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作文:家乡的味道_高一叙事作文1000字_高一作文(4)

时间:2021-08-31

高一作文:家乡的味道_高一叙事作文1000字_高一作文10

  身处在另一个城市,生活在另一个环境下,这才能真Ⅱ体会出来家乡的味道,那些好吃的美食就像是记忆在舌尖上的家乡。

  家乡的味道,应该就是走在大院子里空气中的泥土味,和着每家每户的饭菜香,还有门口卖各类美食的味道道。

  还记得刚上学的时候,早上喜欢出了院子就去买一个烤红薯,热乎乎的,那是因为路过了这么奇异的空气,一下子没忍住。在路上也不吃,等到了学校,趁老师还没来,一剥开,那是满教室的飘香呐。可是还是改不了我的贪吃样,怎么也要买个油饼或者是天津煎饼,实在吃不下就去买一两串串串香。这倒是让院子门口那些卖早点的,卖零食的赚到了,院子里小孩的那些零用钱估计大部分都是在他们的口袋里。现在住的公寓,出了院子,只有一个杂货铺,一家典当行和两家酒店,没有炸油饼的油香味,没有串串香的白色的好闻的雾气,没有卖红薯的吆喝声。

  说到家乡的味道,倒是不止外面那些小商小贩们的美食,影像里真正的美食是在自己家里的,又美味又健康。

  家里的美食有很多是现在爸妈做不了的,没材料,也没那闲工夫。原先奶奶种了一盆薄荷,绿得可好看了,我喜欢摘几片放在口袋里或者是文具盒里,很好闻。放在爸爸手上又不一样了,他会把薄荷炒进螺蛳里,再配上红红的辣椒,味。道就是不一样。在爷爷眼睛好的时候总会下厨,我最喜欢吃爷爷烧的草鱼了,爷爷从来不烧别的鱼,但是他这道草鱼我是永远也吃不腻的,浓重的黄酒味和青椒的味道,站在家门口都能闻得到。外婆最擅长的就是做很多不同的裸,她自己做的薯粉裸,料多,切成一块块,放在火锅里或者是放在鸭汤鸡汤里蒸一道,就算是直接蒸着吃也很好吃,管饱。吃完以后那个回味的感觉,现在一想到就让人流口水。可惜外婆的女儿,我的老妈就是不会做,还有个豆豉裸,她自己做的薯粉裸,料多,切成一块块,放在火锅里或者,到老妈这代算是要消失了。幸运的是至少现在有时候可以吃到饭麸裸,可是现在爸妈的工作重,爸爸老是打报表,妈妈则是对着一堆书考什么中级工高级工的,渐渐的舌尖这种味道也就淡了。

  现在,家里的冰箱里有很多即热即食的东西,也有家里烧的菜,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有以前的味道了。也许是没有薄荷的清香,也许是烧鱼时没有黄酒浓郁的味道,也许是没有各种裸的浓稠的汤汁。也可能用的不是以前的那个锅了,也可能是因为整个都不一样了,没有以前院子里七大姑八大姨聚在一起在院子里乘凉,老人们端个凳子和孩子们一起。现在的院子里那些车鸣声代替了阿姨们聊天的声音,重重的防盗门隔开了两个单元的人,也没有满院的美食的味道了。

  渐渐的,我开始回味起家乡的味道了。

高一作文:家乡的味道_高一叙事作文1000字_高一作文11

  作为一个地道的陕西人和一个资深的吃货,我继承了家乡人爱发掘美食的特点,我妈总说一见好吃的东西,我就如饿虎扑食,如果不入我的法眼就置之不理,馊了以后就赏给我家后院的“小胖”。虽然我爱吃,但“三千弱水,我只取一瓢”我最爱的还是我们关中的臊子面。

  在这三秦大地上,我是土生土长的人,第一次吃臊子面,那是在我八岁生日的时候,奶奶专门给我做的。我至今都记得,那天中午还未入家门就闻到一股酸香扑鼻的醋溜味,肚里的馋虫立马复苏,驱使着我甩着那双小短腿跑到厨房,张望着锅里问道:“奶奶,今儿上午做的是啥吗?这么香!”奶奶回过身眉眼弯弯的笑着对我说:“快去洗手,今给你做的臊子面,包你吃的走不动。”事实证明,奶奶是对的,她太了解我了,所以把臊子面做的那么好吃,于是我小小的胃就被吃撑了,搞得我去学校的时候都走不动了。奶奶做的臊子面特别劲道,面条煮的光滑可口,特有嚼劲,最好吃的还是奶奶调的汤,喝一口唇齿留香,撒上葱花,香菜,满满的塞一口在嘴里一嚼,辣酸香沁人心脾,怎会舍得放下筷子?

