒及木柄组成。演奏时,左手持乐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击竹筒两侧,会发出高低两种声音。使学生懂得双响筒一侧发音低,一侧发音高

表演《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编创与活动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小组在音乐实践中探索敲击三角铁的方法

  提示:怎样敲击出长音?怎样敲击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种,教师应对积极探索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有问题,提出建议,如:这样是否更好?

三角铁及演奏方法简介

  三角铁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用小金属棒敲击发音,音色尖锐、清脆、透明、响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复杂的节奏,可单敲或滚奏,其音响可穿过整个乐队而赋于乐曲以特殊的色彩。常用于军乐队和管乐队。演奏时,将三角铁悬于皮条或绳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属棒敲击。

表演《放牛歌》教学基本要求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

  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用自己学过的乐器,为歌曲《放牛歌》编创锣、鼓、镲的伴奏。

  2.提示学生分组进行锣、鼓、镲的节奏编创。

  如:前两处两间奏可用:

  教师尽量使用学生编创的节奏,加以调整、使用,以调动学生编创的积极性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按两课时完成

  二、学唱歌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应符合学习音乐的规律。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多听多感受,学生自然掌握了歌曲的旋律。

  获得对歌曲的完整的体验,对于理解、表现歌曲益处匪浅。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也就是完整体验感受的过程。

【小学音乐教案范文(精选4篇)】相关文章:

1.小学音乐二年级的教案

2.小学音乐《对鲜花》教案3篇

3.小学音乐这是什么教案

4.小学音乐公开课《快乐的音乐会》教案

5.精选小学音乐教学计划3篇

6.小学音乐教学计划范文(精选3篇)

7.小学音乐教学计划范文(精选8篇)

8.小学音乐组的教学计划范文(精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