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物质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火柴燃烧后就产生了新的物质,有烟、有灰,不是原来的小木棍了。

  教师再让学生看看铁钉生锈前后的图片,比较铁钉发生了什么变化?铁钉的铁生成了锈,那锈还是铁原来那种的物质吗?

  接下来让学生比较铁钉生锈和火柴燃烧这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像这种在变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就叫化学变化。

  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科特点来制定教学方法,小学高段科学知识涉及到初中的知识,有些内容其实是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甚至哲学的基础,学好这些知识重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更为重要这门学科涉及的知识多,涉及到的实验也多,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想抽象思维过度小学生喜欢动手动脑喜欢做实验的课,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上课尽量做实验即使是演示实验也比不做干讲或者照本宣科要得多好,因为学生看见了就印象深刻,学生亲自做过实验理解的会更好。在这节课中我多次演示实验比如报纸的折叠,报纸的燃烧、火柴的燃烧就是为了让学生看见生活中的这些变化。

  三)学习新课:

  1、认识世界是物质的

  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学习的铺垫,也是今后学生形成哲学观点的奠基石。教学中我们运用了谈话和实验演示的方法,证明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我们已经知道实际观察到的物体都是物质,像书包、水果、木头、大树、动物、人体等等。

  提问:那么在教室里有没有我们观察不到的物质呢?使学生意识到教室里充满的空气。可是像空气、声音、电和光这些现象,学生难以触摸比较抽象,而教师解释起来难免比较牵强。为了让学生明白它们也都是物质,我们研究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到空气的存在。出示自制简易天平,用酒精灯给其中一个易拉罐加热,引导学生观察。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在易拉罐上方杠杆尺上粘贴了纸条。当易拉罐里面的空气受热上升时学生观察到纸条在飘动,由此说明空气的存在。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看到了空气的存在,所以空气也是物质。实际上除了空气,还有在实验中我们看到的酒精灯燃烧时的火焰,以及物体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和我们每天用到的电都是实际存在的东西,它们也都是物质。

  建立完整的物质概念,(出示课件):物质就是指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这部分教学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使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物质在变化

  这部分内容就是让学生从观察和操作中体会概括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现象及其本质,并且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这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因此,教学中我们为每组同学们准备了四组身边常见的物质(易拉罐、压扁的易拉罐、火柴、燃烧过的火柴梗、铁钉、生锈的铁钉、装有水的药瓶、装有冰的小药瓶)进行观察。为使学生能有序的观察和思考,我们为学生送上了温馨的观察提示,并配有观察记录表。

  (课件出示)观察提示:

  1、把易拉罐压扁,易拉罐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是不是改变了物体的材料?

  2、观察水和水结成的冰它们有什么不同?水结冰后是否变成了别的物质?

  3、观察火柴和火柴燃烧后变成的火柴梗,思考:火柴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燃烧后的火柴梗还是火柴吗?变成了什么物质?

  4、观察铁钉和铁钉上的锈,思考:铁和铁锈有什么不同?铁锈还是不是铁?

  学生根据提示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汇报观察结果。根据学生观察记录汇报(课件出示)易拉罐被压扁和水结成冰的图片

  讨论:易拉罐和水结冰这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这两种物质在变化上只是形状、形态和大小发生了变化,物质本身的材质没有发生变化。

  接着(课件出示)火柴燃烧前后和铁钉生锈前后的对比图片。

  教师划着火柴让学生观察,说说火柴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会说有火焰产生,还有烟,火柴燃烧后就变成了灰。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提问:火柴燃烧后火柴还是火柴原来的物质吗?火柴燃烧后就产生了新的物质,有烟、有灰,不是原来的小木棍了。

  教师再让学生看看铁钉生锈前后的图片,比较铁钉发生了什么变化?铁钉的铁生成了锈,那锈还是铁原来那种的物质吗?

  接下来让学生比较铁钉生锈和火柴燃烧这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这两种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都产生了不同于原来物质的新的物质。

  然后(课件展示)易拉罐被压扁、水结成冰、火柴燃烧前后和铁钉生锈前后的对比综合图片,让学生讨论这四种物质的变化过程,那种变化在课堂上能实现?那种变化在课堂上不能实现?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从中理解物质都在变化,有的变化速度很快,有的变化速度缓慢。

  3、让物质发生变化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认知巩固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再次体验物质的两种变化。并且加深印象。教学时为学生提出实验要求让学生去感受去实践

  (课件展示)实验要求:

  A、请用尽量多的方法使粉笔、白纸、蜡烛发生变化。

  B、说说变化的情况

  C、把变化的情况记录在实验单上

  小组活动、汇报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以上几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讨论后得出结论:物质的变化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2、知识拓展:

  讨论: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吗?说出你的依据。(引导学生说出岩石——风化;房屋——变形、裂缝;马路——塌陷、隆起等)使学生知道这些物质也在变化,它们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变化。

  小结:总之物质是在变化的,变化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的,物质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类是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等,但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变化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在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中重视了学生的实践、体验,最后在实践之后,更深入思索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吗?自然地渗透哲学观点物质是变化的。本节课在多处渗透了哲学观点让学生认识到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变化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

  3、知识巩固:

  (课件展示)说一说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谈所得)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立足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书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结构材料的物质名称,二是物质变化的两种情况:一是形状、大小的变化;二是产生新的物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希望各给老师提出您的宝贵意见,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学相长,谢谢大家。下面有请我们团队的其他老师进行教学展示。

【我们身边的物质说课稿】相关文章:

1.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2.《我们多快乐 》说课稿

3.《我们上路了》说课稿3篇

4.DNA是遗传物质说课稿范文

5.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的说课稿

6.《我们的田野》说课稿范文

7.《我们家的猫》说课稿

8.《我们成功了》优秀的说课稿