  星期天,我终于亲眼目睹了臊子面的制作全过程,吃过早饭,奶奶就开始和面揉面,面团在奶奶的手中就像有了生命一般,变成了一个圆润白光的“面娃娃”。然后把面用盆捂住,好像是为了防止它逃跑似的,实则不然,奶奶告诉我,臊子面的魂就在于面,而做臊子面对面的要求却很高,首先得让面先睡一会起来,才会有力量变形。等中午12点的时候把面拿出来。揉面,手上必须要用力,这样才会将发好的面揉到,面才能擀薄,等切的时候才会又细又长。接着擀面,用中间粗两头细的擀面杖在手上将面团擀圆擀平,最后就到了考查刀功的时候了,只见那刀在奶奶手里宛若一支飞针走线纵横交错,看的我眼花缭乱,也令我心惊胆战,每次那刀在奶奶手指头只有一毫米的时候,奶奶灵巧的将手往回一撤,就避开了刀锋,前后交错,左右挪移。奶奶在切面的时候,我已经把锅里的水烧开了,接下来就是做臊子面第二个重要的环节——调汤。先让醋在锅里滚烧,直到它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一股难以抗拒有惹人味蕾的醋香味儿时,再加入盐、胡椒粉、酱油……最后倒入烧开的水,再熬制一会,把准备好的配料倒进汤里,撒上葱花,香菜,在开水锅里下熟奶奶的手擀面,捞在碗里,不要多,一口吃净的量就好,浇上浓香潋滟的汤,一碗正宗的臊子面就出盘了。可是别急,奶奶说第一碗面是给家里的“神仙”和“太爷爷”先尝尝,奶奶说人不能忘本,都是有根的,得先让祖先吃。所以,我急匆匆的端起碗跑到土地宫前洒一点,再到庭院里洒一点。然后就开吃了,一碗连面带汤全部下肚,呀,还没尝清味道呢?再来一碗吧……

  “八百里秦川东风浩荡,三千万儿女共唱秦”在这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三秦大地上,我这个淳朴的陕西人,我最爱的文化大餐是高亢粗犷的秦腔,但我最爱吃的味觉大餐永远是臊子面。

高一作文:家乡的味道_高一叙事作文1000字_高一作文12

  我的家乡常年在氤氲的烟雾中,潮湿的角落里密密麻麻地生着苔藓。有时遇到雾特别大的天气,恐怕连站在桥上都看不清镇子的容貌,眼里全是白得一片真诚的雾。这天气既不适于买卖,也不适于砍柴,连上街散步都会怕迷了路,大人们最烦心这种“晦气”的天气了。我却痴迷着这样的大雾天。

  最喜爱喝的糯米酒就是在如此湿润的气候里,在奶奶的瓦罐中,静静地酝酿着。说是酒,却不具有酒的风情万种,更没有借酒消愁的潇洒,倒像一个还不曾绽放,热切地待放着的小花苞。我坐在窗子前,望着肆意弥漫的雾,心里满满的都是糯米酒的香。

  奶奶捧着她的宝贝瓦罐从地窖里出来的时候,是我最欢喜的时刻。我轻轻地看着奶奶向罐里撒上几把糖,那是自家筛出的糖粒;再倒入一小勺清水,糯米酒就做好了。

  酒的气味随着瓦罐的轻微晃动一下下弥漫开来,像窗外的浓雾。我小心地嗅着那气味,直到鼻子都饱饱的。像是举行一场神秘的仪式,我满怀着希冀,轻轻抿上一小口,又一小口……糯米的清甜和酒的醇香一起交织在我舍不得咽下的嘴里,再流到我颤动的心里。

  手里只有半碗糯米酒了。我又一次宣告仪式的启动,让小巧的花苞在我的品味里绽放。这酒一年里实在喝不上几次,它太娇贵了,只有在非常浓的大雾里才能慢慢滋育,它无法长大懂事。晃一下手中的酒,那纯净的清色像在对我巧然嫣笑。

  奶奶的酿酒手艺在全镇都是出名的。她的酒细腻浓纯,像一首回味悠长的诗。自是有些慕名而来的人想一品奶奶的糯米酒,甚至还有用钱求取的,但大雾天难得一见,这些人都被奶奶谢绝了。一想到这里我就特别得意,因为我可以第一时间尝到奶奶的纯美酒酿。

  后来,我悄悄地问奶奶怎么酿糯米酒,她从不曾言语,只是淡淡一笑。她还是认为我太小了,会一不留神把她的宝贝瓦罐打碎的。我又去问奶奶,那罐子有什么与众不同。她笑着告诉我,这是太婆婆用过的罐子,那时太婆婆就会给她酿酒喝。那个时候的奶奶也很小吧,跟我一样追在太婆婆后面要糯米酒喝。原来这罐子承载了奶奶的童年啊,它酿了那么多年的罐米酒,也和奶奶的童年一起老了吧。可糯米酒还在。

  当我也渐渐长大了,离开故乡去了更远的地方求学,糯米酒也与我渐行渐远。我目送它以我儿时的纯朴模样,停留在童年深处的时光里。在别的离故乡甚远的城市里,我也听闻过糯米酒,但那酒极烈,后劲特别大。我虽觉得奇怪,但从未想过要去品尝一下,另类的糯米酒。

  也许是放了糖的原因,也许是河水与别处不同,也许是浓雾天气里的酒会更加细致,都无从知道。可是我心中的珍藏的糯米酒,依旧是那青涩的小花苞,它似乎就是为了故乡而存在的。它埋葬了我的童年,却与故乡同在。

  它是家乡的味道,也是我无处安放的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